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璇 孫明松 朱啟榮
2011年11月,東盟第19次領導人會議通過了RCEP(即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共識,東盟十國極力倡導建立起以東盟為中心的、亞太區域統一市場的自貿協定。2012年8月底,東盟、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在經濟部長會議上就“盡早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增加經濟活力”達成共識。此后,各方在實現貿易自由化方面不斷取得進展。2013年5月9日,RCEP談判正式開啟,但由于各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差異較大而難以實現統一的自貿安排。2017年11月4日,東盟舉行了RCEP首次領導人會議,表示加速RCEP實現零關稅和自由貿易的進程。2018年9月,16個談判參與國部長完成了關稅減讓等重要章節內容的談判和商討。2019年11月4日,除印度以外的15個RCEP成員國完成了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所有市場準入問題的談判。
在RCEP談判過程中,中日兩國在RCEP的立場最難協調。因為,日本希望照搬CPTPP(即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即免除95%商品的關稅,但這是中國無法接受的。日本擁有技術優勢以及制造業優勢,一旦中國對日本關稅完全放開,很可能會沖擊中國產業部門,不僅會造成大批企業倒閉,而且每年還將損失巨額財政收入(包括進口關稅收入和各種國內稅)(Debashis et al.,2019;Gaur,2020)。此外,印度的訴求也是中日韓三國所審慎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中國提出了“RCEP需根據各國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原則。但遺憾的是,2019年6月,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東盟峰會上,印度總理莫迪卻正式宣布退出RCEP談判。印度的退出也導致日本對RCEP的立場搖擺不定,日本政府曾表示“印度不參加,日本也不參加”,進而使RCEP談判又陷入了僵局。
在各成員的努力下,2020年11月15日RCEP協議正式落地。這對于實現貿易多邊主義和自由化、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融合升級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RCEP總人口、GDP、出口總額均約占全球總量的30%,制造業總量約占全球制造業總量的50%,超過USMCA(即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美墨加協定),它和歐盟是目前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超大自貿區”。
大幅度削減成員間關稅是RCEP協議的最主要內容。RCEP要求其成員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其目的是最終實現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零關稅。在波詭云譎的中美貿易戰背景下,RCEP關稅減讓將會給各成員尤其是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一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近年來,學界對各種自貿協定的經濟影響開展了廣泛研究。Bergsten and Schott(2010)、Li and Whalley(2012)研究發現TPP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中國若選擇不加入TPP將不利于自身經濟發展,若選擇加入TPP則將會使中國和TPP其他成員國均獲利。Ganesh and Chatterjee(2016)、李春頂等(2020)認為,CPTPP的實施會提高中國GDP、進出口貿易社會福利等經濟效益,同時對各成員國經濟也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但對多數非成員國經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杜運蘇等(2020)認為,CPTPP對其成員制造業的影響將會隨關稅減讓力度和貿易便利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Benz and Yalcin(2015)研究發現歐日經濟合作協定(EPA)生效給日本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高于歐洲,而Felbermayra et al.(2019)認為,EPA在擴大日本和歐盟的產業優勢的同時,還會改善這些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效益。朱啟榮、任飛(2019)認為,美日歐自貿協定生效會損害中國的GDP、資本回流凈收益率與居民消費支出等經濟利益,中國的技術進步可以顯著減輕,甚至可以消除這些負面影響。
有關RCEP經濟影響問題也是自貿區研究的熱點問題。一些學者分析了中國和RCEP其他成員國的競爭性與互補性。杜方鑫、支宇鵬(2021)研究發現中國服務業貿易競爭力與RCEP其他成員國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中國服務業與多數成員國存在較強的互補性。周曙東、鄭建(2018)認為RCEP成員間貿易便利化的提升將會使RCEP其他成員國之間的互補性優勢、貿易潛力與效率進一步擴大。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探索了RCEP協定生效可能帶來的經濟效應。Li (2017)認為RCEP中FDI將增加中國的出口規模和社會福利。Ahmad et al.(2020)研究發現RCEP將提高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的GDP水平,但會減少東盟GDP水平。趙靈翡、郎麗華(2018),許佳、付爭(2020)研究發現RCEP成立將改善各成員國的貿易條件和社會福利,且會帶動中國各產業產出和進出口量增長。一些學者的研究還發現RCEP關稅減讓將會提高絕大多數成員國的GDP和社會福利,擴大其貿易規模,改善其貿易條件,還提高各成員的產出水平,但可能使非成員國的經濟水平和福利水平受到損害(陳淑梅、倪菊華,2014;呂越、李啟航,2018;張珺、展金永,2018;Ji et al.,2018;Petri and Plummer,2020;Itakura and Lee,2019)。
