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佩佩(本刊記者)
李細桃在蕭壇旺公司灣里南嶺村基地采茶
李細桃在退休后,開啟了自己的又一事業版圖——種花種菜、生豬養殖、拿出所有積蓄成立農林專業合作社,把日子“折騰”得比退休前還忙碌。
不僅如此,她還開公司、搞制茶、審商標、創品牌,挖掘家鄉1300多年的茶文化,帶領家鄉村民脫貧致富,先后獲得了南昌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農先鋒人物”“中國新時代巾幗創新創業杰出人物”等多個稱號,讓許多年輕人自嘆不如!
當被問及初衷時,李細桃謙虛地說:“我想勤勤懇懇地做事,為本地產業發展出一份力。”
2004年,李細桃退休后回到了南昌市灣里田莆村。灣里區有一座山名叫梅嶺,因位于南昌城西面,又俗稱西山,在高近800米的西山之巔——蕭峰上,常年云霧繚繞,孕育了一種鮮嫩無比的茶葉,世稱“蕭壇云霧茶”,又叫“高山云霧茶”。高山茶根系發達,扎根深層土壤,污染少,蕭峰更有富含腐殖質土壤的獨特冰積碳沼澤湖,因而所產茶色綠味甘、醇香雋永,為歷代珍品。清同治《新建縣志?卷十三?食貨》記載:“雙阬茶,昔無近有。鶴嶺茶,又名云霧茶。西山白露號絕品,今以紫青、香城者為最。”
20世紀50年代,“靠山吃山”的灣里區創辦了很多集體茶場。李細桃的丈夫胡正榮就出生在當地一個茶農世家,成家后的李細桃每年谷雨前后,都要一塊進山采茶,出售茶葉以貼補家用。退休后的她漸漸發現一個問題:灣里的茶葉好,卻沒有走出去。經過走訪當地農戶,她了解到,茶農中多是世代以種茶為業,但各自為政,小作坊生產居多,品質無法保證,茶葉收益極低,因此無法規模化發展。愛“折騰”的李細桃不甘這樣小打小鬧,她謀劃著做一件大事——將“灣里茶”打造成一個規模產業。
“攥指成拳才有力量”,深知這個道理的李細桃積極與茶農聯系合作事宜,向他們承諾三年內可使收入翻十倍。茶農們只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根本不相信。
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李細桃聘請專業人員免費對茶農進行茶樹種植、施肥、修枝、采摘等技術培訓,并幫助他們對茶葉進行加工、保鮮和銷售,還帶茶農去發展好的茶葉農莊參觀。茶農們仿佛打開了茶葉新世界的大門,思維逐漸開闊,主動與李細桃簽約合作。李細桃也順勢而為,改造老茶園,大力開發新茶園,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動灣里茶產業的聯合、規范發展,2011年,李細桃發揮主導作用,成立了“灣里區茶葉行業協會”。
“當時就是希望能借助這一平臺,提高茶農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新型農民,帶動灣里茶產業的快速發展。”李細桃說。后來的發展卻遠不止于此,這些年,灣里茶農在協會的帶領下參加了各地的茶產業和茶交流活動,灣里茶企抱團發展,逐步形成“區域共用品牌”,吸收了大量的茶葉從業者和科技人員加入,提高了灣里茶的品質、效益和知名度。
2014年,李細桃成立江西蕭壇旺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對茶葉品質嚴格管控,主打“蕭壇云霧”茶系列產品。第二年,公司茶園獲得了(原)農業部優農中心授予的“優質茶園”稱號,產品也獲得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有機產品認證。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李細桃又探索開辟了一條融“合作社+公司+家庭農場+農戶+基地+互聯網”為一體的茶葉供銷之路,解決并安排建檔貧困戶就業工作,指導周邊農戶和茶農種茶及科學管理茶園,并按蕭壇云霧茶標準收購鮮葉。
李細桃十分看重品牌的作用。本世紀初,國家工商總局允許自然人申請商標,李細桃想起本地歷史資料中有對洪州“西山白露號絕品”的贊譽,決定申請古洪州知名品牌“西山白露”,卻發現該商標早已被云南昆明一家茶園注冊了。很多人會就此放棄,李細桃卻二話不說去了昆明,“得想想辦法把‘西山白露’爭取回來。”
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里,李細桃多次前往昆明,走訪了各大茶市場了解情況,卻始終沒有發現“西山白露”的蹤跡。回憶當時,李細桃眼含笑意:“有一次,我讓昆明朋友帶我,他說這老太婆不得了,走路跟風一樣的。第二天他就讓他兒子陪著我,第三天讓一個做生意的朋友派車跟我到處轉,后來又到派出所找注冊商標的這個人,都找不到,連注冊地址也找不到。”雖辛苦,但商標爭取回來希望極大,這讓李細桃干勁十足。
2018年年末,李細桃將調查的情況寫成材料提交,申訴撤銷原“西山白露”茶葉商標,重新注冊洪州“西山白露”品牌商標。1年后“西山白露”商標正式歸屬于灣里的西山,“蕭壇云霧”茶就此逐步踏上了品牌崛起之路——先后榮獲“中國十大影響力民族品牌”“中國茶產業最具影響力十大綠色品牌”“全國百強農產品好品牌”“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產品”首屆江西鄱陽湖綠色農產品(深圳)展銷會“金獎”等。
退休至今已有17年,當被記者問及準備何時停下來歇一歇時,李細桃想了想說:“再做20年吧,我兒子也在做,下一代比我們強,我現在也在輔助他們,讓他們把產業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