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英
摘要:對于學校來說,每一個班級所形成和展現出來的班級文化,都為學校更好地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成長環境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本文圍繞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級 ? 文化建設 ? 問題 ? 改進方法
班級文化是指師生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和相關的形式活動,活躍班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氛圍,提升小學生學習素養的有效形式。小學生處于接受學校教育的最初層次,班級文化建設的效果對學生的健康發展,以及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1.班級文化意識淡薄
目前,部分小學教師對班級文化的內涵和精髓缺乏系統認識,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建設班級的良好學風方面,一味地強調和重視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成果,忽視了學生道德層面的修養,以及行為舉止等方面的發展和塑造。然而,一旦班級形成了以學習成績至上的氛圍,就會導致部分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將自己置身在班集體中,導致班級文化建設出現問題。
2.班級建設缺乏個性
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時,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班級擁有獨特個性文化的重要性,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教師和學生都缺乏一定的文化創新意識,他們構造班級文化時,大多采用傳統的經典模式;第二,教師重視采用統一的形式要求學生參與相關的文化活動,沒有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特長組織具體的文化活動,如詩詞朗誦大賽、書法大賽等。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而且要展現他們的個性,所以教師要積極制訂符合學生人格健康發展的目標,形成踴躍向上、健康蓬勃、積極進取的班級文化。
3.班級活動流于形式
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開展相關的班級活動是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小學班級活動的開展大多流于形式,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兩個:首先,教師認為開展這類活動占用了教學時間;其次,教師認為開展這類文化實踐活動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改進方法
1.以溫馨的教室文化熏陶人
教室環境的人性化布置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身邊人的友好與關心,享受文化藝術帶來的熏陶,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氣質。為了布置人性化的教室環境,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室環境的布置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小學生普遍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的新鮮事物會表現出一定的探究欲。因此,在布置教室時,教師既要保證環境氛圍具有一定的新鮮感和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探究,又要確保文化環境設計的整體性,體現出和諧和美觀。
第二,教室環境的布置要與小學階段的教育目標相一致。在布置教室環境時,教師要確保主題鮮明,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班級文化環境。如教師可以在墻上懸掛一些符合主題的名人詩句,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以豐富的文化活動凝聚人
班級文化建設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所以教師要設計并開展形式多元、內容向上、程序合理的系列文化活動,讓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活動感染每個學生。如為了滿足學生探究求知的欲望,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可以創設環境為方法開展班會,盡可能地考慮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3.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凈化人
高尚的班級文化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感染力,讓他們感受到班級文化對自身行為的影響。在通常情況下,學生的行為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高尚的精神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并支配學生的一些行為。因此,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既要考慮物質文化建設,又要考慮精神文化建設。
三、結語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小學教師應積極尋找適合的方法構建班級文化,為學生今后更好地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夏美奇.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9(2).
[2]楊欣.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