RCEP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國際大背景下產生的,因此,研究RCEP問題,“中美貿易戰”問題不能避之不談。2017年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以挑起中美貿易爭端,之后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Taheripour and Tyner(2018)以及Zheng at al.(2018)認為中國和美國分別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和出口國家,且中國是美國大豆和豬肉等農畜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美國單方面加征關稅必然導致中國對美進口迅速大幅減少,但美國農產品進出口也受到影響;同時,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韓國和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將會從中漁利(鄭建等,2020)。黎峰等(2019)、洪俊杰、李坤望(2019)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將沖擊全球價值鏈和生產鏈,這是由于中美兩國產品的互補性和聯系性較強,美國與中國對彼此產品相互加征關稅,提高了中美兩國間中間品貿易的進口成本,從而影響中美兩國出口規模和出口產品質量,這又會引起其他國家中間品產出和出口規模發生改變。因此,中美貿易摩擦不僅會對雙方社會福利、GDP等宏觀經濟造成不利影響(Rosyadi and Widodo,2018;呂越等,2019;周政寧、史新鷺,2019),還會阻礙國際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影響國際貿易秩序和生產貿易格局(佟家棟等,2017;李春頂等,2018)。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很大沖擊,中國應積極通過與東盟、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地區)廣泛的區域經貿合作,以中美貿易摩擦為契機倒逼國內改革(黎峰,2019),激發區域市場活力與潛力(張恪渝等,2020),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全球貿易經濟的不利影響。
與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的邊際貢獻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分析RCEP成員間貿易現狀與產品結構、各成員產品貿易競爭力與關稅水平,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貿易依存關系;二是根據《RCEP協議關稅承諾表》(1)《RCEP協議關稅承諾表》來源于:http://fta.mofcom.gov.cn/rcep/rcep_new.shtml.,在RCEP政策模擬中,對不同國家、不同敏感程度的產品在不同時期設定差別性關稅減讓方案,力求使本文的政策方案設計更接近于實際情況;三是利用Walmsley et al.(2000,2002)的方法對GTAP數據庫進行遞歸更新,分別預測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RCEP短期關稅減讓、長期零關稅對各成員宏觀經濟和產業產出的影響。
1.RCEP總體貿易現狀
2019年RCEP各成員對其他成員出口占本國(地區)總出口比重如表1所示。2019年RCEP成員的出口貿易總額為54797.58億美元,約為世界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分地區來看,RECP成員間的貿易聯系密切:其中,新西蘭出口對RCEP市場依賴性最大,對RCEP其他成員出口額占本國總出口的61.83%。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額占本國總出口比重也都在40%以上。雖然中國和東盟出口產品對RCEP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但中國與東盟出口到其他RCEP成員的貿易額也占各自總出口的25%以上,其中,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的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6683億美元,占據中國貨物總出口的26.75%。由此可見,RCEP成員間貿易相互依存程度較高,如果成員間削減關稅,將會降低成員間貿易成本;同時,RCEP貿易創造效應使得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價格較高的國內生產的商品,使各成員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這些均有利于擴大RCEP成員間貿易規模。
2.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出口現狀
表2顯示,從目前(2019年)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出口情況來看,中國對東盟出口規模最大。中國對東盟出口額占中國對RCEP總出口的53.91%;中國對日本和韓國出口額分別占中國對RCEP總出口額的21.43%和16.61%??梢钥闯?,中國對東盟、日本和韓國的出口額合計占據中國對RCEP市場總出口額的91.95%。這說明中國出口對于這些國家(地區)的依存度較高,而中國出口對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依存度相對較低。

表2 2019年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出口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日本的木制品與林產品、畜牧產品對RCEP市場依賴性極高,日本上述產品對RCEP其他成員的出口占本國同類產品總出口比重均在80%以上。韓國出口的油糖作物及其成品、林產品、肉制品和木制品中有70%以上是出口到RCEP其他成員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出口對RCEP市場的依賴度均很高。澳大利亞木制品以及新西蘭礦產品出口到RCEP市場的數額占據本國同種產品出口額的90%以上。東盟出口商品對RCEP成員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但其蔬菜和水果及干果、其他作物、林產品和木制品出口貿易中一半以上是出口到RCEP其他成員的。中國對RCEP成員市場依存度較高的產品有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林產品和礦產品,這些產品出口到RCEP市場的數額占據中國同種產品總出口額的一半以上。這說明中國這些產品出口對RCEP其他成員市場的依存度較高。各成員上述產品對RCEP市場依賴性較大,如果RCEP成員間內部減讓關稅,將會進一步擴大中國和RCEP其他成員間上述產品的貿易規模。

