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模型構建與實踐研究

2021-08-16 02:57:30李亮王紅玲
理論月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農業

□李亮,王紅玲

(1.中國地質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湖北大學 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帶來的環境和氣候變化風險正影響經濟增長前景。據此,國際學術界出現新氣候經濟學的研究思潮,關注氣候風險控制與經濟可持續增長耦合問題,把應對氣候變化轉化為新的發展機遇。作為氣候變化經濟學新興領域,“氣候智慧型農業”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一方面,農業是各種產業中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脆弱敏感的領域,農業生產會受到任意程度氣候變化的潛在性或顯著性影響;另一方面,農業的生產與土地利用已經成為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尤其是CH4、N2O等非CO2的排放,并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系統功能退化以及土壤與水體污染加重等問題[1](p70-78)。2010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正式提出了“氣候智慧型農業”概念。氣候智慧型農業實現了對“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及“低碳農業”等理念的融合發展,成為一種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國內外學者針對氣候智慧型農業進行了廣泛研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氣候智慧型農業可以滿足增加產出、適應氣候變化、減少排放以及提高碳匯能力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2]。世界銀行(WBG)認為,氣候智慧型農業是指應對氣候變化、滿足增長需求,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食物系統[3]。利浦爾(Lipper)等認為,氣候智慧型農業并不是一種多學科交叉體系,也不僅指農藝系列措施,而是指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應通過調整生產結構、實施技術改進和增強應對力等方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4](p1067-1072)。陳阜認為,氣候智慧型農業理念強調在增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同時,通過制度和技術創新等手段發展農業生產力,保障糧食安全[5](p11-12)。柏振忠等認為,氣候智慧型農業致力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風險抵御力增強三方面共贏[6](p129-134)。本研究在梳理氣候智慧型農業內涵特征及發展意義基礎上,將進一步構建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理念結構模型,并以“稻蝦共作”為例進行實證分析。

一、氣候智慧型農業中國實踐

(一)中國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的意義

對于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型的中國農業而言,推進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有望成為國家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創新,這將有助于兌現碳減排國際承諾,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增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抵御力。

一是有助于兌現碳減排國際承諾。在《巴黎協定》的框架下,我國做出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國際承諾目標①數據來源:黃永富,《應對氣候變化中國作出表率》,《經濟日報》2016-11-15。。《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碳達峰,加快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②數據來源:《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2020-11-03。。全球CO2濃度的升高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燒的排放和土地利用變化的排放所引起。數據表明,中國農業活動產生的CH4和NO2分別占全國CH4和NO2排放量的50.15%和92.47%,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7](p269-273)。針對農業生產活動極大的減排空間,氣候智慧型農業力圖通過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以減緩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見表1)。可見,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能夠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兌現碳減排國際承諾。

二是有助于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明確要求,到2030年,我國農作物秸稈使用率達到10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節水灌溉率達到75%,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基本資源化利用,實現生態消納或達標排放①數據來源:《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http://www.moa.gov.cn),2015-9-14。。氣候智慧型農業強調在種植業中采用灌溉改善、新型藥肥、制度優化、土壤改良、綜合治理、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在養殖業中實施合理調配喂養精粗比、沼氣工程、糞污處理、立體種養等手段,達成農業生產控水、減肥、減藥和提升產量、提升品質、提升適應力“一控二減三提升”目標,推動中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見表2)。

表1:氣候智慧型農業溫室氣體減排理念及相應技術措施

表2:氣候智慧型種養業相關技術及其特點

三是有助于增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抵御力。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地球氣溫增加2℃或更高,會對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生產帶來負面影響[8]。已有研究表明,耕作指數減小、作物間作、種子改良和有機肥施用等措施,能夠顯著增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抵御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近年來,在我國一些省份,農民廣泛采用塑料大棚種植、測土配方施肥、秸稈粉碎旋耕還田、土地平整作業等技術,以及增加作物種植種類的多樣化,一系列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措施的采用能有效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取得明顯成效(見表2)。

