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甘思云,陳月養
(信宜市人民醫院 手術室,廣東 茂名 525300)
顱腦損傷作為臨床腦科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1],常由暴力所致,病情較為復雜,且病情惡化非常迅速,給患者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目前臨床上大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2]。顱腦損傷術后部分患者容易并發顱內感染,不僅延長住院時間,還嚴重影響預后。因此,手術室護理工作成為預防顱腦損傷患者術后感染的重要一環[3]。本研究分析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對顱腦手術后顱內感染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8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于我院接受顱腦手術的10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根據臨床癥狀結合檢查結果確認需要進行顱腦手術的顱腦損傷患者;②無手術禁忌者;③手術ASA 麻醉等級為Ⅱ級或Ⅲ級患者;④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訂合作研究同意文件,對本研究表示理解并給予積極支持與配合。排除標準:①術前已發生顱內感染;②手術失敗;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100 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患者中,女23 例,男27 例,平均年齡(45.18±0.73)歲;ASA 麻醉等級Ⅱ級28 例,Ⅲ級22 例。試驗組患者中,女21 例,男29 例,平均年齡(46.12± 0.84)歲;ASA 麻醉等級Ⅱ級30 例,Ⅲ級20 例。兩組的性別、年齡及ASA 麻醉等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根據患者的需要調節手術室內溫濕度,嚴格把控消毒工作,每臺手術進行前都要保證室內充分潔凈、無菌。另外,嚴格按照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刷手、消毒,保證無菌物品在有效期內,提前擺好位置。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干預。大多數患者面對手術都有嚴重的焦慮及恐懼,同時手術后身體的變化會加劇患者的緊張不安感,因此,醫護人員應通過與患者及時有效的溝通,耐心向患者科普相關基礎知識,向他們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以疏解患者的心理障礙,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②及時監測患者病情。嚴密監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關注患者的整個手術進程,依據規定流程積極配合主治醫師,主動遞送各類手術器械,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以分辨其是否有不適感,根據經驗及時處理,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和性狀是否正常等。③術中對手術室的人數進行限制。主要是對術中的參觀人員數量作出限制,以減少感染的幾率。④控制手術室門的開啟次數。定期對醫護人員的臨床操作技能進行培訓,確保手術用品及物品藥物等齊全,從而減少術中外出拿取的次數;此外,嚴禁醫護人員在術中于不同手術室串走。⑤及時更換無菌手套。如果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的手套使用時間在4 h 以上,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提醒臺上人員進行更換。⑥并發癥護理干預。術后壓迫穿刺點20 min,并包扎傷口,提醒患者頭部盡量保持不動,如傷口位置有滲血等問題,應盡快處理,可以用凝血藥物促進凝血,以免術后出血異常。待患者的情緒及傷口狀況完全穩定后,將其轉移至病房進行后續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顱內感染發生情況、手術指標及護理滿意度。其中手術指標包括拔管時間、拆線時間及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量表滿分100 分,85 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60~84 分為一般滿意,60 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卡方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顱內感染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患者發生顱內感染4 例,感染率為8.00%;試驗組患者發生顱內感染1 例,感染率為2.00%。試驗組患者的顱內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3.856,P <0.05)。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試驗組患者的拔管時間、拆線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0%(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顱腦手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原因復雜,后果嚴重,發展迅速,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臨床上非常重視患者的護理工作,以期幫助患者緩解治療中的緊張、焦慮情緒,進而提高患者術后的康復狀況及生活質量。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是新近出現的一種護理方式[4],以臨床實踐為著眼點,立足于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結合醫護人員的護理能力及經驗,對患者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護理,有效避免以往治療過程中的盲目性及主觀性,最大程度發揮醫護作用,以獲取最佳的治療效果。
為有效預防術后顱內感染,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需要做到如下幾點:①減少手術室的門開啟次數。這是因為手術室的門開啟會導致手術室內空氣細菌超標,導致室外的細菌進入手術室,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研究[3]顯示,在手術期間,控制手術室門開啟次數能夠有效降低手術空氣中的菌落,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②限制參觀人數。這是因為醫護人員身上均帶有細菌,手術室人數增加會導致手術室內的細菌數量增加,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研究[5]顯示,手術室的參觀人員增加,會增加手術感染的幾率;也有研究[6]指出,減少手術室參觀人員能夠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另外,人員的走動會引起空氣中細菌的流動,從而影響手術區域的空氣質量。如果手術中人員流動量增加,就會導致手術野空氣含菌量增加。因此,要最大程度上限制手術室人員的走動,減少空氣中細菌向手術野區域分散。③及時更換無菌手套。作為手術無菌必備的物品,及時更換無菌手套十分關鍵。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無菌手套依然無法抵抗利器帶來的損傷,顱腦手術使用的器械比較多且鋒利,容易劃破無菌手套,一旦手套被劃破,細菌就會從破損處侵入到手術切口部位,增加感染幾率。研究[7]顯示,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無菌手套破損的幾率增加,因此,需要及時更換無菌手套。研究[8]顯示,術中及時更換無菌手套,可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的幾率。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試驗組的顱內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相關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顱腦手術中可降低術后顱內感染率,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