表3 2019年RCEP各成員國各類產品出口RCEP市場占本國同類產品總出口比重
WTO Tariff Profile提供了各國各類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數據,但該數據描述的是各國對來自不同國家各種商品進口關稅的平均水平,因此,該數據無法反映同一國家對不同國家產品進口的稅率差異情況。為了更準確揭示當前RCEP成員間各商品進口關稅水平,筆者根據WTO Tariff Profile的分類標準,將UNCTAD數據庫中HS02標準下97章商品合并為22類,以各章產品進口額在合并后產品組進口額中的占比為權重,并以各產品組內的所有產品的加權平均稅率作為產品組的關稅稅率水平,得到2019年RCEP成員間各商品相互進口關稅稅率(見表4和表5)。

表4 2019年中國和日本對RCEP其他國家進口關稅稅率(%)

表5 2019年韓國和東盟對RCEP其他國家進口關稅稅率(%)
1.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相互間進口關稅
在農產品方面,中國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農產品進口關稅稅率均很高;具體的說,中國對澳大利亞稻米和小麥進口關稅稅率為48.98%,對其他三個國家稻米和小麥進口關稅稅率也均高達20%,且中國從日本和韓國進口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的關稅稅率分別高達29.81%和30.66%。韓國從中國進口的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的關稅稅率很高,分別高達280.29%、91.24%和68.95%。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稻米和小麥稅率高達67.34%,且中國這些產品出口對RCEP市場高度依賴。因此,農產品“高關稅、難降稅”也是RCEP談判的艱難所在。如果RCEP成員之間降低這些敏感性產品的進口關稅,將有助于促進中國稻米和小麥等農產品出口增長,同時能夠擴大對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進口規模。
在工業品方面,由于中國已與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分別簽署了自貿協定,與農產品進口關稅水平相比,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間的工業品進口關稅稅率相對較低。中國從日本進口的煙酒副食、肉制品、加工食品與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紡織服裝、肉制品、加工食品和皮革制品以及韓國從中國進口的肉制品、加工食品和煙酒副食等產品進口關稅稅率相對較高,均高于10%,且中國上述產品出口對RCEP市場具有一定的依存性,適度削減這些產品進口關稅,將有助于促進中國上述產品出口增長。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其他工業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均很低或較低(均小于10%、甚至為零關稅),即使RCEP繼續實施關稅減讓措施,對中國這些產品出口的影響可能不大。
2.RCEP其他成員間進口關稅
在農產品方面,日本和韓國實施農業高保護政策使得日韓兩國對RCEP其他成員的農產品進口關稅稅率都很高。韓國從RCEP其他成員進口的稻米和小麥的進口關稅稅率很高,均高于160%;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也很高,分別高達142.37%和137.9%。日本從韓國和東盟進口的稻米和小麥關稅稅率也很高,分別為53.85%和43.85%,且日韓兩國出口糧食對RCEP市場的依賴性也較高,因此,RCEP成員間實施農產品關稅減讓可能對日韓兩國的影響較大。在工業品方面,日本和韓國對RCEP其他成員進口關稅稅率顯著低于農產品,進一步削減關稅可能顯著擴大日韓兩國的農產品出口規模,但對其工業品出口影響很小。
目前,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與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稅水平已很低(2)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三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RCEP成員均已達成了雙邊自貿協定。由于篇幅有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RCEP其他成員的進口關稅稅率在正文中沒有展示,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RCEP成員間進一步實施關稅減讓,可能對這三個成員經濟影響并不大。
RCEP成員間降低進口關稅不但受其關稅的削減幅度影響,而且還受各成員各行業競爭力狀況的影響,下文分析各成員各種產品國際競爭力情況。鑒于本文研究的RCEP是一個統一的區域經濟體,為了計算的準確性,筆者采用RRCA(區域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RCA是一種拓展RCA(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它是區域內某國家(地區)產品出口額占該國家(地區)總出口額的比重與區域內該產品出口額占區域總體出口額比重之比,其表達式為:
(1)
