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淵培 薛凱文

在柬埔寨王國東北部的上丁省,一座長達6.5公里的“亞洲第一長壩”屹立于桑河畔,形成一個面積達33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庫。它利用湍急的河水產生電能,并調蓄桑河上下游的水量,這就是柬埔寨最大水電工程——桑河二級水電站。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柬埔寨“四角戰略”對接發展的重點項目,電站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由中國華能控股運營,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撐。
柬埔寨首相洪森曾表示,“桑河二級水電站的竣工投產,解決了柬埔寨發展的很多問題,進一步推動了柬埔寨工業、農業、制造業、旅游服務業的發展,為柬埔寨的能源安全、降低電價、減少貧困作出重要貢獻。”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考驗了電站的管理運營能力,桑河二級水電站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攜手柬籍員工筑牢防疫“防火墻”,電站現場及駐地所在上丁省所有人員“零感染”,實現了“戰疫”保生產的雙目標。
“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回國的同事不能按時返崗,檢修人員也不能入廠,我們留下來的人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困難面前,只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一起扛過去!”電站運維部的負責人李明如是說。電站堅持“人員減少、標準不降”的原則,在距離汛期不到兩個月時間,完成5臺機組檢修和230kV系統雙回送出線路新間隔接入工作,高效完成機組缺陷消除、隱患排查、技術改造等110余項重點工作。
柬埔寨水資源豐富,但開發能力有限,常年面臨電力供應不足、用電高度依賴進口的問題。桑河二級水電站總庫容27.2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占柬埔寨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近20%,每年為柬埔寨提供近2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極大緩解柬埔寨電力供應不足的現狀,并大幅度降低當地用電成本。按照當前柬埔寨全國1500萬人口、全年社會用電量120億千瓦時來計算,桑河二級水電站解決了200多萬柬埔寨人一年的用電需求。
對此,柬埔寨礦產能源部部長瑞賽激動地說:“桑河二級水電站就是柬埔寨的發電主力軍。”他表示,電站帶動了金邊、磅湛、桔井等周邊地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了柬埔寨在用電方面的獨立性和安全性,對加快湄公河流域水電資源開發、改善柬埔寨能源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不但如此,電站還發揮了電力供應“穩壓器”的作用。2020年2月,桑河二級水電站發電量占柬全部水電總發電量的57.2%。2月25日,柬埔寨其他電站因跳閘對當地電網安全運行產生一定沖擊,電站緊急開啟4臺備用機組,8臺機組全部運行,為柬埔寨電網正常運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帶去了持久可靠的動力。
項目建設前,桑河二級水電站壩址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由于經歷多年戰爭,工地遺留大量的地雷。為確保施工安全和進度,掃雷和工程建設同步進行。柬埔寨地雷行動中心(CMAC)歷時一年,對桑河工程勘探、建設區域及庫區進行了全方位掃雷作業,排除遺留爆炸物207顆。
自2013年10月項目開工以來,工程建設克服了自然環境惡劣、疾病多發、施工資源緊缺、設備運輸及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難,歷經5年風雨兼程,2018年10月電站8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創造了柬埔寨水電工程建設史上的紀錄。電站采用的8臺中國制造的5萬千瓦燈泡貫流式機組,其額定水頭、單機容量在同類型機組中均處于世界前列。
從電站建設開始,“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始終是工程建設秉承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環保水保典型示范工程,維護好桑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為盡量減少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滿足洄游魚類通道需求,維持該區域魚類多樣性,桑河二級水電站在項目BOT協議和柬埔寨政府均未要求修建魚道工程的情況下,主動投入約150萬美元,在電站右岸增設仿生魚道。