(二)中國實施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情況

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國際機構提出“氣候智慧型農業”概念以來,相關實踐示范已在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等數十個國家全面推進,涵蓋領域既包括種養業等單一系統,也包括農漁、農牧、農林等復合系統。2012年1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歐盟共同實施的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示范項目首先在馬拉維、越南和贊比亞三國啟動。此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等機構還支持了厄瓜多爾、幾內亞、馬里、塞內加爾、柬埔寨等國家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項目。世界銀行2016年4月批準的《氣候變化行動計劃》提出,協助至少40個國家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

中國是推行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的先行國家之一。2010年12月,黑龍江省率先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推廣示范。2015年,河南、安徽兩省分別實施氣候智慧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項目。2016年,云南開展氣候智能型農業技術示范;同年,甘肅實施西北綠洲氣候智慧型農業生態高效立體栽培示范。2018年,湖北省安全、可持續、智慧型農業示范項目正式實施。除以上種植業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示范外,我國在畜牧業方面大力推行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推廣示范。例如,2017年,青海實施氣候智慧型草原生態建設項目示范;同年,內蒙古探索實施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項目(見表3)。

二、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結構模型

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理念,謀求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強氣候變化的抵御力,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并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場有效推動下,力圖形成一個目標多元、功能完備、相互交錯的“鉆石”結構模型(見圖1)。

圖1: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鉆石”結構模型

(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氣候智慧型農業的基礎

氣候智慧型農業謀求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增加農民收入,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隨著全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劇增,世界糧食需求持續增加。數據顯示,始于2005年的全球饑餓水平下降趨勢已在2015年發生逆轉,截至2017年底全球約有8.21億人生活在營養不良狀態之下。然而,近年來受極端天氣頻次及強度不斷增加的影響,全球糧食產量呈現下降趨勢,如與2015—2016年強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嚴重干旱直接導致全球糧食的大幅減產與糧價的不斷上升。這使得許多國家的糧食危機在未來極有可能進一步加劇。氣候智慧型農業力圖采用多重措施,提高作物產量和增加農民收入。例如,調整種植結構和農作物布局,改一熟制為二熟制或改二熟制為三熟制,減少干旱區耗水型農作物種植,相應地增加節水、耐旱型農作物生產,發展反季節果蔬,提高農作物產量,保障糧食安全;采用作物—牲畜、水稻—魚和農林業等復合農業系統,提高農業綜合產能;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系統,針對極端天氣與突發事件形成快速響應,降低農業極端天氣損失,增加糧食供給的穩定性,實現供給結構的多樣化。同時,根據各地所面臨的氣候風險,氣候智慧型農業強調通過有針對性地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實行相應農業補貼方案,建立政府政策支持與市場調節之間的互補,達到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平衡。

表3:中國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實施情況

(二)增強氣候變化抵御力是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核心

氣候智慧型農業強調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增強氣候變化的抵御力。《中國氣候變化監測公報(2012)》指出,在1901—2011年期間我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而據《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研究表明,以氣溫升高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可導致病蟲害頻發、旱澇加劇、作物減產和生產結構與技術措施調整困難等影響[9](p1-6),造成農業生產的波動。氣候智慧型農業通過對傳統農業系統的智慧化改造,增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例如,對用水、土壤、養分等進行智慧化管理,其中水資源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主要有發展節水集水技術,加強水利基礎工程建設,有步驟地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等;種植耐熱、耐旱、耐鹽及防汛能力強的作物品種等。并且,氣候智慧型農業特別強調通過國家、區域之間的協調和統一行動,形成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生產機構與研究機構以及國際組織之間的緊密聯系,將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發展優先事項和具體行動納入各國的政策、戰略和規劃之中,加強國家、區域之間技術、資金、制度的合作等,以便推動形成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堅實基礎。

(三)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智慧型農業的優勢

氣候智慧型農業遵循可操作性原則,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農業不僅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還是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并造成全球氣候的持續變化。據統計,僅稻田的CH4排放量就已達到全球排放總量的6%;而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約18%,并且涉及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以中國為例,濫用化肥已成為當前農業超過工業作為水污染主要來源的原因之一,而過量施用的氮肥還將產生強大的溫室氣體N2O。“氣候智慧型農業”概念的提出使農業低碳減排的可操作性與應用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例如,減少牲畜腸胃食物發酵產生廢氣排放的CH4,減少耕作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提高肥料、能源的利用效率,實行農林間作等。與此同時,由于氣候智慧型農業具有減少、避免和去除溫室氣體排放等外部性特征,在推行包括免耕或少耕、清潔能源利用、土地整理與修復等各項技術措施過程中,特別是針對當前階段某些技術措施本身可能并不符合采用者預期的特定需求、偏好或能力等情形,除重視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外,充分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將顯得尤為重要。