RRCAij為區域r內i國家(地區)j類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xij表示RCEP內部i國家(地區)j類產品的出口額,Xij為i國家(地區)總出口額,xrj為產品j的區域總體出口額,Xrj為該區域總出口額。如果RRCAij≥1,那么表明區域內 i 國家(地區)j類產品的出口具有競爭優勢,數值越大意味著競爭優勢越顯著;如果0 利用公式(1),計算得到表6中RCEP成員間各類產品的RRCA值。在農產品方面,新西蘭的林產品、畜牧產品、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漁產品以及澳大利亞的畜牧產品、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稻米和小麥均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澳大利亞的其他作物、漁產品以及東盟的林產品也具有很強競爭優勢;澳大利亞的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東盟的稻米、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其他作物和漁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優勢。而中日韓三國農產品RRCA值均小于1,均不具有競爭優勢。RCEP成員國之間實施農產品關稅減讓,可能會擴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稻米和小麥等農產品對中日韓的出口規模。 表6 2019年RCEP成員國各產業的RRCA值 在工業品方面,新西蘭的肉制品和煙酒副食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日本的汽車等運輸設備,澳大利亞的礦產品、肉制品、煙酒副食,新西蘭的加工食品和木制品均具有很強競爭優勢;中國的皮革制品、紡織服裝、其他制造產品、精密儀器和電子設備,日本的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金屬及其制品,韓國的化工產品和汽車等運輸設備,澳大利亞的基本藥品和金屬及其制品、服務業,新西蘭的紙制品和出版物,東盟的礦產品、肉制品、加工食品、煙酒副食、木制品和服務產品均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結合RCEP成員各產業RRCA值與其關稅水平情況看,國際競爭力強的產品,其進口關稅水平通常較低。例如,韓國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皮革制品和紡織品,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化工產品、金屬及其制品、機械設備與汽車,中國從韓國進口的汽車等運輸設備以及中國從東盟的煙酒副食等產品均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這些產品的進口關稅水平較低。如果RCEP成員之間削減上述產品進口關稅,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擴大中國紡織服裝、皮革制品等產品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同時可能會擴大日韓兩國的化工產品與汽車等運輸設備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東盟的煙酒副食等優勢產品對華出口。 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1874)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論。該理論認為經濟活動中存在著這樣一套價格系統,一方面,該系統能夠使消費者都在既定價格下提供自己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并在各自的預算約束條件下購買產品來實現自身的消費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它使每個企業在既定的價格下購買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實現利潤最大化。此時,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會在該價格體系下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即一般均衡狀態,亦即市場出清)。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RCEP成員間關稅減讓所引起的生產和交易成本變化不但會導致這些經濟體內部商品和生產要素供求關系變化,還會通過國際市場與國際貿易的傳導作用,引起亞太集團內部及區域外國家(地區)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和供求關系變化,進而引起世界市場各種商品與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和數量變化,直到市場出清與供需關系出現新的均衡,從而得到對其自身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居民收入和消費、投資等方面影響。 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簡稱CGE模型)是由Johansen于196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經濟與政治等外生政策因素對一國或多國GDP、產出水平、社會福利水平、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進出口額和貿易條件等變量的影響。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模型是美國普渡大學Hertel于1997年設計的一種大型全球CGE模型。它通過構建單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消費與政府支出等行為子模型,然后通過國際貿易關系,將各種子模型連接成一個多國家、多部門的CGE模型。通過該模型可以測度自貿協定成員之間關稅減讓和貿易自由化等方面對一國或多國宏觀經濟和產業部門產出的影響。 為了與UNCTAD數據相匹配,本文參考Tillmann et al.(2019)與朱啟榮等(2020)的方法,將GTAP10原有的45個貨物產品部門合并為22個產品部門,并在其后加”并將GTAP模型中141個國家和地區劃分為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十國、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七個區域。同時,由于GTAP數據庫沒有緬甸的數據,因此,本模型設計中,東盟國家僅含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九個國家。 GTAP10模型的數據庫是以2014年為基準,為準確評估RCEP關稅減讓對各成員經濟的影響,本文利用 2019 年各國(地區)的GDP、人口、資本存量勞動力和貿易關稅等數據對GTAP10數據庫進行更新。具體的方法是采用Walmsley et al.(2000)、Walmsley(2002)和Yang(2011)動態遞歸的方法,在基準方案中的宏觀經濟閉合中,將技術變量與內生GDP變量交互,將模型數據庫中外生給定的各國家(地區)經濟(GDP)、資本存量、人口和勞動力(熟練與非熟練勞動力)等宏觀數據遞歸到2019年。2014-2019年GTAP各國(或地區)宏觀數據更新遞歸變化率見表7。 