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婧
摘要:職業院校藝術教育工作是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在新時代職業院校藝術教育工作中,教師利用文化力量是重要教學方式。本文研究了新時代下增強職業院校藝術教育工作的苗族民歌藝術引入策略,明確了苗族民歌的藝術力量,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貴州職業院校藝術教育中貴州苗族民歌藝術傳承的一些措施,以期促進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 民族音樂 ? 職業院校 ? 苗族民歌
藝術教育是職業院校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增強職業院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文化力量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發揮苗族民歌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抓好藝術教育工作話語
民歌產生于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因生活習慣、地域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他們生存的區域具有特定性,這便形成了民族的自然生存環境,貴州苗歌正是在這種特定的民族環境中衍生而來的。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東北側,以高原為主。而正是因為貴州所處區域的特殊性,使得其山水優美,再加上生存環境的愉悅性,使得貴州人民熱情好客,對于生活充滿了希望,而這些給予苗族人民生機的水源、樹木、田野等景致與物品都對他們情感、思維及行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苗族音樂經典性源遠流長,在進行苗族音樂教育時,教師需要加大教學力度,讓學生深入了解苗族音樂的文化特點,通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不斷傳承,擴大苗族音樂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鞏固苗族音樂在當前音樂領域中的地位,促進苗族音樂的可持續發展。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民族音樂所表達的內涵,感受整個民族的生活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豐富教學內容
由于職業院校學生的年齡不大,在他們的年齡段接觸最多的就是通俗的流行歌曲,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貴州苗族民歌藝術文化,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等教學方式,收集各種裝飾和服飾的圖片和視頻,并帶領學生在民歌藝術活動的場合穿戴不同的貴州苗族民歌藝術服裝,使他們融入其中,體會人物的情感。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播放某段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節奏,讓學生思考該人物的特點,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涂畫進行裝飾,加深學生對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印象。
三、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職業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民歌藝術,對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貴州苗族民歌藝術傳播的主要引導者,音樂教師對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了解程度影響著學生學習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效果。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音樂教師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培養,加深教師對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了解,以便為在職業教育音樂課堂中引入民歌藝術教學制定合理的計劃;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培養和引導教師制定教學計劃,使他們根據學生對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了解情況,制定具有特色的民歌藝術教學模式。
四、改革教學方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發展需求。基于此,教師應該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此,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民歌藝術有效引入音樂教學,通過視頻中對民歌藝術的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貴州苗族民歌藝術的精髓。
由于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首先需要從苗族民歌藝術的初級知識進行教學,只有學生初步認知了貴州苗族民歌藝術,才能進行深入教學,為學生未來學好貴州苗族民歌藝術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涂靜.民歌對中學音樂教育的影響和作用探討[J].北方音樂,2019(14).
[2]李治明.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資源多元化構建——民歌的多模式引入[J].大眾文藝,2019(9).
[3]江林華.本土音樂文化傳承語境下基礎音樂教育傳承功能實現的困境與對策——以徽州民歌的傳承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16(6).
[4]徐蔓.地方民歌進入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文化意義[J].黃河之聲,2017(16).
(作者單位: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