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悅,黃櫻菲,梁永明,曾明亮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陽江 529500)
在早期液體復蘇治療的開展過程中,往往會基于患者的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與血乳酸(Lac)水平對治療效果與疾病情況進行實時觀察,從而調整治療方案[1]。但是目前在患者的早期液體復蘇中,ScvO2與Lac 對于患者的預后與治療效果判定價值并不理想,尤其是基于患者的Lac 對于組織低灌注情況的判定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而探討更加準確敏感且適用性更強的組織低灌注指標成為疾病研究的關鍵所在[2]。國內有文獻[3]指出,對于患者的Pcv-aCO2/Ca-cvO2與復蘇6 h LCR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與觀察能夠有效地對患者早期液體復蘇后的預后情況進行準確預測,從而指導早期液體復蘇治療的開展與療效評估。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ICU 收治的105 例膿毒性休克患者作為對象,分析早期液體復蘇后Pcv-aCO2/Ca-cvO2聯(lián)合血乳酸清除率對于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0 月到2019 年10 月我院ICU 收治的105 例膿毒性休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標準:①病歷資料完整;②24 h 內確診為膿毒性休克;③存在至少一種組織低灌注情況。排除標準:①年齡在18 周歲以下;②合并禁忌證;③合并嚴重臟器衰竭;④存在影響研究開展的慢性疾病;⑤放棄治療。對于患者復蘇0~6 h 的橈動脈與上腔靜脈血氣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患者的Pcv-aCO2/Ca-cvO2比值。根據(jù)患者的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與死亡組,其中存活組55 例,死亡組50 例。存活組中男性24 例,女性31 例,年齡24~58 歲,年齡均值(45.81±7.51)歲;死亡組中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年齡24~59 歲,年齡均值(45.79±7.49)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兩組患者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膿毒癥休克,均進行標準化的早期復蘇治療。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表決通過,患者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觀察指標監(jiān)測兩組患者復蘇0~6 h 的橈動脈與上腔靜脈血氣情況,計算Pcv-aCO2、Ca-cvO2與Pcv-aCO2/Ca-cvO2,基于兩組患者復蘇0 h 與復 蘇6 h 的Lac 情況,計算6hLCR[4]。比較兩組患者復蘇0~6 h 的Pcv-aCO2、Ca-cvO2與Pcv-aCO2/Ca-cvO2以及6hLCR。
1.3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采用t 檢驗。采用多因素Cox 回歸法分析死亡危險因素,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價對預后的預測價值,ROC 中的AUC 采用Z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復蘇6 h 后,死亡組的6hLCR顯著低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復蘇前和復蘇6 h 后,死亡組的Lac、Pcv-aCO2/Ca-cvO2均顯著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
2.2 復蘇前后患者血流動力學與預后的多因素回歸分析與ROC分析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顯示,復蘇0~6 h 間,患者的Lac與Pcv-aCO2/Ca-cvO2是導致膿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ROC 分析顯示,聯(lián)合復蘇6 h 的Lac 和Pcv-a-CO2/Ca-cvO2相對于單純復蘇6 h 的Lac 而言,能夠有效提升對膿毒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P <0.05)。見表2、3。

表2 復蘇前后患者血流動力學與預后的多因素回歸分析

表3 復蘇前后患者血流動力學與預后的ROC 曲線分析
在膿毒癥患者中,嚴重膿毒癥與膿毒性休克往往是導致患者最終預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疾病早期對于患者組織低灌注進行識別,并積極進行早期液體復蘇能夠有效改善預后情況。通過運算轉化后的Pcv-aCO2/Ca-cvO2能夠有效反映患者的呼吸商水平,通常情況下,Pcv-aCO2/Ca-cvO2>1 則能夠判定患者出現(xiàn)組織缺氧狀態(tài)[5]。本研究結果顯示,復蘇前后死亡組的Pcv-aCO2/Ca-cvO2顯著高于存活組(P <0.05),這提示在早期液體復蘇治療前后,Pcv-aCO2/Ca-cvO2均能作為較好的預后判定指標,這與陳星星等[6]的研究一致。
本研究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在復蘇0~6 h 間,患者的Lac 與Pcv-aCO2/Ca-cvO2是導致膿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二者對于膿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相當,與牛杏果等[7]的研究一致。但在臨床救治過程中,由于基礎疾病或藥物的影響,膿毒癥患者的Lac 水平會出現(xiàn)升高,同時組織灌注不良也會對乳酸轉運產(chǎn)生影響,而高乳酸血癥也不一定會反映患者的細胞無氧代謝[8],故單一指標預測患者的預后往往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ROC 曲線分析顯示,聯(lián)合復蘇6 h 的Lac 和Pcv-aCO2/Ca-cvO2相對于單純復蘇6 h 的Lac 而言,能夠有效提升對膿毒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P <0.05),提示此種方式對于患者預后的預測具有較高價值。
綜上所述,早期液體復蘇后膿毒性休克患者的Pcv-aCO2/Ca-cvO2與復蘇6 h Lac 是導致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cv-a-CO2/Ca-cvO2聯(lián)合Lac 能夠更加準確有效地預測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