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忠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當前社會對現代公民應具有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基礎,不斷拓展和延伸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學習能力,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新時期信息技術課堂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本文從信息技術的教學特點出發,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方法和培養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 ? 信息技術 ? 信息素養 ? 培養
一、注重引入信息元素,豐富信息技術內容
信息元素是信息技術課堂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怎樣攝取和正確利用所需信息”是每個高中生需要學會的;“怎樣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運用能力”則是教師要掌握的。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較強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指學生對自己需要的信息進行自覺整合和分析,捕捉、判斷和吸收,最終掌握其中的主要概念,獲取各種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因為具有較高信息道德水平的人,才能有效處理實際問題,并產生對自己有益的結果。
一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貫穿于信息能力的整合過程。有的學生經歷過很多困難和挑戰,信息處理的意識較強,能發現每一項學習內容的作用及價值;有的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遇到問題時容易慌亂,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就是信息能力的重要價值,對人的選擇起著決定性作用。高中是學生邁向人生高階段的另一條路,他們需要面臨人生中的重大抉擇,所以教師要扮演好指路者的重要角色,努力營造信息素養的氛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
二、強化信息技術課堂模式,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缺乏新意,教學題材往往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壓抑感。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重點應該從教材轉向學生。如果教師只顧課堂講解,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會讓他們覺得信息技術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絲毫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轉變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自己的所學產生成就感,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課堂氛圍,把知識由抽象轉變為感性認識,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教師就要學會放手,為學生提供自行學習的機會,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如在教學《圖像的采集與加工》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做圖像采集示范,再放手讓學生自行修復破損的照片,必要時可以結合Photoshop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自行動手操作的同時,能回憶教材中的知識重點,展現出信息技術的可取性和廣泛性。另外,教師也能發揮強有力的教學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求知欲望。
三、完善信息技術教學體制,提升學生信息學習能力
信息意識是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核心,當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時,便能自主整合和分析知識點,提高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授教材的理論知識,也可以鼓勵學生多攝取一些課外知識,擴寬他們的科技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巧。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要勇敢地提出來,與教師共同探討,從而掌握信息資源的價值。如教師可以創設班級活動交流群,學生可以在群里向教師提問,教師也可以利用班級群給學生分享學習資料,或者分享學習交流網站。久而久之,當學生遇到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時,就能自主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是高中階段的重點教學課程之一,是每個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學習內容。隨著全球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然成為各大高校的重點課題,新時期的教師要注重引入信息素養,豐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轉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趙南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9(4).
[2]楊彥紅.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J].甘肅教育,2019(4).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