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居民健康被提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為此,國家要求進一步加強健康信息化建設,通過電子健康檔案建設,對居民健康進行有效的管理。近年,居民健康檔案的真實性、科學性、可用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國家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平臺的構建。文章立足于健康中國戰略背景,對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應用進行了探討,供參考。
關鍵詞:健康檔案;健康中國戰略;應用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是一種將居民個體健康衛生信息存儲于網絡信息系統中,涵蓋居民整個生命周期各種健康狀況的檔案。完整、準確、有效的健康檔案,能夠滿足居民健康管理需要。健康檔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西方國家受到重視,我國于2009年發布《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開始實施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標準化建設。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進一步提高了對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要求。
1 健康中國戰略對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全面小康的實現,首先要保證全民健康,健康中國戰略要把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和發展健康產業作為工作重點,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這些內容的實現,每一項都需要健康檔案的支持。普及健康生活需要對居民的生活方式等進行充分地了解,優化健康服務需要對居民的健康服務需求和感受進行充分了解,完善健康保障需要對醫療服務成本效益及各種疾病負擔進行準確的掌握,健康環境的建設也需要對民眾工作和生活中的環境危害因素與保護措施進行了解,發展健康產業更要隨時掌握居民健康情況和流行疾病情況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的變化。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在以電子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同時,對其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
1.1 保證電子健康檔案的完整性
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檔案資料中要包括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起到輔助作用的居民生活方式、健康服務情況等內容,二是要保證一定程度的連貫性,覆蓋到每一個個體的整個生命周期。
1.2 保證電子健康檔案的真實性
要求居民健康檔案必須符合實際情況。
1.3 保證電子健康檔案的實用性
居民健康檔案中所有內容都能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過程中發揮作用。
2 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為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提供了機遇
隨著云計算的出現,用戶能夠以更少的投入來換取更高價值的信息服務。云計算最大的貢獻就是大幅提高了用戶在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可及性,其表現:一是用戶完全不需要對云計算過程進行深入地了解,只需要將自己的信息需求提出即可,由“云端”來完成。二是用戶和云服務的交流極其簡單,通過電腦、手機等設備就能獲取“云端”提供的信息服務。三是云端服務能夠隨時隨地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此外,云計算還有一項重大作用,就是有效推動數據的發掘和整合。大數據指的是容量與特點極其龐雜,傳統方法無法處理而采用的一種新的數據分析處理方法,其主要特點有五個:容量巨大、變動迅速、類型繁多、價值分散和事實隱匿。大數據和云計算兩者關系密切,云服務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因此離不開大數據挖掘的支持,才能實現可收集、存儲、分析、處理的數據不受容量限制的目的。與云計算及大數據挖掘同步迅速發展的是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指的是具備一定智能程度的人工系統,即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行為的一種技術。由于人工智能(特別是深度學習)技術的長足進步,自然語言、視頻、圖像及自由文本的識別與處理已經達到了高度實用的水平,極大地拓展了可采集數據的內容和形式,降低了對數據格式與質量的要求。
上述這些情況和特點,為電子健康檔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3 當前電子健康檔案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形成信息孤島
一些地方原有的電子健康業務信息檔案系統管理結構存在條塊分割的現象,業務縱向系統間不開放,橫向系統之間缺乏相互協作,多項衛生健康業務系統線上的數據和工作信息匯集至一個基層時,基層的數據庫軟件需要反復的處理和錄入,軟件與業務系統、數據庫之間的業務系統關聯性差,難于實現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基層衛生健康機構不堪重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居民健康檔案及電子信息化衛生計生業務系統的開發和項目建設存在重市場需求、輕國家標準,重項目建設、輕資源整合的問題,衛生健康國家標準在衛生業務系統研究和開發的過程中執行力度不強,應用的層次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島”。
3.2 缺乏相應的法規
電子健康檔案體系建設的核心和首要任務就是如何保證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合法性。當前,我國缺乏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相應的法律和標準,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來規范和約束電子健康檔案使用者的違法行為。對檔案的安全性和存儲,監管面臨法律盲區。此外,檔案與監管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和職責不清晰,十分容易造成個人隱私信息從其源頭上丟失和外泄。這些法律和標準的嚴重缺位,直接影響了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和其作用的有效發揮。
3.3 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及利用工作,且在電子健康檔案中記錄了大量的個人隱私和健康信息,一些居民對電子健康檔案建設持保留態度,不愿意留下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即使醫院只是錄入電子健康基本信息,居民也會對一些重要和關鍵的信息隱瞞不報,甚至虛報亂報,這對于電子健康的可靠性、可用性提出了挑戰,電子健康檔案能發揮的作用大打折扣。
4 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建設應采取的措施
4.1 制定健康檔案相關法規和行業標準
目前,個人信息管理行業法規及業務規范標準缺位,是制約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應多方協調,組織成立相應的信息技術組織和機構,對電子健康檔案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進行統一規劃,避免各自為政,重復項目建設。應調研了解各地目前醫療信息標準和使用狀況,明確當前所欠缺的規范和標準文件,借鑒國外的醫療信息技術標準,根據我國的自身情況和特點,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各項電子健康檔案信息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保證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完整、內容準確、格式規范、功能齊全、有效利用。
4.2 制定實施信息安全標準指南
人口健康業務信息化系統項目主要涉及用戶全員的人口健康基礎衛生業務信息、個人隱私和公共統計數據,因此,人口健康業務信息化系統要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時,應高度重視系統的安全問題。在錄入有關居民健康信息數據時,應全面掌握和分析不同的數據字段內容的敏感程度,對于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字段內容應設置不同的安全標準和等級,同時醫療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對用戶個人信息的管理,加強訪問權限管理和控制,傳輸信息數據應加密,實施防止數據篡改等安全策略,加強業務系統日常營運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4.3 注重應用新技術
由于醫療機構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的海量和特殊性,目前電子健康檔案的管理和數據采集多采用醫生和患者的口述,醫務人員手動錄入的數據采集方法,耗時耗力且可靠性不強,數據采集的準確性也有影響。為此,建立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電子健康檔案數據采集自動錄入系統,是未來醫院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的最好方法和選擇。醫院護理人員可通過這個系統將醫生和患者提供的數據自動錄入系統,并實時傳輸到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患者和醫生可在不同的地方將有關數據自動錄入到醫院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為醫生準確及時做出疾病診斷和判斷,調整醫院護理服務和保健計劃等提供數據支撐,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情況。應加大對電子健康檔案數據采集自動錄入系統及整個電子健康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新媒體等新的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確保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管理和使用始終跟上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
項目名稱:醫院健康檔案工作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的應用研究。項目類別:海南省衛生計生行業科研項目(編號:1901031099A2001)。
參考文獻:
[1]蕭锘,鐘毅.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31):132—134.
[2]張悅,王茜,王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8,15(6):643—646.
[3]江濤,王德斌.健康中國及云智能背景下的電子健康檔案體系重構[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7):863—865.
[4]郝英.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現狀和改善策略[J].蘭臺世界,2019(A01):37—38.
作者簡介:黃富才,海南省人民醫院檔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