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可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31)
將網絡引進農業經濟之中,是推動農業經濟向前發展的有效措施,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針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其實現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以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農業經濟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農民信息閉塞這一問題,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大量信息資源,甚至會改變傳統的市場信息收集方式。互聯網將世界各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互聯網可以使資源信息得到高度共享,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很難離開互聯網技術。網絡化加快了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步伐,生產效率、工作流程、學習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優化和改善,對各行各業產生的作用不可小覷[1]。
網絡化有助于改善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結構。生長周期較長、商機轉瞬即逝、消費者的需求多種多樣是農業經濟的特點。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辛勤勞作數月獲得豐收,但是出現了收入增加不明顯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已經不適合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產業結構能夠得到進一步調整和改進。利用互聯網對特定的消費群體的真實需求進行調研,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市場信息,優化傳統的產業結構,這是改變“增產不增收”現狀的關鍵。如今,相關的生產人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查詢市場信息并進行匯總整理,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連接為一個整體。目前,農業產業結構與之前的運轉模式相比更加一體化,以往農業生產方式和消費者需求脫節的現象也有所減少。置身于網絡背景下,農民能夠掌握足夠多的有效信息,農業生產和市場所需相匹配,產業結構能夠得到進一步完善[2]。
由于市場信息千變萬化,互聯網的到來使“以市場為導向”變為現實,因為掌握市場信息是合法獲取經濟效益的第一步。將網絡化融入農業經濟之后,消費者可以迅速捕捉到大量的供應商信息,負責生產的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客戶。“互聯網+農業經濟”這一新模式得到農民、國家的高度認可,因為生產和銷售之間的中間環節大大減少,同時減少了不必要的經濟支出,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中,消費者所掌握的信息和農民了解的信息嚴重不匹配,導致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收益情況較差,農民經濟收入不樂觀。如今,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與農民交流,買方和賣方可以隨時交易。農民種植的農作物種類會被消費者知曉,中間商的作用逐漸被削弱,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3]。
總而言之,買賣雙方之間的距離因網絡化技術的應用被大大縮短,農產品的流轉速度更快,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
以往的農業經濟體系十分復雜,政府無法完全了解其運轉狀況,所以對農業經濟的指導缺乏及時性,而如今的農業經濟運轉模式加入了互聯網元素變得非常透明,政府可以及時了解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一旦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知曉,針對遇到的難題采取相關的措施,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指導。
我國農業經濟能否實現良好發展與能否及時地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有著密切的聯系。政府出臺的政策、作出的指示將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經濟效益。例如政府曾經出臺與有機食品、無公害農業、菜籃子工程相關的政策,使農業經濟實現了良好發展。
農業經濟實現網絡化發展之后,可以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提供大量有效信息。對農業經濟發展而言,政府決策的正確性具有重要作用。如今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全面系統地了解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從而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引領[4]。
要想將網絡化技術引入農業經濟領域中,培養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網絡化人才隊伍是第一步。農民是我國農業經濟行業的一線生產人員,其文化水平和對智能設備的操作水平普遍較低,如果沒有一支網絡化的人才隊伍,那么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很難有立錐之地。
首先,要向農業經濟的相關工作人員宣傳掌握網絡化技術的重要性,激發農民學習互聯網技術的興趣。宣傳人員需要向農民宣傳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生產的作用等內容,這是建設網絡化人才隊伍的前提。
其次,選取合適的地點和時間對農民進行網絡化技術培訓,使農民掌握一定的網絡化知識,形成網絡化信息意識。培訓形式應該豐富多樣,根據人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調整講課的進度。在培養網絡化人才的過程中,講解計算機設備的構成和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方法是重點,只有普及計算機知識,從事農業經濟的工作人員才能真正走進網絡世界,才會感知到互聯網技術的強大作用,這對網絡化人才隊伍的建設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培養一支農業網絡化人才隊伍是打造網絡化系統的前提,工作人員互聯網技術水平的高低與其競爭力的強弱有直接關系。
加強網絡化技術在農業經濟方面的應用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農業經濟領域運用網絡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易風險。在農業經濟領域加入互聯網技術可以減少農民的盲目性,優化買方和賣方之間的交易流程。農業經濟在未來發展的路上,需要積極拓寬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主動接納互聯網是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表現,如果堅持以往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供給方和需求方信息不匹配的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只有緊跟智能化時代的前進步伐,積極探索網絡化技術與農業經濟相融合的相關問題,農業經濟才會得到發展機遇。
農民可以通過使用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經濟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分析和了解。通過大數據平臺對每個地區的市場信息進行全面調研和深度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的滯后性。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夠記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甚至可以選取農作物的某一生長階段進行網絡直播,使消費者更加放心所購買的產品。將農業生產環節的部分片段展現給廣大消費者后,相當于為相關產品進行了宣傳。如今,產品知名度提升、交易流程優化、中間環節削減都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買方和賣方之間僅通過網絡平臺便可以自由地進行商品交易。
總之,加強網絡技術在農業經濟領域的應用能夠促進該領域實現新的變革,大力普及網絡化技術,使農民熟練操作網絡化技術非常重要。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依托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濟打造一個網絡化系統。
應當更新農業經濟領域中較落后的電子設備,對其信息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修復完善,為打造一個網絡化的運轉系統進行鋪墊。例如為農戶配備先進、功能齊全的計算機,檢測農村區域的網絡信號情況并且進行網絡建設。
基礎設備安裝就緒之后,需要打造一個多層次、多元化、多角度的農業經濟運轉系統,打破以往生產、銷售、交易等環節“各自為政”的局面,將這些環節全部整合為一個系統。
農作物的生長發育狀況需要通過網絡技術進行監測,可利用互聯網技術決定農作物播種和施肥的時間。農作物成熟之后即可進入銷售環節,互聯網可以第一時間捕捉到最佳消費者的信息并傳達給農戶。農民和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無縫銜接、自由協商。貨物的運輸方式、運輸過程中遇到意外狀況如何處理、售后服務等問題都可以在網絡系統中找到答案。建立一體式的網絡化農業經濟運轉體系后,農業經濟領域的交易流程會更加公開透明,農民的經濟效益會得到大幅度提升。打造全面的網絡化系統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經濟飛速發展,使網絡化運轉模式更加便捷高效。
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將互聯網技術引進農業經濟領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表現。網絡化不僅有利于買方和賣方搜集掌握市場信息,而且有助于推動農業向現代化轉變。應大力培養網絡化技術人才,進一步完善農業經濟領域中的硬件設備?;ヂ摼W的出現對農業經濟的重大影響之一便是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與互聯網技術升級具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