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光
摘要:對于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題的研究,是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的舉措,教師通過分析研究地理課程活動、教學任務和目標,構建合理性、科學性的活動教學模式,推動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效率不斷提升,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學生,這是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題的研究目標。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材? ?活動題? ?教學探索
一、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題的教學意義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應用活動題,會讓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內容從傳統單一化的書本知識變為新的知識,實現教學領域的拓展,為初中生獲取新知識提供新的途徑。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應用活動題,將讓學生在有效掌握地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和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實現學生地理思維的拓展,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有效培養新一代高素質的人才。教師設計活動題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
如在教學“中國地圖”等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張中國地圖,詢問學生都去過哪些地方,為什么喜歡去這些地方,再讓學生說出這一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和分析,激發學生地圖知識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和概括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活動題,將有助于提升師生互動能力,創新教學方式。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理性分析和研究,這是活動題教學模式的一種客觀體現,是從傳統的單項式教學向著互動式教學轉變。對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討論研究,從而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題教學探索的方法
第一,活動題教學要以地理課程基礎性知識為基準,以活動題教學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如面對那些固定的、不能變動的知識點,學生如果不能準確地掌握地圖的認知方法、不同類型氣候的特點等,那么在活動題教學中,教師很有可能是在紙上談兵。
第二,注重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首先,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強化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研究能力;其次,作為學生學習上的輔導者,初中地理教師要以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和思考,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調節課堂教學氛圍;最后,通過合理設計課堂活動,設立創新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如“加勒比海盜經常在哪些海域出現?”這個問題看起來和課堂教學沒有任何關系,但是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在教學中融入適度的課外教學活動,是輔助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舉措。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合理地開展各種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地通過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拓展地理課程知識面,延伸學生的知識深度。此外,教師開展活動題教學,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在親身試驗的過程中能獲得最生動的經歷,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素養。
三、結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活動題,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遵循新課程改革精神。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不同,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良好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和才華;其次,教師要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探究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以合適的方式規范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活動,構建完整的活動教學模式,優化和調節課堂教學氛圍,充分體會學生情緒、態度的變化,積極尋找最佳教學模式,合理設計活動內容,實現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海平.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2).
[2]徐秋萍.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欄目教學實施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鄒平市黛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