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娜,王藹明,王瑩
(內蒙古民族大學臨床醫學院,內蒙古 通遼)
改革開放至今,國內孕婦的營養情況受到高度關注,因經濟狀況促使孕婦缺少營養的情況逐漸減少[1-2]。由于孕婦缺乏營養膳食方面的知識,導致自身無法攝取均衡的營養,從而大量引發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并發癥,具體情況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20年1~12月就醫于內蒙古林業總醫院的62位脂代謝出現異常的孕婦,通過孕婦在孕期過程中是否展開飲食指導,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人數為32位,對照組人數為30位。以下是排除標準:①缺乏完整的臨床病癥資料;②患有免疫系統、合并結締組織病以及其余會對血脂產生影響的病癥。以下是納入標準:①就醫期間孕婦對門診孕產婦保健手冊進行建立。觀察組孕婦,平均年齡(26.46±2.89)歲;妊娠之前的體質量指數為19.20~25.79 kg/m2,平 均(22.89±0.78)kg/m2;懷 孕 時間為38.04~42.11周,平均(39.04±1.01)周。對照組孕婦,平均年齡(26.53±3.01)歲;妊娠之前的體質量指數為18.76~25.77 kg/m2,平均(23.01±0.89)kg/m2,懷孕時間為38.12~42.15 周,平均(39.16±1.13)周。對比兩組孕婦的資料后可知,差異不大,具備可比性。
對觀察組的孕婦開展飲食指導,主要內容是食品間的搭配、熱量、性能等;定期為孕婦講解膳食搭配的具體方法,引導孕婦養成多樣化的飲食習慣。引導對照組的孕婦進行定期檢查與護理,主要檢查空腹血糖、血常規、肝腎功能等,護理時主要進行生活、膳食、運動等方面的講解。門診應該設計食物成分表格,對孕婦攝入的膳食纖維、能量、脂質與蛋白質進行記錄,與國內營養學會提供的飲食指南進行比較,從而完成合理的調整。除此之外,可以根據孕婦的體質決定具體攝入含量,例如,18.5 kg/m2≤BMI<24.9 kg/m2的孕婦,可以攝取1800~2100 kcal/d;BMI≥24.9 kg/m2的偏胖孕婦,可以攝取 1500~1799 kcal/m2;BMI<18.5 kg/m2的孕婦,可以攝取2000~2300 kcal/d。醫院應該對食物的脂肪與蛋白質比例進行嚴格把控,確保脂肪在25%~30%,蛋白質在15%~20%,攝取的不飽和脂肪酸應該在7%之內。為孕婦提供富含葉酸和維生素的食物。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孕婦孕周在32周,產婦分娩之前抽取3~5 mL的靜脈血,運用全自動生活剖析儀器對血液中的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數值進行檢驗。對產婦發生貧血、妊娠糖尿病早產、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等妊娠并發癥的概率進行統計。新生兒主要會出現窒息、低血糖、巨大兒的情況。血糖<2.2 mmol/L是判斷新生兒是否低血糖的標準。出生1 h之內體重>4000 g的嬰兒,即巨大兒。
剖析數據信息時可以運用SPSS 23.0軟件,用均數±標準差(±s)代表計量數據,用t表示檢驗,用率(%)代表計數數據,運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別存在統計學含義。
對比兩組孕婦32周時血脂內的LDL-C、TC、TG和HDL-C數據發現,差別缺乏統計學含義。對比孕32周,產婦分娩之前的HDL-C數值上升,TG、TC數值下降,具備統計學含義。觀察組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相比,分娩之前的HDL-C數值較高,TG、TC數值較低,存在統計學含義。分娩之前兩組孕婦的LDL-C數值缺乏統計學含義,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孕婦TG、TC的比較(±s)

表1 兩組孕婦TG、TC的比較(±s)
組別 例數TC TG孕32周 產前 孕32周 產前觀察組 32 4.11±0.78 2.12±0.45 6.33±1.45 4.12±1.28對照組 30 4.12±0.75 3.96±0.51 6.35±1.42 5.78±1.39 t 0.051 15.086 0.055 4.896 P 0.959 0.000 0.957 0.000
表2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HDL-C、LDL-C指標(±s)

表2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HDL-C、LDL-C指標(±s)
組別 例數HDL-C LDL-C孕32周 產前 孕32周 產前觀察組 32 1.33±0.45 1.62±0.37 2.78±0.48 2.45±0.36對照組 30 1.34±0.44 1.40±0.39 2.75±0.50 2.69±0.49 t 0.088 2.108 0.241 2.208 P 0.930 0.039 0.810 0.031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的發生妊娠并發癥的概率可知,差別缺乏統計學含義,詳見表3。

表3 兩組妊娠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對比兩組孕婦的新生兒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可知,缺乏統計學含義。觀察組產生1例新生兒低血糖;對照組出現1例新生兒低血糖,3例巨大兒,沒有窒息病例出現。
孕婦的身體情況與營養攝取量會對自身的妊娠結果與胎兒產生巨大影響。通過探究可以了解到,產婦營養攝入過多或不良都會促使新生兒出現心血管、發育緩慢、發育受損和肥胖等方面的疾病[3]。懷孕期間產婦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會導致自身發生營養性水腫、貧血或骨質軟化癥等疾病,除此之外,流行病學材料上提出,孕婦在營養攝取缺乏均衡性的情況下,更容易患妊娠糖尿病、貧血、鈣缺乏癥等疾病[4-5]。快速發展的生活條件導致國內群眾發生血脂疾病的概率顯著提升,高達18.6%[6-7]。HDL-C數值比正常數據低、但是TC、TG數值比正常數據高的時候,表明血脂出現異常情況。相關資料表明,飲食合理的情況下,可以導致血脂數據趨向正常[8-9]。
通過本次探究可以了解到,觀察組的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的概率是3.13%,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為零,因此,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這是因為對照組的孕婦在飲食方面存在不恰當性,過量攝取營養與能量,自身無法有效吸收這部分營養,從而引發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為孕婦制定孕期膳食指南,對合理的膳食搭配進行講解,引導孕婦養成多樣化飲食的習慣。除此之外,通過設計食物成分表格,對產婦每日攝取的膳食纖維、能量、脂質和蛋白質進行記錄,與國內營養學會提供的飲食指南相比較,改進食物成本表格內容,同時根據產婦的體質來決定具體的營養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