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村知義
我現在每天看到的新聞,無論是來自海外媒體的報道,還是日本國內的報道,毫不夸張地說,幾乎多少都和“中國”有點關系。拜登政府上臺后,美國專注于拉上盟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各國,一同施壓抗衡中國。但諷刺的是,美國越是處處與中國針鋒相對,中國在世界的存在感就越是顯著增強。美國反而因此向大眾暴露出了自己正在走向單極霸權衰落的事實。
“冷戰結束宣告了資本主義的勝利”,這句話西方世界已經講了30多年。但在全球金融危機后,金融過度膨脹,金錢游戲加劇?“資本主義的貪婪”,由此引發出了種種亂象,不勝枚舉,人們對此提出的“質疑”正在匯聚成聲浪。在這樣一個資本主義走向盡頭,無法找到未來道路的混亂時代,我切實感到,重大的歷史變革期正在步步迫近。
與此同時,中國將在7月迎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第一個時間節點——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這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歷史時刻到來前,我愿就中國傳遞給世界的訊息和其中蘊含的意義略作思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涵蓋所有對中國的思考研究。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中國革命道路,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從改革開放到追求更高水平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每個時期、階段,都有貫穿始終的思想、哲學、戰略和具體措施,而其中不變的底色是“有中國特色”,這讓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有了世界歷史的意義。換言之,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勝利,中國社會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建設發展成果,其答案就在于此。
一言以蔽之,“實事求是”。
在西歐誕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雖然闡明了真理,但如果照搬理論,強行拿現實去生搬硬套理論,是無法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在俄國十月革命這一歷史豐功偉績下,沒有去復制蘇聯經驗,而是深入中國實際情況,體察大眾疾苦,依靠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推翻半封建統治,走了一條言語難以窮盡的困難道路。中國共產黨付出巨大犧牲,克服無數考驗,經歷艱辛的長征,建立革命根據地,扎根農村,立足于對現實的分析,制定戰略戰術,團結發動起了廣大人民,成立新中國。這背后是一條與中國歷史傳統孕育出的精神、文化、社會體制、人民情感等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奮斗之路。
中國革命歷史對現代世界的意義是重大的。其中有靠“借鑒”無法解決社會矛盾的經驗教訓,也有走中國道路,立足于“實事求是”依靠人民大眾的重要性。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蘊含的意義,大致可分為兩點。
一是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尚未找到擺脫貧困、發展經濟明路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這些國家過去曾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取得了獨立,但受到被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和掠奪的影響,經濟、產業基礎發展薄弱,國家治理面臨諸多難題。對于他們來說,中國實現發展奇跡的經驗,可以帶來一些啟示,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其中一個關鍵路徑就是“一帶一路”倡議。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將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增強各國經濟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其中“內生動力”一詞蘊含的意義極為重要。“一帶一路”是抓手,中國和各國攜手合作則是催化劑,喚醒各國自身的潛力,讓民眾自發站起來發揮全力走出經濟發展的新道路。
當今發展中國家正在飛速加入到全球價值鏈的競爭當中,世界從過去的垂直型分工逐漸轉變為水平型分工。正因如此,“一帶一路”所包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才是符合21世紀新時代世界秩序的思考和戰略。而且不只是經濟層面,上海合作組織等多元國際合作機制也促進了各國間的和平共處。
以中國堅持的“特色社會主義”為基礎的國際倡議構想“一帶一路”,從經濟到安保全方位地指出了新世界的藍圖。歷史上絲綢之路聯通了東西方的商業和文化交流長達數個世紀,加深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的中國具有這份歷史的厚重沉淀,這將在當今時代下,得到充分發揮。
同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于苦苦無法找到出路的資本主義來說,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啟示。未來人類將建設怎樣的社會,我有預感,中國將描繪展現出一個新模式。
現代資本主義矛盾層出不窮,逐漸暴露出來。近年來,世界也興起了“重新發現”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在這樣的時代大勢下,經濟、社會制度的建設,環境、文化等領域的新型制度設計的探索,和政策科學的深化成為緊迫的課題。
中國現在已經實現全面脫貧,正在朝著建設更高水平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前進,未來一定會建成實現共同富裕的“富足社會”。這背后的社會經濟體制、治理方法一定會給后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體制提供啟示。特別是如何協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建設充滿活力的社會;如何不片面強調經濟發展,建設環境、生態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社會模式;還有讓所有國家和民眾都能獲益的全球經濟秩序應該是什么樣的。在這些課題上,中國接下來開拓的道路將帶來寶貴重要的經驗,引領世界的發展,展現出中國提倡的,不僅僅是產業技術方面,而是包含社會制度、生態、文化、治理等全方位新時代創新理念的意義。這些智慧、經驗、政策的積累,不僅是中國,也將成為21世紀全世界的公共財產。我想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另一重意義所在。
最后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當今世界因資本主義貪婪弱肉強食的本性而疲敝,而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根本宗旨一直是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這種把人民大眾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哲學、作風和施政方針,對于未來社會來說是無比重要的。
在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呼吁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中,包含著地球上所有人類不再紛爭、和平共存、共享繁榮的愿景。我深感建設這一理想世界的過程,是在不斷接近馬克思曾提出的,“世界和人類擺脫舊有的社會、生產關系的矛盾和束縛,獲得解放的設想”。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此基礎上,又談及第一次黨代會受到當時政府的阻撓,開會場所從上海轉移到了浙江省嘉興市南湖游船上的往事,講道:“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在這番感慨話語中凝縮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路走到今天的歷程,正可謂是波瀾萬丈,戰勝一個個艱險考驗的歷史。追思百年來先賢的浴血奮斗,我深深期待中國的未來能為21世紀世界更好的未來貢獻智慧與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臨之際,些許感慨成此小文。
(供稿/《人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