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菊
(清河縣中心醫院,河北 清河)
肝損傷是人體腹腔內部最大的實質性器官,負擔著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也容易由于暴力等多種因素造成肝臟的損傷,引起患者出現多種嚴重并發癥,危急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已上市的多種西藥制品中,多數藥物皆存在一定的潛在肝毒性,加速患者出現肝損傷[2]。多烯磷脂酰膽堿是目前尚常適用于治療肝損傷患者的藥物,相較于其他藥物,其并不存在肝毒性,可有效保護患者肝功能[3-4]。對此,本次實驗對本院收治的肝損傷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進行治療,旨在分析其在肝損傷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具體實驗內容見下文所示。
選取自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治療的肝損傷患者79例,按照患者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在25~78歲,平均(53.6±2.3)歲;對照組39例,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齡在25~75歲,平均(53.1±2.3)歲;兩組患者皆經由臨床檢查確診為肝功能損傷患者;患者對本次用藥皆不存在過敏現象;本次實驗所有患者在開始實驗前皆已知曉實驗,并自愿加入實驗;兩組患者年齡等基礎資料對比不存在顯著差距,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藥物所致的肝損傷患者在出現癥狀后應立即停止服用可造成肝損傷出現的藥物。
對照組患者采用硫普羅寧(海南倍特藥業有限公司,H20061242,0.2 g×6支)進行治療,將0.4 g硫普羅寧聯合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總共需要治療1個月時間。
觀察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H20057684,5 mL:232.5 mg)進行治療,將10 mL的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聯合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總共需要治療1個月時間。
肝功能:ALT、AST、GGT。
并發癥發生率:休克、肝膿腫、肝功能衰竭。
數據表明,觀察組患者ALT、AST、GGT水平變化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之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距,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 U/L)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 U/L)
組別 例數 ALT AST GGT觀察組 40 34.8±2.3 50.2±2.3 42.1±3.1對照組 39 27.2±2.1 61.2±3.1 62.1±3.3 t 15.326 17.942 27.771 P 0.001 0.001 0.001
數據表明,觀察組患者出現休克1例、肝膿腫1例、肝功能衰竭2例;對照組患者出現休克3例、肝膿腫4例、肝功能衰竭5例;觀察組患者出現休克、肝膿腫、肝功能衰竭的幾率10.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30.8%,兩組患者之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距,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多烯磷脂酰膽堿是目前臨床上適用于輔助治療肝病的藥物,將其應用治療肝損傷患者,可有利于改善患者NO、NOS水平[5]。NO是目前在患者肝臟內部中有著較為廣泛的生理作用,而NOS的活力取決于患者體內的NO表達現狀[6]。據相關臨床文獻研究表明,在肝損傷患者中,其NO、NOS呈現顯著升高,出現內毒素等多種有害物質,而NO、NOS直接參與了患者肝損傷的整個病理過程[7]。因此,多烯磷脂酰膽堿使用治療肝損傷患者后,在降低NO、NOS的情況下,間接抑制病理過程的進展,以達到治療患者的目的,從而降低肝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的出現,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促進患者身體恢復[8]。
本次實驗針對本院收治的肝損傷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進行治療,數據表明,觀察組患者ALT、AST、GGT水平變化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后,相較于常規治療藥物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清指標,改善臨床癥狀;觀察組患者休克、肝膿腫、肝功能衰竭發生的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對肝損傷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患者出現肝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的幾率更低,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對肝損傷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進行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肝膿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