梁 瑤 趙 靜 劉林波 孫新華 周淑西
(1.山東省濟寧衛生學校,山東 濟寧 272000;2.山東省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
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是由教育部發起的一項年度全國性職業教育競賽活動,在眾多比賽項目中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每位考生的必考項目。分鏡頭腳本設計是將拍攝內容分解為若干個鏡頭,將景別細化,利用多種表現手法,用精煉、具體的語言描繪所要表現的畫面內容,已廣泛應用于動漫設計等影視專業的教學中[1]。筆者將以護理技能大賽為導向的分鏡頭腳本設計應用在中職護生CPR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研究采用的是以班級為教學單位的整群隨機取樣,使用隨機數字表選取濟寧衛生學校2020級新入學的兩個三年制中職護理班為研究對象,最終試驗組甲班46人,對照組乙班52人完成本次研究。其中試驗組男生11人,女生35人;對照組男生14人,女生38人。試驗組平均年齡(15.78±0.696)歲,對照平均年齡(15.33±0.750)歲。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試驗組與對照組采用同一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制定相同教學進度和教學課時,先進行對照組授課再進行試驗組授課。為減少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之間交流對結果的影響,實驗采用單盲法(對研究對象設盲)。有多年護理技能大賽帶教及參賽經驗的教師團隊編寫CPR分鏡頭腳本,見表1。特別邀請一名獲得全國護理技能大賽一等獎的學生根據分鏡頭腳本錄制試驗組教學視頻。

表1 以護理技能大賽為導向的CPR教學分鏡頭腳本示例
1.對照組 第一課時,培訓教師講解CPR操作流程,邊示范邊講解相關操作要點及理論知識。根據課本流程觀看大賽一等獎選手操作視頻模仿練習,教師指導糾錯,課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課堂內容寫出操作流程,以小組為單位拍攝操作視頻,培訓時長為90min;第二課時,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指導糾錯,解答學生疑問,分組練習,培訓時長為90min;第三課時,分組練習,教師指導,培訓時長為90min。
2.試驗組 第一課時,培訓教師講解CPR操作流程,邊示范邊講解相關操作要點及理論知識。根據分鏡頭腳本操作流程觀看大賽一等獎選手操作視頻模仿練習,教師指導糾錯,課下要求學生根據課堂內容寫出分鏡頭腳本操作流程中空缺的關鍵語言(語言內容、表達語氣、表達時機)及操作要點,以小組為單位拍攝操作視頻,培訓時長為90min;第二課時,教師根據學生視頻作業指導糾錯,解答學生疑問,分組練習,培訓時長為90min;第三課時,分組練習,小組內部成員或者小組之間進行技能操作比賽,學生根據分鏡頭腳本評分,教師總結指導,培訓時長為90min。
技能操作評價:采用護理技能大賽官方指定的上??等酸t學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級心電監護訓練模擬人,型號:KAR/XDJH100,模擬人能夠準確檢測出按壓速率、深度、胸廓回彈和潮氣量等情況。采用(中職組)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賽項規程中CPR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作為考核標準[2],總分100分,其中包括操作要點分數、人文關懷分數、語言表達分數及操作時間要求等。
培訓第四課時、培訓后3個月、培訓后6個月進行CPR技能操作考核。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不同時間點干預結果的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同期干預結果的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為P<0.05。
兩組學生CPR技能操作成績比較:
(一)交互效應(時間×組間):兩組CPR技能操作成績的交互效應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時間因素對CPR技能操作成績的影響隨分組的不同而不同,見表2。

表2 培訓后、培訓3個月、培訓6個月兩組學生CPR操作成績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二)時間效應:即在不考慮組間差異的前提下,試驗組培訓后6個月的CPR技能操作成績與培訓后及培訓后3個月的CPR技能操作成績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培訓后及培訓后3個月的CPR技能操作成績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3個時間點的CPR技能操作成績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且對照組CPR技能操作成績培訓后>培訓后3個月>培訓后6個月(P<0.001),見表3。
(三)組間效應:培訓后學生的CPR技能操作無組間差異(P=0.063),培訓后3個月及培訓后6個月的CPR技能操作成績的組間效應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在不考慮時間因素影響的前提下,培訓后3個月及培訓后6個月試驗組的CPR技能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培訓后、培訓3個月、培訓6個月兩組學生CPR操作成績比較(±s)

表3 培訓后、培訓3個月、培訓6個月兩組學生CPR操作成績比較(±s)
注:a:與培訓后比較P<0.001;b:與干預后3個月比較P<0.001。
組別 例數 培訓后 培訓后 F值 P值3個月 6個月試驗組對照組F值p值46 52 87.347±8.143 83.403±11.993 5.31 0.063 84.891±11.926 75.173±15.125a 12.248 0.001 82.804±11.727ab 71.192±13.393ab 20.600< 0.001 4.925 24.925 0.021< 0.001
以護理技能大賽為導向的分鏡頭腳本設計根據課程特點,將課程的教學劃分為四個具體的教學模塊:場景設計、分段計時、語言情緒刻畫、重點語言動作描寫。同時要求場景設計必須與教學目標即技能大賽操作標準相符,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探究;分段計時提醒學生動作完成要簡潔連貫,達到量化、可重復的目的;語言情緒刻畫要從情境中發掘,例如三聲呼喚病人不能用同一情緒,而要由巡查病房時的詢問轉變為發現患者無應答后的急切;重點動作的描寫在于對動作細節的規劃,對于易忽略和反復出錯的動作及語言進行細致分析,描寫其作用或意義以及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包括語言與動作的先后順序,可以使整個操作更加豐富、細膩,使學生記憶深刻,提高動作的可重復性。研究結果表明,以護理技能大賽為導向的分鏡頭腳本設計的培訓在6個月后需要進行再次培訓才能保持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相比對照組培訓后3個月的操作成績就低于培訓后的情況,從而得出以護理技能大賽為導向的分鏡頭腳本設計仍具有較好的維持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