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要:素質教育改革在我國職業院校教育工作中如火如荼地展開。新時期的職業教育不再只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講解傳授過程,而是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職業人格,這就對中職歷史課程教學提出了加強職業人格教育的新要求。中職歷史教學在促進學生直接人格形成方面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健全學生人格,培育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包容心態有著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在中職歷史教學中采取有效策略,滲透職業人格教育,體現中職歷史課程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中職歷史? 職業人格教育? 滲透策略
簡單來說,職業人格就是在職業崗位上的工作者作為職業義務和執業權利主體所應具備的人格,是現代人才職業素養的核心,也是優秀人才行為方式、理想情操、精神素養、價值取向、道德文化、政治覺悟的綜合體,健康的職業人格包括較強的社會能力、積極的創新意識、良好的職業性格、正確的職業觀。
目前,縱觀我國中職生的職業人格現狀,反映出了職業人格教育不足的問題,職業人格教育尚未充分滲透到各學科的實踐教學中,影響了中職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歷史是中職學校開展職業人格教育的重要學科,采取科學策略滲透職業人格教育,有助于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職業人格。因此,職業人格教育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勢在必行。
一、挖掘歷史抗挫折教育資源,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
如今,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當代中職生普遍成長在父母精心的呵護和長輩的照顧關愛下,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難免成為溫室中的嬌嫩花朵,缺少堅毅的品質和自理能力,面對挫折極易產生消極心理,出現自卑、自暴、自棄等消極行為,甚至意志崩潰,引起自殘等威脅生命健康安全的突發事件。
在培育學生職業人格的過程中,中職歷史教師要重視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通過歷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實總是美好與殘酷相伴,只有具備了堅毅的品質和頑強的信念,才能應對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坎坷、磨難,獲取成功。同時,在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資源時,教師可以運用充滿艱難挫折的中國近代史,一方面,滲透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對中職生進行抗挫教育,培養中職生奮勇前進、發奮圖強、越挫越勇的積極人格,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中擁有不悲觀、不氣餒的心態,一路向前。
如在教學“抗日救亡文化運動”時,教師挖掘了“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榜樣人物,并制作了微課視頻,呈現出當時真實的歷史照片、影像資料,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沖擊下,感受中華民族陷入危機時,抗爭的決心和不屈意志,微課視頻的最后是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此刻,學生會對五星紅旗和五星的圖案擁有不一樣的感受,從而融入更多的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覺,傳承弘揚革命先烈的不屈品質,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做勇敢自信的中國人。
二、堅持走改革開放道路,培育開放意識和包容心態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政策,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國家的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是必須長期堅持和貫徹落實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已經成為我國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開放意識和包容心態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優勢,教師要將這一教學優勢滲透于學生的職業人格教育中。
目前,我國中職生都存在自我封閉、視野受限、知識體系狹隘的問題,在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中,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合作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職業人格。為此,中職歷史教師要運用改革開放的歷史內容,引導學生走出狹隘的認知體系局限,使學生心扉敞開,為學生提供團結合作的平臺,促進學生職業人格的形成。
如在教學“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化”時,筆者為了讓學生聯系當今社會,深刻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發展,向學生展示了在社會主義的不斷推進中,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增強國家實力,擴大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學生探究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增強歷史學習興趣,將開放意識牢牢地扎根于心。通過本節課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要學會尊重和包容他人,從別人身上借鑒優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我。
三、圍繞學生專業特點,整合歷史與專業課
中職教育以職業為導向,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對各行各業需求的人才為目的,這要求歷史教師應牢牢把握職業教育特色。因此,在職業人格教育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師應圍繞職業特點,把歷史課程和學生專業課程教學相融合,將歷史變為學生了解職業特點、提升職業素養的學科之一,強化歷史教學功能,促使學生將歷史學習和專業知識聯系在一起,從中挖掘更多的學習資源,便于學生順利融入社會。
如針對旅游專業學生,在向學生介紹各時期我國不同區域歷史發展進程時,歷史教師要有意識地展示當地旅游景點,讓學生結合歷史知識,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班級其他同學和教師)介紹此景點,在融入了歷史元素后,景點介紹會更具有文化底蘊,與當地的著名歷史人物、著名歷史事件緊密聯系,對游客而言更具有吸引力,能夠讓游客在接下來的旅行中,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欣賞,還能夠根據導游的歷史介紹,挖掘景點具備的人文底蘊和民族文化魅力,這種教學模式對提升導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理想、服務意識等職業人格有著很大的幫助。
又如,針對烹飪專業學生,歷史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中的各地傳統美食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一方面,學生會感嘆先人在美食研究方面的造詣,認識到中國民族特色美食的源遠流長;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從烹飪角度認識歷史發展的機會,促進烹飪專業學生廚德意識(菜品如人品)、團隊意識(水臺、案板等工序協作配合)、博學多才(了解從古至今的烹飪發展歷史)等職業人格的不斷發展。
四、組織開展實踐活動,落實學生職業人格
職業人格教育只有落實到具體行為上,才能夠發揮其魅力和作用,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歷史教師要改變傳統歷史課堂中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良現狀,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將職業人格理論知識遷移為具體實踐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展現新一代中職生健康優秀的職業人格魅力。
如中職教師要挖掘并利用本土歷史教學特色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當地歷史博物館、歷史遺跡、革命先烈故鄉等地進行實踐,讓學生切身感受歷史的魅力。不僅如此,學校可以開展“歷史人物職業人格演講比賽”,讓學生自行深入挖掘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值得敬佩的職業人格,促進自身職業人格的形成,創新歷史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強化中職學校職業人格教育的效果。
五、打造專業教師隊伍,提升歷史教學服務
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與職業人格教育質量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要將專業歷史教師隊伍的建設作為職業人格教育在中職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的途徑,定期組織歷史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能夠認識到將歷史教學融入職業人格教育的廣泛價值,學習更多的職業人格教育滲透方法,為教師教學思維的創新、教學方式的創新帶來更多的支持,從而提升中職歷史教學質量,為中職歷史教學的職業人格教育添磚加瓦。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科學利用職業人格教育素材,設計并實施可行的教學策略,滲透職業人格教育,對學生職業人格產生積極影響,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擁有健康職業人格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姜永會.職業學校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29).
[2]張大利.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J].新課程·下旬,2013(6).
[3]史玉玲.歷史教學應注重人格教育[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1(4).
[4]鄭潔平.在歷史教學中培養中職生誠信人格[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作者單位:河南省鄧州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