(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根本

氣候智慧型農業力圖采用綜合與互補的方式,提升農產品品質。近年來,氣候變化加劇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例如,急劇變化的天氣模式導致農業病蟲害的流行并影響害蟲的分布;暴雨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增加病蟲害擴散的風險,使植物更容易受到霉菌的侵害;高溫則加快作物生長,縮短籽粒灌漿階段,增加開花期不育率[10](p2-15)。而在大氣中CO2濃度升高的環境下,一些作物病原體活性增強,誘發小麥赤霉病,造成水稻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逐年加重,不僅使作物產量降低,而且還直接影響其品質,包括冬小麥蛋白質和賴氨酸含量下降,稻米中對人體很重要的鐵、鋅元素以及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明顯下降等。氣候智慧型農業強調以綜合和互補的方式解決農業發展可持續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這包括:通過加大投資,提高農業抵御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同時,降低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減少農業化學品的投入,改善土壤結構,降低農產品有害物殘留;積極創造有利的氣候融資環境,加強跨學科技術研發與合作,提升農產品特別是食品質量和安全性。

可見,氣候智慧型農業是能夠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高效農業,是不斷增強氣候變化抵御力的現代農業,是持續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綠色農業,也是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優質農業。與此同時,氣候智慧型農業要求在國家整體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篩選、組合和集成多項適應性技術措施,采取協調統一行動,特別是發揮微觀市場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綠色低碳和可持續性發展。

三、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模型實踐:以“稻蝦共作”為例

中國是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先行國家之一。2018年獲批的世界銀行項目“湖北省安全、可持續、智慧型農業項目”正式啟動湖北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其中,“稻蝦共作”是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示范的重點之一。“稻蝦共作”是根據我國傳統“農—漁”系統經驗而發展出的水稻—小龍蝦綜合種養新模式。2019年,“稻蝦共作”面積高達1586萬畝,占小龍蝦總養殖面積的85.96%,占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的45.62%①數據來源:《2020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水產》2020年第7期;《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國水產》2020年第10期。。其中,從養殖面積和小龍蝦產量看,湖北均居全國首位(見表4)。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稻蝦共作”有望成為我國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實踐的典型范例。

(一)種養復合、品種改良等技術措施提高農業綜合產能

“稻蝦共作”最初是在“稻蝦連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創新型生產模式,通過合理規劃種養,采用優質品種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1)“稻蝦共作”基本保證水稻穩產增收。實踐表明,“稻蝦共作”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單株稻穗總粒數,并通過種植品質優、穗型大的優良水稻品種,使在該模式下實現減少水稻單位種植面積的同時保證穩產甚至稍有增產。(2)“稻蝦共作”實現小龍蝦增產增收。“稻蝦共作”產出的小龍蝦可以幫助農戶獲取可觀的經濟收益。據測算,“稻蝦共作”農田凈收益較常規單一水稻種植農田增加4.7—6.3倍,增收效益顯著。(3)合理規劃提高小龍蝦產能。隨著種養技術的改進和成熟,“稻蝦共作”已從原有的年度“一稻一蝦”跨越到“一稻兩蝦”,一個農業生產年度收獲兩季的小龍蝦,使得小龍蝦的產能成倍增加。總體來看,“稻蝦共作”較好地利用了稻田的淺水環境和冬閑期,使稻田利用率和產出率得到有效提高,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蝦雙贏”,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農田改造、多樣性維系等技術手段增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稻蝦共作”以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措施為條件,有效增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1)對稻田實施工程化改造,增強農田的排澇能力。“稻蝦共作”的生產基礎是對稻田進行簡易工程改造,包括在稻田四周沿田埂內側開挖環形養蝦溝(弧形拐角)與田間溝,并用挖溝的泥土加寬、加固農田田埂,一方面滿足小龍蝦養殖的場所需求,另一方面適應長江中下游地區低湖田數量偏多以及農業生產階段雨季時間長、雨量充沛極易發生水澇災害等氣候條件。(2)保持自然原生態生產方式,增加稻田生物多樣性。“稻蝦共作”基本上是保持農業生產在自然原生態狀態下進行,與單一水稻種植方式相比較,其稻田昆蟲種群、水草種類以及各種浮游生物與微生物等均明顯增多,稻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建立起更穩固的食物鏈和能量循環網絡,能夠有效增強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3)實現生產多元化,提高農戶的抗風險能力。“稻蝦共作”可使農戶同時收獲稻谷、小龍蝦兩種農產品。在氣候變化影響(如降雨、氣溫、病蟲害等)陡然增強時,如果出現水稻減產,農戶可憑借小龍蝦的養殖保證收入;如果引起小龍蝦養殖受損,農戶則可以依靠水稻收成降低損失程度。通過實施稻田簡易工程改造、生物多樣性維系、農產品多元化等綜合措施,提高農戶抗拒風險的能力,增強農業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適應力。

