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倩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游戲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憑借想象來展開故事情節。因此,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生活經歷,預設幼兒可能會聯想的游戲情境,提供符合需要的游戲材料。教師要學會欣賞幼兒的游戲劇情,在必要的情況下協助幼兒一起演繹游戲情節,還要注重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誘導新的游戲情境的產生,拓展幼兒游戲的內容。實踐經驗證明,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幼兒的生活,才能推動幼兒游戲進程。
一、了解幼兒生活經驗,預設可能出現的游戲內容
1.角色的假象,扮演任務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扮演各類角色,如爸爸、媽媽和營業員等,幼兒可以通過同伴之間的交流和運用各類材料來表現對生活的體驗和經驗。
2.材料的想象,材料使用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常常能以一種物品代替另一種物品,還能一物多用。如紙條是面頭,彈珠是小丸子,雪花片可以是貨幣,也可以是飯店美味菜肴,還可以是醫院的藥品。
3.情境的想象,情境轉化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生活中常有的事情,轉化各類場景。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扮演醫生,幼兒不知道該如何對癥下藥,往往就會發生啼笑皆非的事情。如病人肚子痛時給他開刀,病人腳痛時用聽診器聽腳,發生這些可笑的情景,是因為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足。
二、調動已有生活經驗,豐富游戲內容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材料的運用和對角色的認知,可以自由地展現多樣的游戲情節和主題內容,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不斷提升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并且理解生活中各類角色。角色游戲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能展現和模仿角色的平臺,鍛煉了幼兒的社交能力。幼兒進入游戲角色后,教師要給幼兒一個場景、一個困難和一個挑戰,因為幼兒能通過場景布置進行想象,通過已有經驗解決困難,通過挑戰激發學習興趣。
幼兒的語言無法精彩地概述整個游戲過程,而他們的游戲又可能是其他幼兒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幼兒之間共享也許對其他幼兒沒有吸引力。那么,怎樣讓這些幼兒的經驗成為其他幼兒的經驗呢?筆者讓幼兒演示了其中一個情景——點餐,這對交流者和共享者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在“顧問”的引領幫助下,幼兒自然地調動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并融入游戲。
三、拓展積累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游戲新內容
1.游戲和生活經驗相結合,拓展幼兒游戲新劇情
如幼兒在娃娃家中需要購買吃、穿和用等很多物品,幼兒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這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分享和梳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游戲問題,完善游戲情境。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就會有自己的見解。有的幼兒認為:“如果家里放置很多物品,不方便也有些亂。”有的幼兒認為:“如果家里東西用完了,爸爸媽媽都是到附近的好又多超市去購買的”……于是,幼兒都覺得應該有一個超市,買東西就會更加方便。這時,教師又提出問題:“開超市要準備些什么東西,超市叫什么名字呢?”于是,一個名為“熊出沒”的小超市誕生了,超市購物的生活經驗成為超市主題活動展開的基礎,“父母”就帶著“孩子”去購物了。這樣一來,隨著游戲能力的提高,幼兒不僅豐富了游戲情節,還加入了較難的兌換業務,鍛煉了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
2.善于發現,善于挖掘,創設生成活動機會,支持幼兒自發活動
教師要善于發現角色游戲的需求,挖掘游戲中潛在的教育意義,開設“大嘴巴”故事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一次,江蘇省昆山開發區蓬欣幼兒園轟轟烈烈地開展了“科技節”活動,組織了很多小活動,如“科技與環保”主題的親子圖書制作活動。活動后,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的一本本圖書被展覽在班級門口,筆者發現幼兒對展出的圖書非常感興趣。課后,參與活動的幼兒會和其他幼兒一起翻開書籍;放學后,他們會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圖書,要求爸爸媽媽講給他們聽。這個情景馬上讓筆者想到,幼兒游戲源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源于幼兒與特定環境的互動作用。于是,“大嘴巴”故事屋就應運而生了。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讓幼兒講述自己制作的圖書,還可以讓幼兒講述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區蓬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