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西霞
(山東泰安解放軍第960醫院,山東 泰安)
在骨科的臨床治療中,普遍常見的創傷為下肢多發性骨折,該創傷給患者機體造成了嚴重損傷,并在患者受到創傷時會伴有休克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患者的機體因為組織器官失血過多和微循環灌溉不足,導致出現缺氧或缺血情況,繼而促使患者陷入休克狀態[1-2]。如果患者出現休克后,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那么患者會面臨嚴重的死亡風險。我院為探討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行急診護理方法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5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齡25~60歲,平均(41.15±5.35)歲。對照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26~60歲,平均(40.25±5.5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全面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等。
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實施急診護理:(1)現場救護:如患者是在醫院以外的地方發病,醫護人員趕至現場后應首先實施以下行為:現場急救的原則為首先保障患者的生命,后保護患者機體的系統功能損耗,要嚴格分清輕重緩急的先后順序。(2)首先先幫助患者脫離危險環境,然后解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松開患者衣領,采用側臥位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清除口腔異物,實施加壓包扎和抬高傷處來處理活動性出血,實施排氣減壓,實施無菌敷料封口處理創傷性氣胸,采用無菌包包好斷肢,外套塑料袋,放置冰塊在斷肢處,處理部分外漏創口,給予輸液、擴容等抗休克處理。(3)轉運救護:根據患者傷情情況,采用仰臥式或側臥式體位,通常情況下胸部傷害采取半臥位,顱腦外傷采取側臥位。搬運時要嚴格注意,讓患者處于平臥位,以3~4人的擔架抬出,需要嚴格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4)急診室救護:給予患者抗休克救助,迅速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補充適合的血容量,進而實施加壓輸液。采用抬高患肢和加壓包扎創口的方式控制出血,采用迅速封閉開放性氣胸傷口和快速穿刺引流張力性氣胸的方法處理胸部傷口,為防止患者顱腦損傷惡化,應采用高滲液預防腦水腫,盡快實施輸血和手術處理患者腹部內傷。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數據經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中外傷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都屬于多發癥狀,導致患者產生休克的主要原因在于缺氧或缺血,所以在對患者實施急診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補充患者的供氧量和血容量。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科技力量不斷增強,工業建設不斷增多,這導致下肢多發性骨折傷害發生的幾率與日俱增[3]。在患者遭受創傷的同時,無可避免的會發生大出血現象,大量失血會讓患者出現休克現象,如果患者受到的創傷屬于復合傷,會對于患者全身病理和生理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可能導致其死亡。急診護理通常對于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針對這類患者必須充分結合急救護理和常規護理同時展開救治,從而在短時間內抑制住患者的傷情,盡快轉送醫院,而常規護理遠遠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好這么嚴重的創傷,所以醫院等機構務必要嚴格培訓有關急診人員,從而更好的提高護理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25例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實施急診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急診護理分為現場急救、轉運急救和急診室急救等,首先要明確急診護理的核心要點,首先要保障患者處于正常生命狀態,而后才給予器官功能的急救,在急救的過程中牢記此條原則,萬萬不能搞錯了順序,一旦順序顛倒,很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其次,現場救護首先要將患者帶離危險環境,進而解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可以采取松開患者衣領,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之后醫護人員應該盡快處理患者呼吸道中的異物,保持呼吸道順暢,之后處理活動性出血,可以采取加壓包扎和抬高傷處來緩解機體出血現象。要針對患者的創傷性氣胸的情況實施針對性解決措施,如患者屬于張力性氣胸,可以采取排氣減壓的方式處理,如果患者屬于開放性氣胸可以采用無菌輔料封口[5]。要充分保護好斷肢,應用塑料袋外套患者傷口,用無菌包包好,周圍放置冰塊,嚴謹處理傷口的外漏部分,并進行抗休克處理,如進行擴容或止血等。在搬運患者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平穩,通常采用仰臥體位,并由4個人同時搬運。而處于急診室中時,應盡快給患者建設靜脈通路,實施加壓輸液,補充患者流失的血容量,為預防患者顱腦損傷惡化,應給予高滲液,及時給予患者輸血、抗休克和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給予下肢多發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急診護理,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