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招榕
(將樂縣統計局 福建 三明 353300)
經調查發現,將樂縣2020 年單戶耕地流轉面積超過2 hm2的戶流轉面積是2 121.28 hm2,其中流轉超過6.67 hm2的總面積是500.51 hm2,單戶流轉面積低于2 hm2的流轉不在統計范圍內,流轉的形式多樣。
走訪發現,大多數村民的流轉意愿比較高,這是因為土地收益太低,難以滿足一個家庭的開支,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已經不完全依賴于土地[1]。大面積山壟田閑置,僅易于操作和管理的平整田塊有人種植。大部分村民都愿意流轉,但是仍有少數農民不愿意流轉出去。
近年來,受外來制種、種檳榔芋、種冬瓜的客商競價流轉土地的影響,流轉地租逐年上漲[2]。如果村集體流轉或村民小組流轉都以收取押金的方式保證地租,一般押金相當于1 年的地租,實際上等同于提前1 年收地租,用這種方式收租能夠保證流轉土地的農民能夠獲得地租權益。
在調查中,農民基本不擔心收不到地租或者因為土地流轉出去而發生損失。土地流入方也愿意一直承租土地,因為他們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機械設備,并且有大規模種植經驗,種植連片土地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收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政府的補貼力度加大,因此人們通常不會輕意放棄流轉[3]。
大農戶與小農戶的需求不同,大農戶對農資需求較為集中,其所需數量極大且單一,大農戶因耕種面積大、投入成本高等原因極其關注風險與成本,所有的流轉環節都是以降低風險和降低成本為目的。小農戶的農資需求分散、多樣,且小農戶十分追求產量[4]。
將樂縣土地流轉發展快,主要原因是2018 年政府出臺了《將樂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提出服務主體自行流轉土地且自主經營的情況不列入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補助范圍,規定水稻面積超過2 hm2,果、茶、菜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超過3.33 hm2的為大農戶。大農戶為了獲得上級補助,通常會擴大經營規模,政策引導加快了土地流轉。從表1可以看出,流轉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

表1 2018—2020 年將樂縣超過2 hm2 的土地流轉匯總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種經營性服務,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一系列優質、高效、全面性服務。提供服務的主體是以政府為主的公益性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農村合作組織、民營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覆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涉及農業生產的所有環節,是農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農業組織的完整性。
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目標是聚焦小農辦不了、辦不好或辦了不劃算的農業生產環節,支持小農戶通過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服務方式,廣泛接受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有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有力帶動服務規模經營和農業綠色發展。
2020 年將樂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大約為2 000 hm2。項目任務由17 家服務主體承擔,作業面積10 400 hm2,折算服務面積2 461 hm2。其中,水稻作業面積9 666.7 hm2,折算服務面積2 308.6 hm2,經濟作物作業面積733.3 hm2,折算服務面積92 hm2。農業社會化服務補助資金拔付合計300 萬元。其中,補助服務對象180.1 萬元,占項目資金總量60%;補助服務主體119.9 萬元,占項目資金總量40%。涉及服務對象(農戶)數4 834 戶,其中,小農戶3 561 戶。
以農業合作社為主,成立的企業較少。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基本是大農戶,除了為自己服務外,主要為小農戶服務。在服務小農戶的過程中,耕種防收全服務約占30%。除一條龍的全過程機械化服務外,整田和收割兩個單項服務較多,尤其是收割服務基本已經被小農戶接受,實現了現代化[5]。
農業社會化服務目前存在的困難如下。一是地塊不平整,操作難,不便于大中型機械操作。二是水田不利于現有的農業機械操作,損耗大,折舊率高。一臺國產大型拖拉機為6 萬~8 萬元,進口拖拉機為12 萬~13 萬元,收割機兩年就需要更換皮帶,一條皮帶需要1.5 萬~2 萬元,收割機使用壽命為3 年左右,最長不超5 年,折舊率高,成本大。三是嚴重缺乏農業機械手。農業生產的時效性高,缺乏農業機械手,嚴重阻礙了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的發展。四是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融資貸款難,企業壓力大。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投入資金多,一個合作社少則投入100 萬元,多則超過700 萬元甚至上千萬購買機械設備。經過調查可知,資金基本上是自籌和上級補助,難以從銀行獲得融資貸款。銀行對農業企業認資難,同時放款時間長,銀行放款時間與農業栽種關鍵期錯開。
針對社會化服務存在的困難,相關部門和農戶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繼續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提供更多方便機械化作業的田塊。二是相關機械制造企業應研究適合在南方水田作業的農業機械,以減少機械損耗。三是擴大農機部門培訓范圍,培訓農機手輪式機械操作方式,便于農機手遠距離移動農業機械,減少途中時間,搶占農時。四是加快金融信貸單位對農業企業的認知評級,讓農業企業能盡快獲得金融信貸,以便更好地發展農業經濟。
將樂縣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領導重視。為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將樂縣農業農村局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部署。二是廣泛宣傳農業生產托管內容。組織鄉鎮農技中心工作人員、服務主體負責人及農機手等相關人員準確理解政策要點,宣傳農業生產托管內容,提高社會化服務的普及度。測算制定了一套合理的生產托管價格,水稻耕、種、防、收4 個環節的托管服務費為400 元/667 m2。三是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扶貧”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2020 年共服務貧困戶182 戶,服務面積59.3 hm2,減免服務費10.6 萬元。
通過資金補助的引導,將樂縣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的成效如下。一是主體投資力度加大,服務實力增強。2020 年將樂縣17 家服務主體新添農機設備21 臺(套),共計122 萬元。二是農業生產托管逐漸被小農戶接受。2020 年全程托管面積超610.4 hm2,比2019 年的215 hm2增加了395.4 hm2,增幅184%。三是植保托管實現了農業綠色發展。減少用藥量和用藥次數,提高防治效果。通過托管服務的農藥使用量比農戶自種植管理減少約35%~50%。種植主體在提供植保防治服務時,把自營的農藥包裝物集中到縣農業農村局指定地點存貯,解決了小農戶隨意丟棄包裝物的問題。據估算,將樂鑫惠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回收的農藥包裝物超過10 t,隨時可以交給專業部門處理。從表2 可以看出,將樂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作業呈逐年上升趨勢。

表2 2018—2020 年將樂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匯總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尤其是土地流轉與農業經營方式成為實現農村經濟體制轉變的關鍵。應鼓勵大農戶及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對購買大型農機具、耕種防收機械化、種植量較大的大戶進行補貼,通過引導加速土地流轉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此外,還應采用先進的生產方式,推廣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勞動效率,促進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