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壽兵 李軍昌(貴溪市農業農村糧食局) 圖/林峰(本刊記者)
塘灣鎮唐甸夏家美如畫
泗瀝鎮王灣村上裴組村間休閑小廣場
貴溪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土地面積2493平方公里,63.79萬人,轄21個鄉鎮,7個林場,共217個行政村,1955個自然村,12.3萬戶,農業人口49.2萬人。
貴溪市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舉全市之力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從抓機制、抓部署、抓政策等方面著手,結合實際,主動增加“集鎮環境整治、城市規劃區內暫不拆遷村莊環境整治和農村除四害”3項具體任務,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12”專項行動方案。
河潭鎮記憶鄉愁文化廣場
白田鄉白田村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為此,該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著力點、城鄉融合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如今的鄉村大地林茂、水清、路暢、村美、人勤、業興,描繪出一幅發展美、生態美、環境美、鄉風美的清新畫卷。貴溪市被列為全省11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縣之一,是全省第一批“美麗宜居示范縣”之一,被列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貴溪市采取“由點到面、政府帶頭群眾參與、先整治后常態”的工作步驟,全力做好“三清兩改一管護”。通過召開鎮村組動員會,發動理事會、婦委會和老黨員老干部帶頭,結合黨支部每月9日黨員活動日開展志愿者服務和“門前三包”,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33.5萬人次。大力開展村莊清潔集中行動,注重與“雙創”、移風易俗等工作相結合,全面清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等影響環境的不文明現象,全面清理村旁、路邊、林間陳年垃圾,清理河塘溝渠垃圾淤泥。截至目前,清理殘垣斷壁6000余處,清理各類農村生活垃圾8萬噸,清理村內水塘2150口,清理村內溝渠數813公里,全面拆除旱廁5128個,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344842噸,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
塔橋園藝場瓜果飄香的庭院
志光鎮塔橋村清塘組人居環境整體提升
河潭鎮村間游步道
為加強對農村改廁工作的指導,貴溪市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各鄉鎮、街道辦、場和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廁所革命”領導小組,對“廁所革命”行動進行周密的安排,加快推進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對標對表將2021年改廁任務逐級分解、層層落實、壓實責任。
該市通過加強技術培訓與指導,共開展市級技術培訓4場,鄉鎮開展技術培訓共計43場,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農村改廁,提高改廁工程質量。對公廁和糞污處理系統建立長效管護制度,加強資金維護,確保公廁的建管高質量運行。截至去年底,該市擁有衛生廁所的農戶數達102409戶,2020年已完成千人以上村莊無害化公廁34座,2021年計劃建設200戶以上村莊鄉村公廁10座。
塔橋村清塘組荷塘月色小廣場
王灣村上裴組村間池塘整治
王灣村上裴組江南民俗大觀
按照鷹潭市全域一體要求,貴溪市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機制,每年出資3277.1萬元,聘請第三方公司將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轉運到鷹潭市垃圾發電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農村按戶數或人口標準配置50L標準垃圾桶,根據人口集中程度進行合理化分布,農戶日常投放垃圾入垃圾桶,由保潔員進行集中收集,形成了“統一保潔、統一收集、統一轉運、統一處置”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村莊生活垃圾100%做到有效治理。
按照“示范開展、量力而為、有序推進”的原則,貴溪市已完成73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涉及64個行政村,完成農村污水治理全市行政村占比約為30%。據全市所有自然村調查數據顯示,貴溪市農村污水經化糞池無害化處理后,基本用于灌溉等綜合利用,無污水亂排亂放現象。今年貴溪市文坊鎮斗樓村上坂組、雷溪鎮張橋村鄒家組獲評“江西省級水生態文明村”稱號。
塔橋村清塘組互助養老幸福之家
河潭鎮老房改建的民宿
自2006年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貴溪市按照“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原則,圍繞新農村建設“七改三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工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186673.11萬元。
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實施、由點成線、連線成片推進的思路,打造示范點、示范線、示范片,確定“五十里貴塘,四十里畫廊,詩畫新農村建設”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兩園四線”重點建設了34個各具特色示范點,并對具有特色的村莊進行了重點打造,創建290個美麗示范村莊、20000個以上美麗示范庭院,助推了鄉村旅游發展,打造了二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全面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年掃一遍”的目標。成功創建了省級“美麗宜居”示范縣(市、區),全力打造新農村建設升級版,全面提升了鄉村面貌,呈現“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貌。
塔橋村清塘組美麗庭院建設
河潭埠留住鄉愁
為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長效管護機制形式,貴溪市去年試行兩種管護機制。其中塘灣鎮以建立健全清掃保潔隊伍、專業服務隊伍、“門前三包”群眾參與隊伍、監督考核隊伍四支隊伍為主要內容的物業進鄉村的做法,因其管護效率高、專業強、效果好,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結合試點先進經驗,全市基本建立 “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并嚴格按照要求,每個行政村配比不少于5萬元管護資金。
今年貴溪市在去年的基礎之上,在雷溪鎮、金屯鎮等10個鄉(鎮、場)開展整鄉推進“物業進鄉村”試點工作。同時為科學推廣“物業進鄉村”建立“五定包干”村莊長效管護機制,持續維護新村新貌,出臺了《貴溪市推廣物業進鄉村 建立“五定包干”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實施方案》文件,制定《貴溪市村莊長效管護公共項目管護標準和單價(試行)》,推動實現村莊環境管護標準化和規范化。出臺村莊長效管護考核辦法,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并將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和村莊長效管護獎補資金掛鉤,提高工作積極性。
塔橋村清塘組十里荷塘游步道
河潭記憶鄉愁民俗館
塔橋村清塘組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