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現代昆劇《自有后來人》自去年12月創排以來,從領導到劇組所有主創都以百分之百的熱情和激情全情投入,致力將上昆成立43年以來第一部昆劇現代戲創作好。
作為該劇的藝術指導之一,我認為昆劇要演好現代戲首先要抓住它的音樂結構,選擇適合的曲牌。多年來,上海昆劇團以“傳統劇目、改編劇目、新編劇目”三并舉為建設方針,著重于傳承和創新,在唱腔音樂方面大致由三種形式來體現:一是傳統套曲形式。昆曲的音樂結構形式是曲牌聯套體,它的優點體現在文學性和音樂的連貫性上,在框架上少有變化,嚴格嚴謹、一絲不茍;二是破套存牌。根據劇情、人物、情感安排曲牌。當年俞振飛、言慧珠的《墻頭馬上》采用的就是這種做法,也是傳字輩老師們親自改革實踐的成果;三是以昆歌為主。1964年上海青年京昆劇團創排的昆劇《瓊花》就是這種形式,而上昆建團后創作的《兩岸情》《燕歸來》等小型現代戲也是如此,以昆曲的典型唱腔為主,唱詞用長短句,不是曲牌體。
在《自有后來人》里,我們嘗試了一些突破,以繼承傳統、守正創新的理念,努力探尋紅色經典題材的昆曲化表達。在音樂結構上,這部戲主要是用了“破套存牌”的做法,也有些場次,例如第八場“脫險”中李鐵梅的【端正好】【朝天子】【叨叨令】等唱段,保留了套曲中主要的曲牌唱腔作為重點唱段。
在確定了這種音樂形式后,曲牌唱腔的選擇是否正確貼合人物,符合規定情境,就更為重要。所以在劇組前期的文本論證和坐排階段,我們就把這個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選定曲牌,制定唱腔,我覺得這是非常明智的,也是非常值得的。
特別是在坐排期間,我們對一些重點唱段進行了調整。例如李奶奶“痛說革命家史”的【三轉】【五轉】【六轉】,刑場上母子重逢的【梁州第七】,李鐵梅第八場回家后的【后庭花】等,這些曲牌的選定都使得人物情感與戲劇情境更加貼合。同時,也遇到過一些難題。如如何用傳統昆曲的唱腔來體現京劇《紅燈記》中“我家的表叔”“臨行喝媽一碗酒”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尤其是“臨行喝媽一碗酒”,在編劇和唱腔修改到第五稿后,終于基本確定了方案,用了【南集賢賓】和【風入松】,前者體現李玉和與母親女兒的訣別之情,后者展現其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這種創作手法不僅體現昆劇特色,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多年來,上海昆劇團不僅做好“臨川四夢”、四本《長生殿》等傳統經典劇目,在新劇目創作的道路上也一直不斷探索嘗試勇往向前,我想這也是昆劇未來發展所需具備的堅守和創新精神。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希望現代昆劇《自有后來人》這部作品不僅能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上昆,不一樣的昆劇,更期待在整個創作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打造出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流傳得下去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