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練橋
摘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保證,也是小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要想完成教書育人的目標,學校應把德育放在首位,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本文分析了小學校長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小學德育 ? 問題 ? 對策
一、影響小學德育工作的因素
1.育人觀念不正確
當下,社會考核學校主要是看升學率,學校考查教師主要是看學科分數,所以很多學校每周的班會課往往是總結考試成績、強調班級規章制度,有的學校甚至很少組織相關活動。為了應付考試,學校德育時間被大大壓縮,導致學校德育工作的弱化。
2.缺少德育氣氛
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師的工作范疇,自己只要把任教學科教好就行。殊不知,只有所有任課教師擰成一股繩,團結合作,共同對學生實行德育,才能產生好的德育效果。
二、小學校長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校長的全局領導作用
要想抓好學校的德育任務,校長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正確定位校園文明,并帶領全校師生共同落實相關政策。作為學校的“一把手”,校長要在全面了解國家政策的前提下,統籌學校里外的大事,把握政策中心內容,從而領導全校師生的工作。
2.校長的管理作用
校長擔任著整個學校的管理工作,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的管理體制和保證機制。校長應做好管理體制的改變和革新工作,保證德育工作受到標準的制度約束,真正注重德育工作,并將其細化為日常工作的規范,從而詳細指導所有師生的日常工作。
3.校長的師資建設作用
要想抓好學校的德育任務,校長要做好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線工作者,承擔了很多的德育工作。教師隊伍的素質決定了受育主體——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而教師隊伍的素質應由校長的親身示范、用人理念、用人眼光和管理水平來引領。所以說,要想抓好德育任務,校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極為重要且迫切的。
4.校長的人格示范作用
要想抓好學校的德育任務,校長除了要具有優秀的領導管理能力和政治敏銳性之外,本身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校長是學校的靈魂,代表了學校,影響著整個學校的師生。
三、提高小學校長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議
在剖析了小學校長德育任務的影響因素和作用后,筆者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學校長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機制
德育任務要實行校長負責制,因為校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負責人,校長要先響應黨的教育號召,采取措施保障國家規定的德育指標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全面實行。
2.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的涵養
校長要讓所有教師明白德育任務人人有責,并按照各人的特質安排工作,做到人人參與構建良好的德育氛圍。同時,校長要引導教師樹立完成德育任務的決心,意識到德育是一個永久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身心也在不斷改變,所以教師要辯證地看待學生的行為,不可以浮躁,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耐心。
3.全方位做好德育工作
家庭、學校、社會是德育工作的三大部分,三者缺一不可。為了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協作,校長應該主動熱情地做好家庭與學校的聯絡和溝通。首先,校長要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提高家長的德育意識。校長要給學生家長傳遞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使他們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如校長可以讓家長定期與學校交流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積極參與學校各方面工作,讓家長了解并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過程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支柱。
德育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源泉,也是學校教育的重點。校長必須將德育任務放在心中,拿在手中,落到實際中,真正讓德育深入人心,走出空洞,觸碰心靈。總之,校長需要合理運用一切有用資源,克服不利因素,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聰.以校長領導力提升學校德育品質——訪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助理、附屬小學校長于偉[J].中國德育,2016(13).
[2]吳雪.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1).
(作者單位:廣東省博羅縣羅陽小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