表7 2014-2019年各國(或地區)宏觀數據變化率(%) 為了提高分析的準確性,還需要將基準數據庫進行稅率的更新校準。由于前文RCEP各成員間的進口關稅稅率已經測得(見前文表4和表5),可直接用于GTAP10數據庫中關稅數據的更新。由此,本文將GTAP10數據庫中RCEP成員的相關數據更新至2019年。根據Sandrey et al.(2007)的方法,本文將遞歸更新后的數據庫重新導入GTAP主程序并進行一次基準模擬完成數據校準,校準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較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逐步取消締約方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實現締約方之間貨物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RCEP協議的重要內容。協定生效后,就貨物貿易而言,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RCEP有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重大階段性建設成果。為分別預測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RCEP協議在短期和長期內對各成員經濟的影響,本文設定了三種情景(Scenario),即S1、S2和S3。各情景的參數設定如下: S1(中美相互加征關稅的中美貿易摩擦情景):從前文對于中美貿易摩擦的文獻梳理發現,中美貿易戰對于世界各國,尤其是對中國的影響不可忽視。為準確預測中美貿易摩擦對于RCEP各成員的經濟影響,本文借鑒王孝松、武睆(2020)的方法(3)注:本文在王孝松、武睆(2020)的基礎上,根據歷次《中美加征關稅清單》將中美進出口貿易部門整理成本文需要的22個部門,并實施遞進、累積關稅減讓方案。,以中美貿易加征關稅時間軸為序,設計模擬中美兩國相互加征關稅的情景S1。中美貿易摩擦下中美相互加征關稅方案設計見表8至表10。 表10 中國對美具體產業加征關稅方案設計(%) S2(RCEP成員國間短期關稅減讓):中美貿易摩擦政策情景下(S1),RCEP成員間短期關稅減讓情景政策參數設定。在S1基礎上,根據前文分析的2019年RCEP成員間進口關稅結構和《RCEP協定關稅承諾表》對比發現,進口高關稅的產品,其競爭力較弱,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免受進口沖擊,各成員對其他成員這類商品的進口關稅在短期內減讓的幅度通常較小;進口關稅水平低的產品,通常其競爭力也較強,這些商品的關稅減讓承諾是易于實現的,短期內降稅幅度通常較大。 為了分析RCEP關稅減讓的短期經濟效應,本文根據《RCEP協定關稅承諾表》,對于短期內不同部門的降稅幅度設定如下:(1)對目前進口關稅稅率小于10%的非敏感部門,將其產品進口關稅降低100%,即實現零關稅;(2)對目前進口關稅稅率在10%-20%之間的輕度敏感部門,將其產品的進口關稅降低70%;(3)對目前進口關稅稅率在20%-30%之間的中度敏感部門,將其產品的進口關稅降低50%;(4)對目前進口關稅稅率高于30%的重度敏感部門,將其產品的進口關稅降低30%。短期內RCEP各成員國不同部門的降稅幅度如表11所示。 表11 短期RCEP各成員國不同部門的降稅幅度 S3(成員間實現零關稅的長期目標):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RCEP成員間實現零關稅長期目標的政策參數設定。根據《RCEP協定關稅承諾表》,各成員絕大多數產業將最終實現零關稅,據此設定情景S3。該情景是RCEP成員間將絕大部分產品(除去重度敏感部門)的進口關稅都降為0,重度敏感部門(如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部門)在2019年關稅水平基礎上降低30%,以模擬RCEP成員實現上述關稅減讓方案對各成員長期的經濟影響。 在GTAP模型中代入上文中的變量參數,得到了表12至表14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RCEP短期關稅減讓和長期零關稅對各成員的經濟影響。 表12 不同情景下RCEP各成員國宏觀經濟變動情況 表13 不同情景下中、日、韓三國產出變動情況(%) 表14 不同情景下澳、新、東盟三國(區域)產出變動情況(%)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1)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S1(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導致中國GDP和資本凈收益率分別減少0.05%和0.07%,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均降低0.05%,貿易條件惡化0.04,進出口規模分別縮小0.27%和0.16%;還導致凈出口增加13.78億美元,社會福利減少22.04億美元。由此看出,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宏觀經濟有一定負面影響,但其影響并不顯著。其原因是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規模(4)據商務部數據,2019年,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為歐盟,中歐進出口額為4.86萬億元,增長8%;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額為4.43萬億元,增長14.1%;美國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雙方進出口額為3.73萬億元,下降10.7%;中國對第四大貿易伙伴日本的進出口總額為2.17萬億元,增長0.49%。資料來源:http://www.mofcom.gov.cn。以及中國國內需求市場十分巨大,有效緩解了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S2(RCEP成員間短期關稅減讓)可能引起中國GDP和資本凈收益率分別提高0.11%和0.45%,還可能使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分別增加0.08%和0.07%,貿易條件惡化0.08,進出口規模分別增加2.21%和1.17%,凈出口減少165.57億美元,社會福利增加65.55億美元;這說明S2不但可以消除中美貿易摩擦對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資本凈收益率與進出口規模的負面影響,還可能將中國上述經濟指標由負轉正;因此,總體來看RCEP短期關稅減讓可以提升中國宏觀經濟效益,它能夠有效對沖中美貿易摩擦對于中國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S3(RCEP成員間實現零關稅長期目標)可能引起中國GDP和資本凈收益率分別增加0.11%和0.74%,還可能使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分別增加0.11%和0.14%,進出口規模分別增加3.69%和2.35%,凈出口減少171.74億美元,社會福利增加94.75億美元,但可能導致貿易條件惡化0.18。