表4:2019年小龍蝦養殖排位前5省情況

(三)小龍蝦習性、低碳減排等技術規范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

在傳統的水稻種植模式下,稻田是CH4、CO2、N2O等人為溫室氣體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稻蝦共作”通過改良稻田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而減少農田溫室氣體排放。(1)小龍蝦的掘洞習性使整個稻田中水土界面和含氧量大大增加,降低CH4生產菌豐度的同時增加CH4氧化菌豐度,抑制了CH4的排放并促進其分解。數據顯示,按稻田養蝦農田面積5.67×105hm2推算,“稻蝦共作”農田每年CH4減排量可達1.05×105噸[11](p1245-1253)①2019年稻田養蝦農田面積增加為1586萬畝,據此測算,“稻蝦共作”農田每年CH4減排量可達1.96×105噸。。(2)“稻蝦共作”可保持稻田土壤冬季長期處于淹水狀態,可以降低土壤含氧量,從而抑制好氧微生物活性及其硝化作用的進行,使CO2與N2O排放量雙雙降低。(3)“稻蝦共作”因其自身擁有的良性生態循環,明顯降低稻田能源、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施用頻次和用量,從而有效減少稻田因投入品使用帶來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

(四)自然原生態生產、減量提質等技術應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用化學品的過度使用已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而“稻蝦共作”的優勢就在于不施用或少施用此類產品,保障稻、蝦等質量安全。(1)“稻蝦共作”通過稻、蝦互利共生,確保稻米、小龍蝦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稻蝦共作”下,小龍蝦捕食、掘洞等習性可為稻田滅蟲、除草、松土、增肥,而水稻生長環節相應地可為小龍蝦供餌、遮陰、避害,達成綠色生態的互利共生雙贏,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2)“稻蝦共作”可改善農作物的生產環境,保障農產品品質。“稻蝦共作”通過內部自然生態循環,降低農業生產過程對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的依賴程度,緩解稻田水體污染、土壤板結等問題,有效改善農作物的生產環境,實現農業綠色生產,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3)“稻蝦共作”可提高農產品市場可交易性。“稻蝦共作”充分利用稻與蝦的共生關系,基本保持農業生產在自然原生態狀態下進行,產出的稻米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均出現明顯降低,稻米的外觀品質、口感得到有效改善[12](p17-19),市場可交易性增強。總之,“稻蝦共作”生產模式能夠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實踐面臨的挑戰

(一)實現目標多元、均衡發展目標困難多

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實施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率,增強氣候變化適應力,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但是要在這些領域同時實現收益是困難的,一個領域收益的增加可能伴隨著另一個領域收益的損失。這是因為,在推行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措施初期,通過減肥減藥盡管能夠達成減排目標,但易導致糧食減產風險,從而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另外,為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增強農民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需要強化組織之間的協同,幫助那些易受氣候變化影響且資源相對貧乏的農民,但這可能面臨較高的前期成本和較低的投資回報雙重壓力。2019年上半年,盡管小龍蝦全產業鏈的價值實現持續保持較高增長,“稻蝦共作”的減排環境效應也不斷凸顯,然而,對于那些首次采用該模式的蝦農而言,既遭遇到了前期蝦苗投入時的高價,同時又要承受夏季小龍蝦集中上市期“蝦賤傷農”的痛苦,普遍面臨投資虧損。特別是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包括“稻蝦共作”在內的農業生產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推行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有賴于政府、市場和經營主體等共同發力。

