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吉林市化工醫院,吉林 吉林)
臨床上,冠心病還被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顧名思義,它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疾病病因比較復雜,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目前用于治療該疾病的藥物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2]。藥物治療目的是使患者體內出現的血小板異常性積聚得到控制,減輕患者臨床癥狀[3]。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19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觀察,分析氯吡格雷藥物在治療冠心病上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95例,男性46例,女性49例,年齡42~78歲,平均(54.4±11.5)歲;病程1~6年,平均(4.2±1.3)年;觀察組患者95例,男性48例,女性47例,年齡41~76歲,平均(52.3±10.8)歲;病程2~7年,平均(4.5±2.1)年。對比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患者均被臨床診斷為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所有患者均先進行常規治療,所使用藥物主要有硝酸脂類擴血管藥物和他汀類藥物。
對照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035),具體用法為 1次 /d,1粒(100 mg)/次,共服用2個月。
觀察組患者使用硫酸氯吡格雷片(生產廠家: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規格:25 mg),具體服用方法為1次/d,2粒/次,共服用2個月。
兩組患者在服用期間做好觀察記錄,對比兩組用藥效果。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一定程度上減少,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沒有減少,甚至有所增加,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將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成效比較[n(%)]
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病癥,由于心肌功能受到損害,進而引發的心臟病,常見癥狀有心肌缺氧、缺血和壞死。冠心病在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主要是穩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4]。有學者對冠心病的發病原理進行了總結: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患者血管變狹窄,之后在病情逐漸惡化的過程中,血栓在粥樣斑塊破裂后逐漸形成,進而致使血管被嚴重堵塞,冠狀動脈開始出現痙攣現象,心肌細胞受到損害,對心肌供血和供氧功能造成影響,而患者因此就出現了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力衰竭等臨床癥狀[5]。
近幾年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冠心病成為影響老年群體健康的潛在威脅。由于老年人口年齡增大,身體狀況不佳極易引發冠心病。尤其是是高脂血癥和高血壓是引發冠心病的高危險因素。冠心病一旦發生,首要的是抑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6]。
阿司匹林為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對環氧化酶作用有降低的效果,促使炎性因子快速吸收,保護內皮細胞功能;阿司匹林對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緩解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防止斑塊的形成、保護心肌供血功能、預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該藥物目前已被廣泛應用,用口服的方式藥效最快。雖然該藥物應用廣泛但是存在很大缺陷,患者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情況,例如頭暈、惡心嘔吐、腹瀉、過敏、出血等[7]。
基于用藥的安全性,臨床上開始應用氯吡格雷藥物。氯吡格雷也是一種抗血小板聚集藥,是血小板的抑制劑,被長期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相比阿司匹林,安全性更高。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其有效藥物成分會對血液中各受體的結合進行抑制,從而限制血管內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堵塞,保證血流通暢,預防血栓形成,達到減輕患者癥狀,促進身體健康的目的。服用氯吡格雷后,患者通過肝臟進行代謝,這樣產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就大大減小,因此氯吡格雷是治療冠心病的最安全選擇[8]。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68%,而對照組為53.68%,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1%,而對照組為14.7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治療中應用氯吡格雷效果明顯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