將S2和S3的經濟影響進行對比,可以發現,RCEP成員間長期實施零關稅制度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資本凈收益率與進出口規模,而且使中國的貿易順差進一步減少。其原因在于,削減進口關稅能夠降低中國進口商品的交易成本,進而提高居民實際收入和消費水平,同時,交易成本下降還能夠降低企業的進口和生產成本,進而能夠提高企業的資本凈收益率。但由于RCEP關稅減讓導致我國進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導致中國凈出口進一步減少,致使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但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程度并不大。 (2)對RCEP其他成員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S1(中美貿易摩擦)可能使RCEP其他成員的GDP、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社會福利、資本凈收益率和進出口規模均有所增加,其貿易條件也得到改善。其原因在于,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貿易轉移效應的存在使得中美出口轉向RCEP其他成員,進而提升RCEP其他成員宏觀經濟效益。 S2(RCEP成員間短期關稅減讓)可提高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但可能降低新西蘭和東盟的上述四個方面的宏觀經濟效益;RCEP成員間短期關稅減讓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國、韓國、澳大利亞和東盟的資本凈收益率,改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貿易條件,有助于擴大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東盟的出口規模,還有助于擴大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東盟的進口規模;此外,RCEP成員間短期關稅減讓還可能擴大日本和新西蘭的凈出口規模,但可能會降低新西蘭和日本的資本凈收益率,惡化中國、新西蘭和東盟的貿易條件,還可能導致澳大利亞的出口減少,并使新西蘭的進口減少,還可能導致中國、韓國、澳大利亞和東盟的凈出口規模減小。 S3(RCEP成員間實現零關稅長期目標)可能進一步提高各成員的資本凈收益率、進出口規模,還有助于改善新西蘭的貿易條件,使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三國的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對新西蘭的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和消費具有正面影響,但可能對東盟這四個方面的經濟效益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惡化中國和東盟的貿易條件,縮小各成員的凈出口規模。綜合來看,RCEP成員間實施關稅減讓有助于提高各成員多種宏觀經濟效益,如果RCEP成員間能夠實現零關稅長期目標,則對各成員宏觀經濟的積極影響將會更加顯著。 2.對產業部門產出(產量)影響 (1)對中國產出的影響 ①對中國總產出的影響。S1(中美貿易摩擦)可能使中國總產出水平減少0.06%,S2(RCEP短期關稅減讓)與S3(RCEP成員間實現零關稅長期目標)可能使中國總產出水平分別提高0.51%與0.57%。這說明,RCEP關稅減讓可以完全消除中美貿易摩擦對于中國總產出的負面影響,且伴隨關稅減讓幅度的不斷加大,中國總產出提升的幅度也不斷增加。其原因在于:上文的研究表明各成員實施關稅減讓,使中國居民消費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引起國內需求增加,同時貿易成本的降低使得中國出口規模擴大,這兩方面均有助于提高中國總產出水平。 ②對中國各部門產出的影響。S1(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導致我國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8個部門的產出減少,但會使油糖作物及其成品、林產品等13個部門產出增加。S2(RCEP短期關稅減讓)能夠消除中美貿易摩擦對于中國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7個部門產出的負面影響,使這些部門產出有所增加,還有助于提高漁產品與加工食品等4個部門產出水平,其中,紡織服裝產出增加幅度最大,為0.87%;但同時導致林產品、礦產品、煙酒副食等11個部門產出減少,其中,化工產品受到的沖擊最大,其產量減少0.96%。這說明,RCEP關稅減讓有助于中國發揮部分產業(如紡織服裝、皮革制品等)貿易競爭力優勢,且綜合來看其對于中國產業水平的正面影響要大于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有助于緩解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產業部門帶來的不利影響。 S3(RCEP成員間實現零關稅長期目標)能夠消除RCEP短期關稅減讓對于中國煙酒副食產出的負面影響,還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7個部門的產出水平,但可能導致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畜牧產品、林產品、礦產品等13個部門受到沖擊,其中汽車等運輸設備受到沖擊最大,其產出可能降低1.62%。 (2)對RCEP其他成員產業產出的影響 ①對日本各部門產出(產量)的影響。S1可能引起日本化工產品和汽車等運輸設備產出增加,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17個部門產出減少。S2能夠完全消除S1對于油糖作物及其成品、其他作物等6個部門產出的負面影響,并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日本化工產品和汽車等運輸設備產出,但還可能造成日本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畜產品與紡織服裝等14個部門產出受到沖擊。