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醫院,江蘇 淮安)
前置胎盤是造成妊娠晚期出血的危險因素,是在妊娠期階段最常見的危重并發癥之一,一旦出現前置胎盤不良妊娠情況,隨著子宮下段不斷伸展,出血的癥狀會反復發生,并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出血量會越來越多,出血次數也會越來越頻繁[1]。在制定治療方案的時候務必要充分考慮出血情況,如此才能確保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為探究總結前置胎盤患者的臨床基本特征,研究出更有效的臨床診療方式,本文特選取40例患者展開分組探討,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前置胎盤患者,所有入選參與研究的患者皆符合前置胎盤的臨床診斷標準[3],妊娠期皆超過28周。將40例患者按照病情兇險程度劃分為兇險組15例和非兇險組25例。其中,兇險組患者的年齡皆處于25~40歲,平均(34.26±5.04)歲,非兇險組患者的年齡皆處于26~42歲,平均(34.76±5.95)歲。兩組患者對比基本病例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檢查,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皆未患有其他嚴重的心腎功能障礙疾病,無精神疾病史,所有患者及家屬皆知情并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承諾會全力配合整個研究流程,本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會研究批準。
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確認患者的年齡、妊娠周期、生產次數、是否做過人工流產等,是否在妊娠期出現陰道出血的癥狀,出血量和出血次數都需要做詳細了解。將以上信息作為患者的個人病歷檔案存檔。之后對每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通過B超對患者子宮位置進行全方位掃描,觀察子宮壁、胎先露部、胎盤和宮頸的位置,并根據胎盤和宮頸內口的關系,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
(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特征,以此作為臨床分析診斷前置胎盤的重要依據。
(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診斷準確率和漏診誤診率,以術后檢查結果為診斷標準。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非兇險組,兇險組患者中高齡產婦、多次剖宮產和多次流產的產婦更多,妊娠晚期出現大量陰道出血的現象,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臨床特征對比[n(%)]
經術后檢查得知,兇險組中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占4例,部分性前置胎盤占7例,邊緣性前置胎盤占4例;非兇險組中完全性前置胎盤患者占6例,部分性前置胎盤占12例,邊緣性前置胎盤占7例。通過超聲檢查結合臨床特征分析,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皆為較高,誤診漏診率均較低,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診斷準確率和漏診誤診率對比[n(%)]
前置胎盤是妊娠期的嚴重并發癥,主要是指在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邊緣或者完全覆蓋整個宮頸內口,且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一種不良妊娠現象[4]。在產科臨床中,它是導致產時及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會極大程度地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5]。對此,必須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治療方案的制定需依靠科學的診斷依據,而有效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6]。由此可見,對前置胎盤進行臨床分析的重要性。
在臨床中,前置胎盤的出血具體表現主要根據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完全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較早,反復出血次數較多,出血量也較大,邊緣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較晚,出血量也較少,而部分性前置胎盤的出血時間和出血量介于以上兩種之間[7]。完全性前置胎盤的出血情況最為嚴重,可能導致患者失血過多發生休克,對母體和胎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8]。對此,必須要通過臨床診斷來確定前置胎盤的類型,如此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療方案。根據研究結果來看,相較于非兇險組,兇險組患者中高齡產婦、多次剖宮產和多次流產的產婦更多,妊娠晚期出現大量陰道出血的現象,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超聲檢查結合臨床特征分析,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皆為較高,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前置胎盤的患者的明顯臨床特征為妊娠晚期無痛性無誘因發生陰道出血,出血量隨著病情發展的程度變化,通過超聲診斷結合臨床特征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有助于制定對應有效的治療方案,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