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玲
摘要:隨著當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中語文領域對學生古典詩歌鑒賞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古典詩歌食高中生的必背篇目,若學生只是通過死記硬背,而不進行鑒賞理解,學生的語文成績必然不會有太大提升,語感也會逐漸降低。本文圍繞高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探討,希望能夠提升學生對詩歌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真正了解詩歌的本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典詩歌鑒賞? ?有效策略
俗話說:“詩歌的靈魂在于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驚嘆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由此可見,古典詩歌不僅能反應古代的生產生活、娛樂消遣、衣食住行等,還能表達出作者對事情和事物的某種看法和觀點,并給后人啟發,激勵后人不斷覺醒、學習。
一、把握詩歌特有的規律,從規律入手
詩歌最大的難點就是語言的理解,既然語言最難理解,那就需要從中尋找特有的規律,把握規律學習古典詩歌。首先,學生應準確把握詩歌字詞的字音和字義,把一個詞語的多重意思都弄明白,做到舉一反三,得出其他句子的意思,因為同一個字詞根據使用的人不同,講述的事情不同,它的意義和用法也不相同;其次,學生應認準詩歌中的一些詞,如竹、菊、梅等,這些通常具有較強的象征意義;最后,大多數詩歌中都會出現比喻、擬人、對比、夸張等修辭方式,以及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動靜結合等表達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辨別。以上是詩歌中慣用的一些規律,教師可以從共同規律入手,讓學生深刻把握詩歌內容。
如經典詩歌杜甫《秦泊淮》中有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表意上是在譴責商女亡國卻在尋歡作樂的行為,實際上是運用諷刺的手法暗指晚唐達官顯赫的腐敗統治,導致國破家亡。
二、多誦讀,在熟讀中感悟古典詩歌的抑揚頓挫
學好詩歌的第一步就是多讀優秀古典詩歌,高中語文強調詩歌的誦讀,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古典知識,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感知能力。首先,學生要接受詩歌,放聲讀出來,并且心、腦、手、口并用。只有通讀全文,學生才能了解詩歌的抑揚頓挫,了解其中的斷句,讀懂字詞和字音、節奏的停頓轉折、文章所表達的意境。其次,誦讀是詩歌學習不可缺少的步驟,通過誦讀,學生才能用心領悟其中的奧秘。詩歌的學習難點正是詩歌語言,它有大量富有哲理和警醒的句子,到今天仍在運用。學生只有通讀和背誦,才能體會詩歌特有的魅力和底蘊。
如《離騷》這篇文章,若僅僅通過默讀,學生難以把握其中屈原的情緒,也不能熟練掌握文章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學生只有通過帶有感情的誦讀,才能體會屈原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批判,才能感受出其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三、掌握詩歌的情緒,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心情
古代詩歌通常都是古人為表達某種情緒而作,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當下的情緒狀態。學生通過把握整篇文章的情緒,能加深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詩歌的情緒表達不僅有利于學生提升語感,還是研究當代歷史至關重要的文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以情緒入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詩歌,激發學生詩歌學習的興趣。
如《詩經·氓》中作者的情緒表達觀念極強,教師可以采用從情緒入手的方式解析這首詩歌。引導學生通讀文章,著重分析其中的情感,如“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其則有岸,隰則有泮”,體現整首詩歌悲傷和怨恨的情緒,表達女子在嫁給心愛的男人之后遭受不公的心理。學生在領會了文章表達出來的心情之后,再去背誦文章,就會更加輕松。
詩歌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學習古典詩歌并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讓學生從中感受詩歌的感情和表達的精神。學習古典詩歌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和興趣程度,決定采用何種方式開展教學任務。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的魅力無處不在,就看教師能否帶領學生領悟其中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劉洪禹.如何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以近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為例[J].中學課程資源,2019(12).
(作者單位:江西省臨川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