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愿剛
(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人民醫院 檢驗科,云南 文山)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種,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臨床預后的關鍵所在[1]。很多冠心病患者是通過體檢、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手段檢出周圍動脈血流阻塞后確診。在各種心血管疾病診治、評估中,血液檢驗是基本手段,也是冠心病發病的預測指標,但如何提高冠心病風險預測的精確性是一個重要的醫學課題[2]。有較多的研究認為血液檢查在關系預防、預測、診斷、治療、跟蹤過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3]。現就我院血液科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為觀察組的研究對象,再選擇同期體檢正常者60例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45~86歲,平均(62.8±1.7)歲。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45~85歲,平均(62.1±1.3)歲;病程 1~12年,平均(3.1±0.6)年。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入組者均排除肝腎功能異常、惡性腫瘤者。
選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血細胞分析儀作為檢測儀器,在清晨空腹狀態下對兩組研究對象采集靜脈血標本2 mL,立即送檢。血液指標檢測包括RDW(紅細胞寬度)、cTn(心肌肌鈣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TG(三酰甘油)、TC(膽固醇)及血小板相關參數(包括血小板計數、平均體積、血小板壓積)。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①觀察組RDW、cTn、CK-MB、TG、T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②兩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體積、血小板壓積水平無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 t P RDW(%) 15.89±2.62 10.25±1.16 15.2469 <0.05 cTn(μg/L) 0.35±0.06 0.06±0.01 36.9294 <0.05 CK-MB(IU/L) 21.56±2.31 12.26±1.28 27.2773 <0.05 TG(mmol/L) 1.58±0.38 1.11±0.16 8.8298 <0.05 TC(mmol/L) 5.58±0.29 4.05±0.21 33.0996 <0.05血小板計數(×109/L) 145±23 148±26 0.6694 >0.05血小板平均體積(fL) 3.15±1.12 3.20±1.16 0.2402 >0.05血小板壓積(%) 0.21±0.05 0.19±0.08 1.6421 >0.05
冠心病這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極高,臨床非常常見,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堵塞血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的情況,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心區疼痛、發熱、乏力、盜汗、惡心嘔吐等,其中高發人群為中老年人[4]。冠心病發作若治療不及時、無效,則會引起高血脂、動脈硬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猝死等嚴重后果[5]。在我國人口結構呈老齡化進展的背景下,冠心病患者群體不斷擴大,因冠心病死亡者也逐漸增多,極大的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安全。
常見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膳食不合理、感染、家族史等都是冠心病危險因素,其發病還與體力活動劇烈、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吸煙酗酒等有關。臨床診斷中常應用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液學檢查、冠狀動脈CT掃描、冠脈造影、血管成像技術、血壓指標檢查等,一般根據患者臨床典型癥狀及冠脈阻塞、心肌缺血等證據可做出判斷,但冠狀動脈造影是冠心病臨床診斷的金標準[6]。近些年,冠心病發生率隨著社會老齡化進展而明顯上升,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生命質量的關鍵,因此選擇有效的診斷手段非常重要[7]。本文主要探討血液指標檢查對冠心病診斷的輔助價值,在冠心病患者血液檢查中相關指標較多,以cTn、CK-MB、各項血脂指標等為主。cTn是心肌細胞缺損損傷的血清標志物,心悸損傷后,胞漿內游離的cTn釋放,若其濃度升高則預示心肌損傷的存在。cTn升高又會進一步加劇病情進展而成為惡性循環。RDW則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細胞損傷程度,RDW越高則臨床預后越差。CK-MB是急性心梗死的血清診斷指標,冠心病發病3~8 hCK-MB明顯升高,在24 h內達到高峰。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下,cTn成為心肌損傷臨床診斷的重要參考指標,而CK-MB的應用逐漸減少。也有人認為cTn、CK-MB指標單一應用下診斷準確性不夠,因此更傾向于聯合檢查。血小板相關參數是血小板聚集、激活程度的重要反映,在冠狀動脈血栓形成過程中作用明顯[8]。本組以正常體檢者為對照,通過血液健側發現觀察組冠心病患者cTn、CK-MB、TG、TC、RDW指標均明顯升高。所以說,可以通過檢測血液指標來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為冠心病臨床診斷、疾病發展評估、心肌損傷評估、預后評估等過程中提供有效的可靠依據。同時,現代血液檢查技術快速改進,血液相關指標的檢測精度也大大提高,能對心肌損傷情況進行更加準確的反映和評估,還能重復檢測而不會增加患者損傷。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臨床中的血液指標檢驗對于患者的臨床診斷和病情分析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在臨床中應該積極的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