仿生魚道不僅為途經電站的魚類提供了洄游路線,還發揮了生態廊道功能。站在大壩上看,魚道為旁路水道形式,每5~10米設置一級蠻石坎,缺口呈錯縫型,分隔形成一個個小水池以消減上下游水位差,每個池室留有過魚口,像多個“回形針”一樣。因魚道長達約3000米,每800米設置一個長約100米、寬50米、水深2.5米的大“休息池”,當魚類從下游來到上游后可在大小水池“養精蓄銳”,之后繼續順利洄游到上游。人性化的“休息區”不僅緩解了魚類旅途勞頓之苦,還作為一個觀賞區,供當地人欣賞魚類逆流而上洄游產卵的奇觀,感動了無數游客,喚起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
通過一系列保護性措施,桑河水電站實現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桑河二級水電站采用的地埋式成套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將處理后的廢水用于營地綠化灌溉,進行循環再利用。
“在新村子里,我們可以保留以前的生活方式,繼續種田、打魚。這里交通、教育、衛生條件都更好了,而且農田面積也比以前大多了,只要努力,日子會越來越好!”已移民搬遷入住新安置點的村民孔卡如是說。
對于未來,孔卡也有自己的打算。目前,他家種植了3公頃水稻,剩下2公頃農田他打算攢夠錢之后種上腰果樹和芒果樹。“我們根本不用擔心農產品賣不出去,現在村子旁邊就是78號公路,經常會有中間商上門來收購。”
作為柬埔寨最大的水電工程,桑河二級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也是當地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項目。電站工作人員多次走村入戶,以實際行動幫助村民們減少顧慮和貧困。
結合當地實際,電站移民工作按照“小分散、大集聚”的原則布局安置點,確定了三個移民點、三種移民方式供村民選擇,移民新居也分為木質房和磚混房兩類。作為三個移民點之一的賽谷村,學校、醫院、寺廟、警察局等機構一應俱全,排水系統、電網、水井等原先老村莊欠缺的基礎設施也全部配套。

2018年12月17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出席被譽為中國與柬埔寨最大能源合作典范的水電工程華能桑河二級水電站竣工投產慶典。圖為洪森首相參觀視察水電站項目。
賽谷村的村長費·奔檀表示:“沒搬過來之前,我們一家五口人住在茅草頂的棚屋里,經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且村子里不通電、不通公路,日子過得很艱難。”2015年搬到移民村之后,他們一家分得了一塊1000平方米的宅基地、一棟80平方米的木質和混凝土建的高腳樓、5公頃的田地。“我們搬來移民村就沒有再回去過了。新的村子里路好、房子好,有新打的水井,電站還為村子里架起了電網,電價也便宜。現在的生活好太多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電站移民新村實現了“輸血”“造血”相結合。桑河二級水電站為新搬遷戶提供糧食,并請農業技術人員指導村民耕作,幫助他們適應新生活,村民們原先的貧困局面不斷改善。還有移民村的孩子表示要努力學習,爭取以后到電站上班。
如今,走進移民新村,一排排紅墻藍頂的高腳屋格外醒目,新修的學校、衛生所等公共設施分布有序,連通外界的78號公路從旁邊蜿蜒而過,這個柬埔寨東北山區的偏遠小村莊煥發出勃勃生機。晚上,大多數村民很喜歡看中國的電視連續劇,電力基礎設施為世界閉塞的一角引入了現代流行文化。
“這份工作不僅改善了我的生活,還成就了我成為電力工程師的夢想。”25歲的高亦凡,經過4年磨礪,他從一名跟班實習的學徒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電力工程師。
高亦凡從柬埔寨金邊電力技術學院畢業后,便來到桑河二級水電站從事運維工作,是電站最早一批從事生產技術類工作的柬籍員工之一。“初到電站時,設備儀表上的曲線表示什么我都看不明白,非常迷茫和無助。”高亦凡坦言道。針對這個“難題”,他的中方師傅總是手把手地悉心指導、言傳身教。
2020年1月,桑河二級水電站組織柬籍員工赴中國參觀華能光伏電站和風電場新能源項目。高亦凡在現場激動地說:“以前只能在學校課本上了解的知識,這次有幸可以實地參觀學習,希望在華能企業的幫助下,未來柬埔寨也可以有光伏、風電這樣大規模的綠色能源。”回國后,高亦凡還將“中國新能源之旅”的見聞和感受,分享給電站其他柬籍同事,并主動宣傳中國在新能源開發領域的成就與環保理念。
像高亦凡這樣承擔重要技術工作的當地員工,在桑河二級水電站已超過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并且其他工種當地員工比例更高。他們在華能不僅學到了中國先進的電力技術知識,也學到了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電站建設以來,累計聘用220余名柬埔寨籍公民從事電站運行維護、綜合管理、物業后勤等日常工作,施工高峰期為當地提供了2000余人的就業崗位。
柬埔寨上丁省省長蒙沙仁視察電站時曾評價道,桑河二級水電站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本省工業、居民用電的情況,而且也為本地居民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為柬埔寨培養了一批工程建設、水電技術的專業人才。蒙沙仁說:“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到上丁省投資,‘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們帶來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