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梅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數量也快速增加,引發的安全生產問題也較為突出?;诖?,該文分析了我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現狀,并提出了提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對策,包括建立農業機械質量提升機制、堅決落實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堅持多部門系統聯動等。
關鍵詞: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現狀;管理水平;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7-0124-02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根本出路和發展方向在于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鄉村振興的物質技術基礎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糧食生產減損降耗的必要手段。農業機械化有利于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也可以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因此,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迅速,農業生產方式已由傳統的人力和畜力為主轉變為以機械化作業為主,農業機械也已成為我國農業的重要投入因素。但是相對于傳統的人力和畜力農具,農業機械具有功率大、效率高、設計和操作復雜等特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產生一定威脅[1]。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快速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數量也日益增加,由農業機械引發的安全問題也較為突出[2]。因此,加強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管理刻不容緩。
1 我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現狀
1.1 農業機械數量快速增加,忽視產品質量控制 隨著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進程的推進,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已逐漸成為普遍的生產方式,農業機械的數量也快速增加。但是部分農業機械生產廠商和經營者為獲取利潤,竟采用劣質的原件和配件,以次充好,完全忽視了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控制。還有一些農業機械生產廠商一味注重銷量而輕視質量,導致農業機械產品的性價比較低。
1.2 農業機械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快速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現狀發生了很大改變。目前,新生代勞動力在結束求學后大多都選擇了進城務工,從事農業種植的高素質青年數量急劇減少,農村留守人員多為老年人群。而且,留守農村的農民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很多時候為了“省事”“方便”等進行違規操作,也不主動參與相關農業機械的培訓,不重視農業機械的維護和保養,部分農業機械是帶著隱患作業,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3]。
1.3 農業機械安全監管缺乏有效性 農業機械作業的速度、規模等會受到作業環境的影響。有些農村地區道路條件差,有很多窄路、彎路和陡坡等危險路段,而且缺乏安全標志和標線等,一些農業機械由于視野小和靈活性差等原因,在經過此路段時容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農業機械監理也是保證農業機械運作秩序的重要環節。目前農業機械監理力度不夠,未能及時發現安全生產中的隱患,也未能及時消除這些隱患。對于一些違章超載、違章操作和疲勞作業的嚴重違規行為,有時為了“人情”而采取容忍執法,這無疑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目前仍有部分農業機械未納入監管,沒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注冊登記和檢驗,農業機械無牌行駛作業常有發生;有些農業機械雖然納入牌證管理,但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年檢;還有部分農業機械駕駛人員和操作人員沒有參加過相關駕駛和操作培訓,屬于無證駕駛[4]。
2 提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對策
2.1 建立農業機械質量提升長效機制 通過不同途徑推進農業機械質量提升的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引導創新要素向高質量產品集聚,建立起農業機械質量提升的長效機制。加強農業機械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研究,明確政府部門在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監督中的主體責任,增強監管的權威性和運用成效。針對市場需求,將企業作為主體,提高補貼政策和科研投入的力度,搭建農業機械質量提升平臺,鼓勵企業進行新機械研發,提高優質農業機械的供給能力。
2.2 落實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 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納入到法制化軌道上來,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環境。首先,制定更加嚴格的農業機械生產行業技術標準,明確相關零部件的使用壽命,保證農業機械“物”的安全性;規范從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行為,包括農民操作農業機械必須具備的條件和資格以及可能導致農業機械安全生產事故的行為,保證“人”的安全性。其次,對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產生威脅的個人或單位,在明確懲罰依據的前提下要做到依法行政,嚴格管理。
2.3 加強農業機械維護和檢查 采用法律手段規范農業機械相關人員的市場行為,對于在農業機械生產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取消相關人員生產和經營的資格。對于大中型農業機械要建立專人維護制度,實時監控機械運行狀態,及時發現由于外力導致的磨損、故障、損壞等情況,對農業機械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最大程度保障農業機械處于安全和穩定的運行狀態。
2.4 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落實相關政策 政策的落實是實現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關鍵。各級領導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年終考核機制,實行安全生產事故的“一票否決”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要層層完善和落實,在管理過程中實現上下聯動,形成社會共同參與的新局面。完善執法隊伍建設,強調廉政建設,加強組織培訓,不斷提高執法隊伍的業務素質、思想素質和執法水平。
2.5 堅持多部門系統聯動,提高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主體責任 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要加強配合,努力探索和研究多部門系統聯動機制,采取多部門聯合檢查執法、專項整治等監督行動,實現信息共享、方法互通和數據互聯。通過監管結果強化農業機械生產、銷售、維修和農機戶等主體責任,構建起農業機械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新格局。
2.6 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操作技能 農業機械化實現的前提是農民要掌握農業機械化科技知識,因此要加大農業機械科技知識宣傳力度。組織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訓和宣傳教育活動,如開辦農業機械操作與修理培訓班等,利用農村宣傳欄張貼標語等形式或向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發放倡議信,切實把農業機械安全相關法律法律、安全知識送到鄉村。結合地方具體情況,在農時季節和節假日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等進行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宣傳,提高農民的安全生產意識。同時,當地政府部門要開展針對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普及農業機械安全操作知識,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利用政企聯動、校企結合等方式,強化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對農業機械結構的認識和操作技能。
3 結語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的快速推進,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安全生產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要建立農業機械質量提升機制、堅決落實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堅持多部門系統聯動、提高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操作技能等,以保證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王曉麗.農機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與授課形式優化途徑[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2):112-113.
[2]王在悅.依托“網格化”推進鎮級農機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建設[J].江蘇農機化,2020(6):34-36.
[3]江文.江蘇以點帶面固本強基推進鎮村農機安全生產治理能力建設[J].中國農機監理,2020(11):43-45.
[4]董詩韓,楊恩華,罕歲.淺談使用無牌農機具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解決措施——以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為例[J].南方農機,2020,51(17):60-6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