S3可消除S2對于日本礦產品、煙酒副食和化工產品產出的負面影響,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日本汽車等運輸設備產出,但還可能會使日本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以及其他作物等18個部門產出受到沖擊。 ②對韓國各部門產出(產量)的影響。S1可能使韓國紡織服裝等5個部門產出增加,但可能導致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12個部門產出減少。S2可能引起韓國的林產品、其他作物、加工食品等7個部門產出增加,但可能導致其稻米、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畜牧產品等15個部門產出減少。S3有助于增加韓國的林產品、其他作物、紡織服裝等5個部門產出,但會減少S2對其精密儀器和電子設備產出的正面影響,還可能導致稻米、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以及畜產品等13個部門受到沖擊,使這些部門的產出下降。 ③對澳大利亞各部門產出(產量)的影響。S1可能引起澳大利亞的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等4個部門產出增加,但可能導致其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其他作物等14個部門產出減少。S2可能引起澳大利亞的稻米和小麥、畜產品、林產品、漁產品等6種產品產量增加,但可能導致澳大利亞的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其他作物等16個部門受到沖擊。S3可能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澳大利亞的稻米、小麥、畜產品和漁產品等6個部門產出水平,但可能導致其蔬菜和水果及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其他作物等16個部門受到沖擊,使這些部門的產出下降。 ④對新西蘭各部門產出(產量)的影響。S1可能引起新西蘭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等4個部門的產出增加,導致其稻米、小麥等12個部門產出減少。S2可能使新西蘭稻米、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紡織服裝等20個部門產出增加,但可能導致機械設備和汽車等運輸設備受到沖擊,使其產出下降。S3可能有助于提升新西蘭的稻米、小麥以及畜牧產品等5個部門的產出水平,但可能導致其蔬菜、水果與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其他作物、紡織服裝等17個部門受到沖擊,使這些部門產出下降。 ⑤對東盟國家各部門產出(產量)的影響。S1可能引起東盟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等4個部門產出增加,但可能導致其稻米和小麥等12個部門產出減少。S2可能引起東盟稻米和小麥、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等12個部門產出增加,但可能導致油糖作物及其成品、其他作物、畜產品、紡織服裝等10個部門受到沖擊,使這些部門產出出現下降。S3可能使S2對東盟的皮革制品、機械設備、其他制造產品產出影響轉負為正,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其稻米和小麥、林產品等8個部門產出水平,但可能導致其蔬菜、水果與干果、油糖作物及其成品等11個部門受到沖擊,使這些部門的產出減少。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除了RCEP,全球另外三大FTA分別是歐盟(EU)、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美墨加協定(USMCA)。歐盟是迄今為止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基于各成員國趨同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文化基礎,數十年間歐盟便實現了完全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水平,零關稅水平達到99%;CPTPP是RCEP簽署前亞洲最大自貿協定,其保留了TPP的高水平和高標準自由化規則:“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除金融服務行業和電信行業外,其余行業按照一般自由化措施予以全方位開放,使其零關稅水平達到99%(其中日本達95%);在USMCA協定中,農產品維持零關稅,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開放水平,墨西哥和加拿大提高零關稅貨物的“最低減讓標準”,使得美墨、美加貿易規模擴大,同時較大程度減少關稅,使USMCA零關稅水平達到95%。上述三大FTA的貿易自由化程度均高于RCEP,但從全球價值鏈三大核心——北美、歐洲、東北亞情況來看,EU 和USMCA分別為北美和歐洲區域內貿易建立了制度框架。RCEP首度將亞太地區各國和各地區(尤其是中日自貿協定的突破)納入到了同一個框架,為各成員開展經貿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還對亞太國家疫情紓困,促進區域競爭力,挖掘亞太經濟市場潛力,重構區域價值鏈具有很大促進作用。此外,RCEP的落地為我國加入CPTPP創造了成熟的客觀條件。RCEP 側重傳統貨物貿易,而CPTPP則囊括服務貿易、數據流動、高科技等自由化標準更高的新業態領域,積極加入CPTPP 將有利于促進我國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在外部壓力下倒逼國內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余淼杰、蔣海威,2021)。 1.首先,中國蔬菜和水果及干果、畜牧產品、林產品、肉制品的競爭力低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其次,中國漁產品國際競爭力低于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同時中國化工產品、汽車等運輸設備國際競爭力低于日本、韓國和東盟;再次,中國煙酒副食國際競爭力低于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RCEP成員間的關稅減讓可以使中國上述產品在RCEP其他成員市場競爭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2.