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摘要:在吸收和傳承傳統教學優秀的理念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和學生學習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如何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歷史教學質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歷史教師亟須探究的內容。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歷史創新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 初中歷史 ? 創新 ? 思考
一、深入理解新課程改革精神,轉變歷史教學觀念
學科教學的宗旨是育人,學科教學的首要任務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啟發學生思考,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思考來總結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這樣的過程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當學生能夠自覺學習的時候,也就實現了教學目的。
筆者認為,在初中歷史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出發,不迷戀于學生一時、一次的考試成績,不以灌輸給學生多少歷史知識就等于學生學會了歷史知識為教學思想,而應首先刺激學生歷史學習的“味蕾”,讓學生有想要學習這段歷史的欲望,然后真正地去自主學習,凸顯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作用。為此,初中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將教材中的每個章節的導語、正文、資料與閱讀材料整合起來,還原歷史真實,提升學生閱讀歷史文獻的能力,開展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如在教學《侵略與反抗》這一章節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的系列歷史事件,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毒品對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危害,讓學生能夠明白遠離毒品、健康生活的意義。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積極應對新的要求
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理念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即歷史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積極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個人的教學素養。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以自己的講授為主,而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問題引領、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模式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刺激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編排就有所創新,如安排了“活動與探究”這樣的欄目,正好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凸顯歷史教學的特點,突出歷史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七年級教材中關于“儒家文化”內容時,在學生了解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將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思想直接滲透到教學中,參考班級學情,嘗試進行分層教學,實現因材施教,讓學生真正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懷,感覺到歷史人物或歷史人物的思想精華就在自己身邊,凸顯出歷史教學的實用性。
三、注重教學情境創設,實現學科結合教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學科教學的受眾性不同,有的學生本來就喜歡歷史,有的學生則對歷史不感興趣,所以歷史教師有一個任務,即為不喜歡歷史的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歷史故事引導、多媒體視頻播放、歷史劇播放等方式,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通過問題設置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探究的意識。當然,歷史學科是和各門學科相互聯系的綜合性學科,教師應堅持多方位與多層次的歷史教學方向,結合文學、地理知識點來教學歷史,也可以將歷史學科和物理化學等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歷史知識學習看到人類歷史進程中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構建和諧歷史課堂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不再是教師講歷史故事、總結歷史經驗,而是將內容交給學生去學,教師只需要做好引導者和指導者即可。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歷史課堂,是歷史教師面對的新任務。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理念,創設情境,轉變教學思路,打造新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周方高,劉瑩瑩.初中歷史史料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5).
[2]張磊.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山城鄉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