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
摘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機械輸出知識的傳遞者,就像把知識從一個地方一遍又一遍重復地搬運到另一個地方,教師只是知識的“搬運工”,其職業活動成為一種單調、簡單、重復的機械“操作”,日復一日循序漸進的工作,導致教師身心疲憊。長此以往,自然就產生了工作倦怠。本文以課堂教學的意義為出發點,從不同方面闡述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的價值,并論述了課堂教學是教師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過程。
關鍵詞:課堂教學 ? 教師 ? 生命價值
一、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陣地
教師正在逐步淪為思想的機器,只會按照程序操作,變成了沒有創新意識的“教書匠”。那么,課堂教學的價值究竟是什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陣地,是以課堂教學的價值來實現教師生命的價值。課堂教學的價值在于每一節課的具體鮮活、獨一無二、不可預設、難以復制的生命過程,它是教師在教學中創新的過程。
鼓勵教師創新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通過不斷創新,在一次次的創新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過程。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是教師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所以倡導教師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首先,教師要培養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才。雖然具有主體性和創造精神的教師,未必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性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但因循守舊的教師是培養學生主體性和創新精神的最大障礙。
其次,只有用創造的態度去對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義上懂得工作的意義和享受工作的歡樂。因此,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自我犧牲過程,也是教師創造、超越、體驗生命節奏、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是師生間相互影響、相互成長的過程
唐代詩人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教師要傳給學生正確的做人之道,能解學生的疑惑,這才是真正的教師,也是教師的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付出的情感不僅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快樂,學生給予的回饋也能使教師感受到快樂;教師不僅可以享受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帶來的快樂,還可以在自己專業的進步中感受到自我成長的快樂;教師不僅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尊重和敬愛,還可以滿足教師個人的精神需求。
此外,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成長的過程,即教學成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進步和成長可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實現自我價值,即教師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同時,又實現了自身價值。
對教師來說,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涯中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和生命價值的體現。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實現從機械傳播知識的“教學匠”向發展型、反思型、進步型教師轉變,從機械的犧牲付出向不斷提高自身創造力轉變,并把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促進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
總而言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享受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還要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感受到自我成長帶來的幸福感。
三、結語
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樂園里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斷總結與反思,從中提煉屬于自己的、有血有肉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能夠彰顯自己個性、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顧文秀.讓教育充滿常做常新的智慧挑戰——談教師新基本功[J].人民教育,2012(11).
[2]李政濤.深度開發與轉化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J].課程.教材.教法,2019(3).
[3]葉瀾.融通“教”“育”,深度開發學科的育人價值[J].現代教學,2016(12).
[4]孫寬寧,焦煒,車麗娜.論教學設計的教育立場[J].現代教育技術,2012(12).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