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宏觀經濟和產出具有不利影響,RCEP成員間的關稅減讓不但可以顯著提高中國GDP與社會福利等宏觀經濟效益,還能夠消除中美貿易摩擦對于中國稻米、小麥、蔬菜、水果和干果產生的負面影響,總體上能夠消除中美貿易摩擦對于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3.RCEP成員間短期關稅減讓有助于提高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東盟總產出水平,還有助于提升中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四國的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有助于提高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東盟的資本凈收益率,還有助于改善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條件,可擴大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東盟的出口規模與擴大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東盟進口規模。 4.從長期來看,RCEP成員間實現零關稅制度有助于提高各成員總產出水平,也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各國的GDP、社會福利、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還能夠提高各成員國的資本凈收益率,擴大各成員國進出口規模。 1.維護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化,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RCEP各成員出口對于RCEP市場的依存度均很高,各成員國多數出口產品對于RCEP市場依存度在50%以上;我國出口貿易對于RCEP市場的依存度也在25%以上,其中,我國果蔬、林產品等產品出口到RCEP市場的數額占我國同類產品出口額的半數以上,因此,我國應通過關稅減讓,擴大進口等方式來推動實現RCEP成員間貿易自由化,加強與亞太地區的貿易關系,建立互利共贏的亞太經濟共同體,促進亞太經濟發展與繁榮。 2.擴大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減少RCEP關稅減讓對我國經濟沖擊。通過改善投資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和提高投資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措施,優化投資營商環境,促進國內投資,同時,通過需求側改革,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促進居民消費,進而增加我國經濟內循環動力(5)2020年12月11日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 “擴內需”的重心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這與“雙循環”背景一脈相承。資料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256086557344275& wfr =spider&for=pc.。此外,RCEP關稅減讓可能沖擊國內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金屬及其制品等產業,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這些行業失業人員的生活保障制度和就業技能培訓工作,鼓勵和支持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自主創業,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以減少RCEP建立對這些行業的沖擊。 3.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一方面,RCEP成員間關稅減讓有利于降低各成員間的貿易成本,促使中國與成員國之間展開產業合作與轉型,進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我國與日韓開展高新技術產品合作與引進(如芯片和機電產品),抓住進入區域價值鏈上游的機遇,利用好全球價值鏈帶來的經濟福利(馬濤、徐秀軍,2021;徐邦棟、李榮林,2020)。這也啟示我們,RCEP將會加快亞太地區區域價值鏈的重構,中國應積極完成區域價值鏈貿易和分工結構的優化(6)亞太價值鏈重構新格局指的是:未來中日韓發展高端技術產業占據價值鏈上游,東盟國家依賴本地區廉價勞動力優勢承接中國勞動力密集的低端制造業,占據價值鏈中游,澳新依靠資源稟賦優勢占據價值鏈下游。(周曙東、鄭建,2018;戴翔、宋婕,2021);另一方面,本文研究表明,RCEP關稅減讓可能沖擊中國精密儀器和電子設備、機械設備等制造業,其原因在于,日本和韓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會沖擊中國高端制造業等技術密集型產業,而東盟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將會沖擊中國中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進而使中國外貿面臨“兩頭競爭,中間擠壓”的挑戰(7)中國“兩頭競爭,中間擠壓”局面指的是中國與日韓存在較大技術差距,受到日韓高新技術的擠壓,澳新在鐵煤等礦產資源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將會擠壓中國的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而東盟憑借自身勞動力優勢將會擠壓中國的中端制造業。。為此,我們還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我國應重點保護和扶持農產品等競爭力較低的行業,運用好WTO的“綠箱”政策,支持和穩定農業發展;另一方面,對于紡織服裝、皮革制品、精密儀器和電子設備等競爭力較強的制造業,其工業總產值和出口規模雖然很大,但其技術水平和經濟附加值均較低,應努力促進國內制造業技術進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提高我國貿易利益(趙蓉等,2019)。
四、RCEP關稅減讓政策對各成員國經濟的影響
(一)理論分析
(二)模型選擇

(三)情景設定


(四)RCEP成員國間關稅減讓對各成員經濟影響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