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改革事業的推進對于當今教育工作者而言,無疑是一種較大的工作沖擊。在以往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們已習慣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但在現代社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核心素養取代了傳統的學分教育,處于當今社會環境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做出有效的工作創新與理念創新。項目式學習法是在現代教育環境中所衍生出的新型教育理念,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本文主要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對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實施項目式學習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043-02
【本文著錄格式】童建平.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實施項目式學習[J].課外語文,2021,20(19):43-44.
前言
隨著網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我國已正式進入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國家對于人才發展以及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未來國家的接班人,當代初中生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更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完善核心素養。語文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需要接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對于學生素養以及思維的發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嚴重剝削了語文教育的價值。
一、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要點
(一)學習目標
每一個項目的開展都需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作為支撐。只有目標確定,學生才能夠有方向地開展學習活動,設定學習計劃。在利用項目式學習法開展初中語文教育工作時,教師也需要遵循這一要求,結合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學思想,合理創新教學目標,將其劃分成情感目標、知識技能目標,保證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框架問題
框架問題中主要包含三點重要內容:基本問題、單元問題以及內容問題。在項目式學習中,問題的存在十分重要。通過問題,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學習思路,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接近目標。并且,問題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也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基本問題的難度不宜偏高,應側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單元問題應具備較強的開放性,能夠支撐基本問題的推進。如學生需要通過仔細的調查以及推理才能夠得到最終的答案;內容問題應具有唯一的答案,能夠對語文教學的基礎形成支撐。以《春》這篇文章為例。在項目中,基本問題可以設定為:“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單元問題可以設定為:“作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他與其他人所看見的春天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而內容問題則可以設定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應用了哪些手法?文章的體裁特征是什么?”三種不同問題類型的有效連接,構成了完整的項目問題框架,保證任務的穩步推進。
二、項目式學習教學開展策略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足的準備與完整的計劃是保證工作順利推進的重要前提。在利用項目式教學法引導初中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時,教師也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明確項目實施的具體流程以及具體策略。如設定計劃,設定方案,帶領學生匯報成果,對學生實施總結評價。只有教師能夠構建完整的任務開展體系,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創建情境
語文教學本就具有較強的人文性以及情感性。在利用項目式學習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創建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在語文世界中遨游,獲取知識,不斷地完善自我。但在創建教學情境時,教師也需要遵循開放以及多樣的工作原則,防止所創造出的情境過于單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具體來說,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以下三種不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意識。
第一,歷史情境。在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語文素材大多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以及人文意義,很多知識點背后也蘊藏著較為深厚的歷史信息。如果教師不為學生介紹這些歷史內容,很容易會導致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出現隔閡,不便學生理解。尤其是在項目式學習中,如果學生沒有了解文章的背景或者作者的生平,那么很難真正地投入項目,對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可利用網絡技術創建歷史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與過去歷史相融合的狀態下理解項目的本質與內涵。以《陋室銘》教學為例,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可將具體的項目設定為要求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并嘗試總結文章主旨。但如果學生并不理解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或者沒有了解過與作者相關的內容時,便很難把控作者的寫作情感。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建情境的方式,利用網絡技術為學生介紹劉禹錫的生平,讓學生了解劉禹錫的人物形象。如此一來,在后續的文章解讀中,學生也能更好地體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內涵。
第二,生活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其認為,站在生活角度上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才會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國很多文學大家所創作出的作品也是以實際生活為背景的。所以,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完全可以立足于學生生活,選擇文章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共同點作為項目切入點,如此一來既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故事,為其他同學介紹在自己的眼中,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之后,教師可在濃厚的氛圍上帶領學生開展學習項目,加深學生對于文章情感的體會,使之能夠在情感角度上,與作者達到共鳴狀態,升華教育效果。
第三,體驗情境。真實的體驗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當前,大部分教師之所以會覺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并沒有產生切實的體驗。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學生所理解的文本信息、所產生的文本情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課堂上,教師需要轉化固有教學思想,給予學生自主表現的機會。例如,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文本人物與人物情感,加強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把控能力及理解能力,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設定計劃
在一個完整的學習項目中,會包含很多不同的小項目與小環節,學生需要一步步地處理小項目中的任務,才能夠達到最后的任務總目標,完成整個學習項目。所以,利用項目式學習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在接受到項目之后全面認真地閱讀計劃書,并理解計劃書中的各項要求。同時,由于大部分教師會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帶領學生處理項目,所以在了解上述信息之后,學生需要與組內成員進行溝通,明確不同同學的任務,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所分工。
在設定計劃分工時,教師可為學生分發一份項目計劃表。在計劃表中,學生需要填入不同成員的主要任務以及任務所應對的要求、所需要達到的標準。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為例。在項目中,學生需要明確由哪位同學查閱生僻字,由哪幾位同學負責翻譯文章。翻譯文章時,每位同學又分別要負責哪幾個句子。
只有保證計劃的完善與嚴謹,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之在項目中能夠不留余力地努力付出,以此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其實踐能力與合作能力的發展。
(三)實施方案
設定好項目計劃與項目方案后,學生需要將其交給教師,由教師進行簡單的審查。確保項目方案可行后,學生小組可按照項目中的相關要求,正式實施項目。同時,在項目實施階段,教師絕對不能忽視自身的引導功能與管理功能,不能一味地放任學生自行處理項目。比如,教師可以不定期地監督學生的項目開展進度,并根據項目目標,檢查學生的項目開展情況,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小組及時管理。在學生小組的項目存在障礙時,教師可及時提供問題驅動,并提醒學生做好有效的記錄積累經驗,為之后的項目學習活動奠定保障。
在學生完成整項學習項目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呈現,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不限制學生的項目成果形式,如黑板報、手抄報、PPT均可。除此之外,對于一些情境性比較強的學習項目,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進行項目展現。如以“師生”角色相互交流,以“故事人物”進行情境再現等。豐富成果匯報形式,加深學生理解,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四)總結評價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就是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意識以及好勝意識,對于外界的評價以及眼光也會十分在乎。很多時候,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簡單的鼓勵都可能會成為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在項目教學中,學生經常會由于能力不足,而遇到問題。此時教師一定要予以學生積極的鼓勵。并且,在項目完成后,教師也需要系統化地組織學生進行項目總結,并對學生的項目開展情況進行評價,挖掘學生的優點,指出學生的不足,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自信但不會自傲,在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中,逐漸強大,完善自身核心素養。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采取項目式學習法,帶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所形成的效果能夠滿足新時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要求,實施項目式學習法要求教師要做好有效的理念創新與模式創新。同時,在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設計完整的教學框架,創新多樣的教學策略。如此一來,其既能夠發揮項目式學習法的教育價值,同時也能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巍.初中語文項目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9.
[2]黎靈.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探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3]林爽.散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記一次初中語文“項目研修”[J].上海教育科研,2017(2).
作者簡介:童建平,女,1975年生,浙江慈溪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學生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