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曲宗,扎珍,白央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皮膚科,西藏 拉薩)
日光性皮炎是正常皮膚過度接受UVB后產生的一種急性炎癥反應,又稱為日曬傷,患者出現炎癥處的皮膚會表現出紅斑、水腫、水皰和色素沉著、脫屑等癥狀,并且還會伴有強烈的刺痛感[1]。而高原地區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紫外線極其強烈,旅居在高原的地區的人如果沒有做好防護,相比于低海拔地區更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2]。本研究探究采用保濕劑對高原地區的日光性皮炎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基礎上的額外治療,以探究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醫院皮膚科接受拉薩地區的80例的日光性皮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兩組,每組40例,且各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年齡16~56歲,平均(36.45±2.41)歲,男14例,女26例,日光性皮炎均為為輕中度;患者中民族為漢族者33例、藏族者5例、回族者2例;職業為營業員、辦公室職員等室內工作中的患者有31例,職業為司機、農民等室外工作者的患者有9例,不存在牧民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16~56歲,平均(36.29±2.50)歲,男17例,女 23例,日光性皮炎均為輕中度;患者中民族為漢族者32例、藏族者6例、回族者2例;職業為營業員、辦公室職員等室內工作中的患者有30例,職業為司機、農民等室外工作者的患者有10例,不存在牧民患者,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的對比上無顯著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選取患者身上相同部位、相同面積的創面皮膚作為對比,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常規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創面處進行消毒處理、冷敷,外用地奈德乳膏,給與抗組胺藥治療,癥狀較重者給與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及對癥止痛等治療,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研究組接受與對照組相同的常規治療,并額外采用保濕劑進行屏障功能修復:統一采用透明質酸修護生物膜(薇諾娜),用藥前外用,2次/d。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皮損愈合、恢復期疼痛、瘙癢情況、色素沉著等情況。
疼痛等級共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①重度疼痛:患者創面劇烈疼痛,必須使用鎮痛藥物緩解痛感,否則患者無法忍受,嚴重影響正常作息;②中度疼痛:患者創面出現明顯的痛感,睡眠會受到一定的干擾;③輕度疼痛:創面部位有間斷的痛感,但是可以忍受,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④無疼痛。
創面恢復情況使用創面愈合率和愈合總時間作為觀察指標。其中創面愈合率=(總創面面積-用藥后創面面積)/總創面面積×100%。
使用SPSS 21.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經過治療1 d后,研究組中出現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對比[n(%)]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6 d、12 d以及18 d的創面愈合率均顯著大于對照組患者,且痊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對比(±s)
組別創面愈合率(%) 痊愈時間(d)6 d 12 d 18 d研究組(n=40)26.57±5.71 79.55±4.72 96.44±2.4315.45±3.76對照組(n=40)18.41±3.98 56.74±3.18 84.64±7.7921.92±4.52 t 7.415 25.348 9.146 6.960 P 0.000 0.000 0.000 0.000
在治療后,研究組共1例出現色素沉著,色素沉著率為2.5%,對照組共7例出現色素沉著,色素沉著率為17.5%,研究組色素沉著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91,P=0.027)。
日光性皮炎又被稱為“日曬傷”,顧名思義就是皮膚暴露在紫外線強烈的陽光下受到的傷害,屬于一種急性炎癥反應,發病部位多出現于缺乏衣物覆蓋的臉部、頸部、手臂以及肩背等部位[3]。日光性皮炎發病原因是因為陽光中強烈的紫外線與患者皮膚發生光毒性反應所造成的,通常可以分為光毒性皮炎和光變應性皮炎。大多數日光性皮炎患者的創面皮膚會出現燒灼感,并伴有紅腫、觸壓過敏的癥狀,也有少量患者會表現出更為嚴重的眼花、頭痛、惡心等全身癥狀,在創面開始愈合后還會存在色素沉著、瘢痕等痕跡[4]。
處于同一緯度下的高原相對于平原具有更長的日照時間,并且由于大氣、云層等原因的印象,高原地區陽光中紫外線的強度也相對于平原明顯要強,即使皮膚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暴露在陽光下,也很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5]。西藏年日照時數在中國是最長的地區,且海拔較高,導致陽光中紫外線強度非常高,但是在本研究中患者多為漢族且室內工作者人數占比大,主要是因為藏族同胞以及室外工作者常年在高原地區工作生活,皮膚黑素化程度高,導致不易患上日光性皮炎,這也是本次研究對象中未出現牧民患者的原因之一[6]。另外由于女性雌激素分泌相比男性較多,皮膚相對更為柔嫩,且多數女性為室內工作者,導致女性更容易在陽光的照射下患上日光性皮炎[7]。通常輕度的日光性皮炎不需要采用醫療手段進行干預,曬傷部位會在短時間內自行恢復;而中重度日光性皮炎就需要進行醫療干預,通常治療使用的藥物為氧化鋅軟膏或者爐甘石洗劑,如果患者出現疼痛、惡心等全身性癥狀,還會使用抗組胺藥物或者類固醇類藥物[8]。潤膚劑不僅可以阻止水分蒸發,還能修復受損的皮膚,減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從而減少疾病的發作次數和嚴重度,而透明質酸修復生物膜所含透明質酸屬于天然保濕因子,是創傷愈合細胞的外基質,可以對皮損部位起到保濕利修復的作用,而且能對外界細菌和致敏原等起到隔離作用,保持皮損創面的濕潤,從而降低炎癥反應發生,使皮膚屏障功能得以恢復。
研究結果顯示,在經過治療1 d后,研究組中出現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6 d、12 d以及18 d的創面愈合率均顯著大于對照組患者,且痊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在治療后研究組共1例出現色素沉著,色素沉著率為2.5%,對照組共5例出現色素沉著,色素沉著率為12.5%,研究組色素沉著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日光性皮炎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透明質酸修復生物膜進行治療具有優異的效果,加速創面愈合,減輕患者疼痛、減少色素沉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