(二)基礎建設滯后,相關技術推廣可持續性難度大

在國家強農、惠農等政策持續和高強度支持下,我國農田水利、道路交通、農產品流通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但受發展底子薄、歷史欠賬多、創新能力弱等影響,包括農村氣象、農業信息化、數字農業等新型農業基本建設較為滯后。受制于氣象信息、技術設備及專業人才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氣象預報供求失衡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對突發性災害天氣的防災減災能力整體薄弱,并且各地氣象預報、災情監測及評估等信息交流與合作不足。特別是農業信息化、數字化特別是智慧化建設遲緩,農村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存在,與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要求相距甚遠,阻礙實踐示范和技術推廣應用。

(三)市場發育不良,產出成果價值實現路徑長

當前,我國農戶家庭耕地規模普遍較小,而土地流轉市場發育不成熟,土地流轉成本不斷提高,限制了土地向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集中。同時,受打工經濟影響,當前在家務農的勞動力以婦女、老年人居多,承擔著除播種和收割外的多數田間管理活動,低質勞動力更傾向于用農用化學品代替保護性耕作等傳統措施。特別是“稻蝦共作”產出的小龍蝦、“蝦稻米”等優良品性并未得到市場消費者的廣泛認同,“蝦稻米”目前只能以普通稻米價格進行銷售,與五常稻花香、金龍魚、華潤五豐等東北大米售價相距甚遠。土地流轉市場、勞動力市場、終端消費市場等發育不成熟,拖延了“蝦稻米”、小龍蝦優質農產品市場價值的實現,也不利于氣候智慧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五、促進我國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的對策

(一)積極倡導氣候智慧型農業新理念

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要求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發展由一般性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和效益提高方向轉變,致力于實現農業高質量、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這與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相一致。我國不同區域應綜合考慮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調整農產品生產和供給結構,促進各類農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有效保護,發揮農業生態系統增碳減排潛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可以優先選擇在合適地區開展諸如“稻蝦共作”、蓮—漁生態立體混養、食用菌種植循環、畜牧業生態養殖示范等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示范。

(二)加大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政策支持力度

推廣應用氣候智慧型農業技術成果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強氣候變化的抵御力,而其在低碳減排上的良好表現還可以幫助中國履行減排國際承諾。特別是針對我國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存在的投入不足、基礎建設滯后以及創新能力不強等現實問題,各級政府應增強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重要性的認識,把農業資金支持氣候智慧型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從增加研發投入、加強國際合作和加快基礎建設等方面強化對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政策支持。可以說,及時高效地提供農業科技創新和發展基礎條件等資金支持已成為我國當前乃至今后農業應對氣候變化、推進氣候智慧型農業實踐的重大需求。

(三)提升氣候智慧型農業農產品市場價值

氣候智慧型農業通過采用綜合與互補的方式,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開展質量認證是當前通行的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主體功能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國可以通過加強農業部門與氣象、環保、金融等多部門合作,對氣候智慧型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產出的農產品建立質量評價體系,適時有序地開展氣候智慧型農業農產品品質認證,如針對“稻蝦共作”產出的“蝦稻米”,可以開展類似于農業“三品一標”的稻米品質認證,并逐步取得消費者對優質“蝦稻米”品牌的認同,以此為基礎實現氣候智慧型農業農產品市場價值增值,推動氣候智慧型農業在我國更廣范圍實踐示范。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 性69交片免费看|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一二三|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乱码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av|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亚洲天堂久久|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四虎综合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a级毛片| 国产99精品久久|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婷婷色婷婷|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成人精品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亚洲| 自拍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91在线丝袜|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二区视频|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91九色国产porny|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 色综合五月婷婷|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v|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