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源源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高中 湖北黃石 435000)
人文素養指的是人的內在素質和文化底蘊。在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而精神文明及其匱乏的時代,人文素養尤顯重要。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離開了人和人的發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計劃都無異于海市蜃樓。”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知識體系而忽視人的發展和人文教育,教育難免走入功利化而無益于人的綜合全面發展。人文素養的培養,是與人和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及具體的生命活動緊密相連的。當前,隨著新課改的提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同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進一步實現教育事業的總目標。而目前我國高中的英語教育大多數都是以應付考試為目的,也就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及情感的教育,很多教師都沒發現培養素質教育可以間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因此,在高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命觀,讓學生理解美好社會的基本需要,并保持自身的獨立和理性。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1][2]。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現狀,本課題研究采取了抽樣調查方式,通過對湖北省陽新縣高級中學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定量和定性調查結果分析得出,高中生普遍認為人文素養對個人發展非常重要,認為英語學習對提升人文素養非常有利,同時也渴望從學校英語課堂中獲取更多的人文素養。調查結果也為在高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了依據。
本次調查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不記名填寫問卷。調查對象來自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陽新高中高一的200名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200份,試卷回收率100%。調查問卷共設計29個問題,其中除第29題為開放題外,其余28題均為單選題;問卷調查涉及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的評價,對學校人文環境的評價及對英語課堂人文教育方面的評價。對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讓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進行評價時,學生對自身人文素養的滿意率達到68.5%。當問及高中階段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時,有26.4%的學生選擇了多閱讀文學名著,17.5%的學生選擇多向別人學習,56.1%的學生選擇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在回答“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你會怎么做”時,28.1%的同學選擇堅韌不拔,61.9%的學生選擇有放棄的念頭,但會堅持,只有10%的同學選擇放棄。這表明總體上同學們對自身的人文素養還是很滿意的,并且具備較強的應對挫折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習成績,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重要基礎[3]。

您對自身人文素養是否滿意?滿意 不滿意68.5% 31.5%高中階段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多閱讀文學名著 26.4%多向別人學習 17.5%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 56.1%面對生活學習困難,您會怎么做?堅韌不拔 28.1%想放棄,但會堅持 61.9%放棄 10%
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自身和尊重需要,強調人的價值和發展人的潛能。此次對校園人文環境和英語課堂的人文環境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人文環境的總體滿意度高于校園的人文環境滿意度。這說明高中英語的新課改還是能夠以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為基本理念創設課堂的人文環境,學生對此有較高的滿意度和基本的認同感。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創設人文素養的氛圍不足,創設英語活動較少,設施和文化氣息不夠濃厚,人文環境從整體上還有待提升。

非常好 比較好 好 差 比較差你覺得你校人文環境如何 15.1% 26.1% 23.1% 25.3% 10.4%你覺得你們英語課堂人文環境如何? 21.4% 31% 19.8% 23.2% 4.6%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高中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提高聽說能力,創設更多較為真實的情境,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風俗及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的英文閱讀書籍,并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對英語人文素養的理解,深入掌握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及人文內涵,從而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融入英語人文內涵,有效培養學生人文素養[4]。
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英語課堂環境能夠為學生提供愉快成長的樂園,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想要有效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就應在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使師生地位平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創建良好的人文環境及氛圍。同時,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情感上形成一定的共鳴,提高教師在學生心里的地位。此外,在開始英語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播放視頻或英語音頻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課堂,放松學生的心情,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及效率,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實現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貼近,同時,在其中展現出時代發展的特點。因此,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促進學生的代入感,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充分的素材及平臺。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應用與英語教材內容相關的熱會熱點,采取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及感悟能力,使學生將教學內容與自身的實際生活相融合,陶冶學生情感及思想。充分借助社會熱點,融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加強互動交流及討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5]。
高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時需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積累豐富的經驗及感悟,深度挖掘英語知識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并計劃用一定時間給學生灌輸人文思想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如在教學“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時,通過中西方國家不同節日和風俗習慣學習,讓學生在了解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節日的同時,也能了解和尊重他國的傳統文化,充分利用英語教學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及觀念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及精神人格,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