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美,楊瑞東,馬超群
(1.山東省青州市經濟開發區衛生院,山東 青州;2.山東省青州市東夏中心衛生院,山東 青州;3.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院,山東 青州)
腦梗死是一種在臨床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治療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是腦卒中的一種。而在腦梗死類相關疾病中,急性腦梗死占據較大的一部分比重,它的發病突然,且病情進展快,會造成患者的神經功能受到損害,從而會嚴重阻礙患者的正常生活[1]。隨著人們年齡的增加,腦梗死更容易發病,因此,在腦梗死類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最常見的就是中老年類的患者。從最近幾年來看,我國的急性腦梗死類疾病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且由于這種疾病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產生傷害,從而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由于治療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性,疾病在經過治療后重復發作的幾率較大,因此,在該病的治療方法還需要進行更多方向的探索[2]。從以往的治療效果來看,在急性輕度腦梗死的治療中,僅采用單一藥物進行治療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治療的有效性并不是很高,因此需要找到新的治療方法[3]。在本次對我院收治的急性輕癥腦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我們使用了一種聯合給藥的治療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詳細情況如下。
選擇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內科進行治療的急性輕度腦梗死患者150例,將所有確診并入院治療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患者的詳細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資料(n,±s)

表1 患者的一般資料(n,±s)
組別 n性別 年齡(歲)平均年齡(歲)男女對照組 75 42 33 41~75 64.3±4.8聯合組 75 40 35 43~74 64.1±5.1總數 150 82 68 41~75 65.1±4.3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患者每天1次,口服阿司匹林,每次0.1 g,連續進行4周的治療;聯合組的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的基礎之上采用氯吡格雷進行治療,患者每天1次,口服氯吡格雷,每次75 mg,同樣進行為期4周的治療。
治療效果評價:若患者的情況得以恢復,神經功能等恢復良好,可以自行活動則評價為顯效;若患者的身體功能有所改善,但仍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進行活動,神經功能并沒有完全恢復,則評價為有效;若患者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改善,有些患者還出現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現象,則評價為無效。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通過Barthel評分、NIHSS評分來評定,通過靜脈取血來分析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情況。
臨床治療過程中所得到的數據全部采用統計學相關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分析,經t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分析在治療后患者的恢復情況發現,聯合組效果更好,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聯合給藥組患者的評分改善更多且血小板聚集情況降低,詳情見表3。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評分、NIHSS評分以及血小板聚集情況(±s)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Barthel評分、NIHSS評分以及血小板聚集情況(±s)
組別 n Barthel評分 NIHSS評分 血小板聚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7562.14±6.2177.21±4.318.75±3.123.07±1.6760.21±9.1113.75±4.67對照組 7562.32±5.7865.25±4.448.68±3.075.77±2.1359.81±9.5131.54±4.31
急性輕癥腦梗死是一種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疾病,它的發病會造成人神經功能的損傷,從而產生偏癱、殘疾等長期的癥狀,治療起來也較為困難。同時,該病發病時還伴隨著血小板凝聚的現象,產生動脈斑塊不穩定等的情況,在治療過后容易復發,因此臨床治療該類疾病時,常采用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進行治療[4]。但在大多數的臨床治療中,常常僅采用單一的藥物進行治療,而單一藥物療效有限,且局限性較大,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所得到的治療效果并不是很顯著,達不到期望的要求。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方法,提高治療的效果就非常重要。
阿司匹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藥物,在急性輕癥腦梗死的治療中也較為常用,它對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它并不能完全抑制已經處于活化狀態的血小板,也不能對COX相關通路產生影響,不利于患者的恢復,因此,其治療效果也并不是十分顯著[5]。而氯吡格雷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述過程,從而有助于病情的康復。兩者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很好的進行互補,從多方向改善患者在疾病過程中的血小板聚集情況,從而改善患者的情況,減輕患者的痛苦,給患者帶來康復。
本次治療的數據結果也顯示出這一情況。聯合用藥的效果更好,而且,聯合用藥患者的評分水平恢復的好,且血小板凝聚情況明顯改善。由此看來,聯合用藥對該病的治療更有效果,在有足夠多數據的支持下,建議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合給藥這種治療方法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