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錫軍中國駐東盟大使
中國與東盟于1991年建立對話關系,雙方不斷深化全方位合作,灼灼其華,碩果累累。回首雙方關系30年來不平凡的歷程,令人心潮澎湃。
這是我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30年。我們攜手戰勝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重大危機。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8年汶川地震等大災之時,我們鼎力相助,每一次危機都使雙方關系愈加緊密。當前,我們并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本地區疫情總體可控、復蘇進程走在全球前列發揮了關鍵作用,彰顯了中國—東盟關系的韌性和實質性,成為30年友好互利合作關系的生動縮影。
這是我們辛勤耕耘、共同收獲的30年。中國—東盟合作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取。我們率先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率先建立自貿區并實現升級,率先制定中長期關系發展愿景,在東盟與對話伙伴關系中一直發揮引領作用。雙方合作機制和平臺不斷豐富和完善,政治互信加深,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加速。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2020年,東盟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雙方首次實現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歷史性突破。雙方人文交往密切,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這是我們堅守原則、維護正義的30年。我們一道堅持相互尊重、協商一致、開放包容、照顧各方舒適度等東亞合作精神,推動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健康穩定發展。我們共同反對保護主義,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基于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促成RCEP協定簽署。我們在聯合國、APEC、亞歐會議等多邊平臺保持密切協調,攜手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所有未來,皆是可盼。在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之際,我們應保持進取勢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更好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雙方要持續深化戰略互信。雙方領導人就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達成重要政治共識,為雙方關系發展提供有力政治引領和強勁動力。中方愿同東盟共同推動提升關系定位,讓雙方關系繼續引領東亞合作。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將致力于同東盟國家推進合作、深化互信、管控分歧,全力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雙方要攜手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正積極同東盟國家開展疫苗研發和生產合作。中國將繼續以實際行動促進新冠疫苗成為地區國家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中方將與東盟繼續加強聯防聯控,提升公共衛生合作水平,共同建設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和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為東盟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資源調配、能力建設等領域提供助力。
2020年1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第23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
雙方要全力推動地區經濟復蘇。中國已于不久前正式完成《區域全面伙伴關系協定》(RCEP)核準程序。中國將與東盟共同推動RCEP早日生效。中方將積極尋求對接東盟經濟復蘇政策,有序擴大“快捷通道”“綠色通道”適用范圍,與東盟一道實施好《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及升級版《議定書》。雙方將繼續穩步推進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等重大項目,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我們將攜手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在電子商務、智慧城市、大數據、5G等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雙方要積極打造新亮點。中方愿與東盟共同實施好今年可持續發展合作年,加強環保、減貧、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推動更多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民心工程落地。中方愿同東盟方進一步加強對話溝通,共同推進藍色經濟伙伴關系建設。
雙方要創新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合作是推進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行穩致遠的重要一環。我們將繼續開拓創新,加強在文化、教育、旅游、體育、青年、媒體等領域合作,做好中國—東盟菁英獎學金、友好合作主題短視頻大賽等人文交流項目,互學互鑒,增進了解,促進雙方民心相通。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不久前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東盟2025年愿景行程過半,三大共同體建設成就斐然,蓄勢進入新階段。在雙方對話關系建立30周年的歷史性時刻,中方與東盟定將和衷共濟、乘風破浪,不斷深化戰略互信和睦鄰友好,加強抗疫和發展合作,共促地區經濟復蘇,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