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念祖

【摘? ? 要】本文基于分析突發應急事件下,研究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策略。本文首先分析出突發應急事件下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的重要意義,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學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促進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應變能力有效提升。其次分析出教師通過及時聯系學生家長、建立健康教育預警、組織心理專業小組三種途徑,保護留守學生的身心健康,減輕、消除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同時強化其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從而促進留守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留守幼兒;心理健康;心理救助
中圖分類號:G4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04-02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Strateg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Yuzhan Hope Primary School, Minle County, Zhangye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GE Nianzu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mergenc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strateg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emergencie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prepare well in advance,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and resilience of students Promote. Secondly, it analyzes that teachers prot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students, reduce and eliminate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strengthen their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ability by contacting parents in time, establishing health education warnings, and organizing psychological professional teams. So a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left-behind students.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一、留守幼兒對突發應急事件的心理反應
幼兒對于突發事件的出現,通常會因為親身經歷,以及各種信息的影響而產生情緒的大幅度波動,甚至出現精神的緊張及內心恐懼,以此來表現出異常的心理、行為。這樣既會影響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及管理,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安寧,而對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與心理損害。通常情況下學生面對突發應急事件時的心理反應,包括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沖擊
在突發應急事件發生后,因為事發突然,學生會感到震驚,比如難以相信或者否認其存在,但是一經確證就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沖擊,過強的刺激會表現為情緒上恐懼、焦慮,以及心理上的心慌,認知上的感覺、直覺異常以及精神不集中,還有行為上的坐立不安等,輕者會拒食,重者可精神崩潰而出現傷人傷己的行為。
(二)第二階段——安定
當學生對突發應急事件確定后,能夠去控制自己的內心恐懼感、混亂的思維及紊亂的情緒,逐漸恢復受損害的認知功能,而此刻幼兒迫切得到親人、朋友的支持,以達到心理平衡。同時在突發事件期間,學生會更加關心個人的生存問題,并且還會擔心自己、親人,此時的他們更加渴望原本安定的生活,而且期待著他人對自己的情感理解,這些心理需要會為學生的突發事件心理救助提供支持。
(三)第三階段——解決
通過教師的關心與安撫,學生會開始接受現實,開始與同伴傾訴、向親人求助,或者冷靜地面對。這樣雖然有利于學生逐漸掌握面對困難處理的方法,來促進其心理成長,但是也容易出現相反的結果,比如學生易產生悲觀、消極情緒,即便是危機解除,可已經在幼兒心中形成陰影,從而出現心理危機。
二、突發應急事件下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的有效策略
(一)及時聯系學生家長
留守兒童最為渴望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所以在突發應急事件下,教師要及時聯系學生的家長,為家長普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讓家長高度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教師要為家長與留守兒童創造交流的機會,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的內心。并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信來傾訴心事,避免留守兒童心理積壓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樣也利于搭建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讓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此來拉近其與父母的距離。而且教師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以便家長能夠兼顧好工作與家庭,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真正履行好身為家長的職責。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知心信箱,讓留守兒童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困難、煩惱時以寫信的形式寫出來后投入到信箱之中,而教師負責將信傳遞給家長,既能為學生提供心理宣泄的機會,又能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態,以便家長與教師共同商討解決方法,進一步增強留守兒童的依靠感、幸福感,促使其不再感受到無助和孤單。
(二)建立健康教育預警
學校對于突發應急事件下的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要建立健康教育預警機制,提前針對一些突發事件,對學生展開宣傳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比如對于火災事件的發生,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制作生動、具體的圖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火災事件,幫助學生學習應對火災時需要掌握的技能,同時講解相關的知識,開展火災逃離演練活動,促使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自我保護技能,安全逃離火災現場,以便學生順利通過心理應激期。此外,教師還要深入、全面地了解留守兒童,能夠將其劃分為高危群體和脆弱群體,以此來進行重點的保護與教育宣傳。并且教師要嘗試運用多樣化的方法,為學生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幫助學生掌握消除危害的手段,以便學生積累一些簡單的可行性防護措施。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擁擠踩踏事件開展教育活動,以便學生在活動之中學會有秩序地出教室,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去幫助他人,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既能確保學生掌握逃生的技能,又能達到治愈學生的心理問題目的,以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這樣一來,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之間建立其深厚的友誼,并且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能夠相互傾訴,或者與班主任敞開心扉的交流,排解其負面的心理問題,這也是對父母方面關愛缺乏的另一種彌補方式,最終幫助學生逐漸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組織心理專業小組
在突發應急事件下留守幼兒的心理救助,就需要學校邀請心理專家、醫學專家及社會工作者,加之班主任組成心理專業小組。小組成員根據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調查及評估,通過心理學及醫學等等專業知識,針對有心理問題、心理危機及心理障礙的學生,加以心理輔導,以此來緩解學生因為災難與傷害出現的心理壓力,同時對嚴重的心理創傷學生,要進行個體的心理救助,引導學生學會有效的控制自我,能主動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展,從而進一步塑造留守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突發應急事件下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更利于保護留守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促進其更好地成長。對于留守學生來說,其本身因缺乏父母與母愛的脆弱心理、敏感心理,當面對突發應急事件時,更易于產生心理危機與心理障礙,所以通過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以此來逐漸緩解學生的負面心理情緒,塑造其優良的心理品質,同時幫助留守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突發應急事件下、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救助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20]GHB 440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湯順忠.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策略的研究[J].新教師,2019(03).
[2]邵永紅.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人文之友,2020(05).
[3]馮麗麗,萬曉春,陳敏,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J].才智,2020(04).
[4]趙暉.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9(1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