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薇 李 艷 李文周 楊賽楠
(1.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2.濰坊市人民醫院,山東 濰坊 261000)
逆境商是用來衡量個體應對逆境及挫折的能力[1],但逆境商水平通常會因后天的生活環境、社會經驗或閱歷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心理彈性[2]是指人們遭遇困境時能夠進行良好適應或調節的能力,通常心理彈性高的個體能夠更好地調適日常生活中挫折與壓力對身體及心理造成的傷害,進而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應對方式是人們在面臨逆境時為克服困境而采取的方法或策略[3],分為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兩種方式。一般而言,處理問題時如果采用積極應對方式則更有益于心理健康,否則可能有損于心理健康。三者對提高高職護生的學習效率,維持心理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高職護生為調查對象,對逆境商水平、心理彈性及應對方式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探究三者之間的相關性,為高職護生心理及基礎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通過便利抽樣方法抽取山東省某高職院校2018級-2020級360名高職護生作為調查對象,所有調查對象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調查。
1.調查工具
問卷共包括4部分:①一般資料問卷:在查閱文獻基礎上,自主編制而成,用于了解高職護生的基礎資料。②逆境商量表[4]:由保羅· 史托茲編制,李炳權等人修訂,共40個條目,4個維度,信效度好。③心理彈性量表[5-6]:Connor、Davidson等人編制,于肖楠等人進行翻譯并修訂,共25個條目,3個維度,信效度較好。④應對方式量表[7]:解亞寧等人編制,共20個條目,劃分為積極應對方式與消極應對方式2個維度,哪個維度得分高,則表明個體更易采用該應對方式來解決問題,信效度好。
2.統計學方法
此調查研究數據通過SPSS25.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運用、構成比、Pearson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描述及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男生89名,女生271名;2020級126名,2019級122名,2018級112名;年齡:均在2000年及以后出生;獨生子女136名,非獨生子女224名;班干部98名,非班干部262名;學習成績優秀的82名,良好的104名,一般的99名,差的75名;農業戶口213名,非農業戶口147名;父母教育方式中放任型71名,民主型245名,獨裁型44名;有見習經歷112名,無見習經歷248名。
高職護生的逆境商總得分(124.91±12.74)分,其中控制維度(32.60±4.54)分,歸因維度(31.45±3.94)分,延伸維度(30.55±3.80),忍耐維度(30.31±4.55)。心理彈性總均分(2.48±0.62)分,其中堅韌維度(2.72±0.62)分,自強維度(2.31±0.58)分,樂觀維度(2.50±0.53)分。積極應對方式得分(2.08±0.50)分,消極應對方式得分(1.22±0.59)分。

表1 高職護生逆境商、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三者相關性分析(r值)
調查發現高職護生逆境商的總得分為(124.91±12.74)分,目前處于中等水平,與王丹妮[8]等調查結果相似。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本調查研究對象多在2000年及以后出生,物質生活比較富裕,心理敏感性強,普遍存在懶惰、抗壓能力差等現象,從而導致逆境商得分相對偏低。另外,高職護生長期的生活環境為學校,并且校園環境相對安全、單純,挫折與逆境相對較少,因此,高職護生缺乏挫折鍛煉與社會經驗,導致逆境商得分普遍不高。本調查中高職護生的心理彈性總均分為(2.48±0.62)分,目前處于中等水平,表明高職護生在遇到挫折或困境時基本上能夠進行合理的心理調適,但得分低于李皓明[2]等人的研究,考慮原因為李皓明等人的研究對象是已經參加工作的護士,年齡大于高職護生,其人生閱歷及社會經驗豐富,心理承受力及調適能力強,因此得分會相對偏高。本調查研究中高職護生的積極應對方式的得分高于消極應對方式的得分,因此,本調查研究中高職護生以積極應對方式為主,在面臨困境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方法,與張麗芳[9]等人研究結果相似。這是因為隨著社會及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并經常開展專題講座,引導高職護生以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本調查表明,高職護生的逆境商水平、心理彈性同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方式呈負相關,即高職護生逆境商水平越高,面對困境時會更好地進行心理調節,進而更易采取積極應對方式克服困境;而逆境商水平低的高職護生,面對挫折時難以調節個人情緒,容易采取消極或者逃避的方式處理問題。因此,在高職護生的教育過程中應適當進行挫折教育,提高其逆境商水平,結合心理教育以提高高職護生心理彈性,從而促使高職護生以恰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目前高職護生面臨困境時雖然以積極應對方式為主,但其逆境商水平和心理彈性水平仍有待提高。逆境商水平越高,心理彈性越好,則更傾向于采用積極應對方式來克服困境,因此,在高職護生的教育與管理過程中,家庭與學校應注重挫折教育及心理輔導,以提高其逆境商及心理彈性水平,進而促進高職護生在面對逆境時能夠選擇正確的應對方式并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