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深
(廈門市城市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廈門現代服務業基地工程項目,多層建筑及純地下室區域基礎采用錘擊預應力(PHC)管樁,樁型PHC500-125-AB,為一體化樁尖。樁端以全風化花崗巖或砂礫狀強風化花崗巖作為樁端持力層。采用錘擊法施工,錘擊樁設計收錘標準為:最后三陣(每陣10擊)的累計貫入度不大于50mm且最后1m的總錘擊數不大于250 擊,每根樁的總錘擊數不大于2000 擊。
根據《廈門現代服務業基地(丙洲片區)統建區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各巖土體的分布及其特征(摘取主要土層)如下:
⑴填土①(Q4ml)。
⑵海積層(Q4m)層(淤泥②)。
⑶沖洪積土③(Q4al+pl):
粗砂③1;
粉質黏土③2;
卵石③3。
⑷殘積砂質粘性土④(Qel):實測錘擊數范圍值N=19.0~28.0擊,平均值N=24.2擊,錘擊數經桿長修正后范圍值N=13.7~20.2擊,平均值N=17.4擊。
⑸全風化花崗巖⑤(γ52(3)c):巖芯呈堅硬土狀。巖石質量指標RQD=0,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體結構類型為散體狀結構,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類。揭露厚度1.50~6.40m,平均厚度3.71m,層頂埋深12.90~21.90m,層頂標高-13.18~-4.07m,層底標高-18.43~-7.67m。于本層標準貫入試驗126次,實測錘擊數范圍值N=31~49擊,平均值N=42.2擊,標準值N=41.5擊,錘擊數經桿長修正后范圍值N=21.5~35.6擊,平均值N=29.5擊,標準值N=29.0擊。
⑹強風化花崗巖⑥(γ52(3)c)
砂礫狀強風化花崗巖⑥1:揭露厚度3.40~21.30m,平均厚度10.65m,層頂埋深15.10~26.20m,層頂標高-18.43~-7.67m,層底標高-34.21~-16.27m。于本層標準貫入試驗340次,實測錘擊數范圍值N=50~109擊,平均值N=80.1擊,標準值N=78.8擊,錘擊數經桿長修正后范圍值N=34.2~84.5擊,平均值N=53.1擊,標準值N=52.3擊。
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⑥2:巖石質量指標RQD=0~10,巖石堅硬程度為軟巖~較軟巖。勘探64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60~13.30m(局部未揭穿),平均厚度3.16m,層頂埋深25.00~44.70m,層頂標高-34.21~16.27m,層底標高-40.90~19.55m。于本層取46組巖樣進行室內巖石點荷載試驗,抗壓強度范圍值為6.5~23.3MPa,平均值14.5MPa,標準值為13.4MPa。該層壓縮性很低,力學強度高,工程性能好。勘察時該層中未遇臨空面、空洞及軟弱夾層。
⑺中風化花崗巖⑦(γ52(3)c):巖芯采取率75%~95%,RQD=70~90,屬于較硬巖~堅硬巖,巖體結構類型為塊狀結構,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Ⅲ~Ⅳ類。本次勘察該層72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5.70~11.30m,層頂埋深22.50~51.60m,層頂標高-40.90~-17.37m。于本層取119組巖樣進行室內巖石抗壓試驗,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范圍值為42.8~101.37MPa,平均值63.7Mpa,標準值為61.7MPa。該層基本不可壓縮,力學強度較高,工程性能良好。
截取典型工程地質剖面圖如圖1。
圖1 工程地質剖面圖
本項目試打樁時,施工單位依據上述工程地質剖面圖預估樁長,施工時發現配樁長度偏短。
偏短原因分析:
為了便于后續分析,我們應熟悉巖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項重要試驗——“標準貫入試驗”,理解“實測錘擊數”和“校正后的錘擊數”。
標準貫入試驗是動力觸探的一種,是在現場測定砂或粘性土的地基承載力的一種方法。標準貫入試驗實際分兩階段進行,先將錘重為63.5㎏、落距76cm的貫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才開始記錄每打入10㎝的錘擊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則為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也就是地勘報告中實測的標準貫入擊數(N)。實測的標準貫入擊數(N)乘以觸探桿長度校正系數,就是修正后的標準貫入擊數(N′)。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J13-84-2006,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第11.4.6 條,修正后的標準貫入擊數N′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N′=αN
式中:
N′——校正后的錘擊數;
N——實測錘擊數;
α——校正系數,可按表1采用。
表1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J13-84-2006,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附錄H可知,強風化硬質巖的實測錘擊數N≥50,30≤全風化巖N<50,礫砂(含卵石)N<30。
錘擊管樁施工的錘擊力屬沖擊動力。在強大沖擊力作用下,采用一體化樁尖的管樁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從工程實踐中可以得知,使用D72重型柴油錘可使其穿透6~7m厚的密實砂層或卵石層,樁端能進入校正后的錘擊數N′≥50的強風化巖層1~2m或密實卵石層1~2m,但不能打入中風化巖層。
若采用實測錘擊數N來預估錘擊管樁的入土深度,則誤差很大,原因是:《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J13-84-2006)規定的強風化巖層為N=50,但是,假如樁長15m,則校正系數=0.77,校正后的錘擊數N′=0.77×50=39;假如樁長25m時,則校正系數=0.68,校正后的錘擊數N′=34;假如樁長40m時,則校正系數=0.60,校正后的錘擊數N′=30。
而上述D72重型柴油錘可以將管樁打入的是校正后的錘擊數N′=50~60的強風化巖層1~2m,顯然與實測錘擊數N=50時的強風化巖層存在很大的層面差距,且樁長愈長,差距越大,也因此,采用實測的標準貫入擊數N來預估的樁長誤差更大。
對比工程地質剖面圖中的錘擊數N與地勘報告中各巖土體的分布及其特征的描述可以發現,工程地質剖面圖中的錘擊數N為標準貫入試驗實測值。試打樁施工配樁長度偏短,正是因為配樁采用了工程地質剖面圖中的實測錘擊數(未經桿長修正)來預估樁長,而實際施工時沉樁深度顯著增加。
錘擊管樁施工時,配樁和估算打樁深度應采用校正后的錘擊數N′。錘擊式管樁可打入N′=50~60的強風化巖層1~2m,靜壓管樁可壓入N′=40~50的強風化巖層。因此,用校正后的錘擊數可較準確地確定錘擊管樁的樁端持力層,預估配樁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