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宇
(雞西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雞西)
隨著我國交通、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因交通、建筑事故導致的腹部創傷(Celiac Trauma)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發生腹部創傷的主要原因。由于人體腹腔生理結構、特征較為特殊,腹腔內臟器與組織眾多且腹腔內結構復雜,發生腹部創傷后,視、問診及常規超聲檢查易因無癥狀損傷、層面外結構干擾等導致漏、誤診,耽誤患者治療最佳時機,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1]。隨著影像學設備與檢查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逐漸應用于腹部創傷的臨床診斷中,其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層面外結構干擾小、鈣化顯示效果好的特點,對腹部創傷具有較高診斷效能[2]。本研究探討CT診斷腹部創傷的價值,具體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20例腹部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19~60歲,平均(35.23±4.49)歲;體質指數 17~27 kg/m2,平均(22.57±1.59)kg/m2;病程 2~9 h,平均(5.13±2.21)h;創傷類型:閉合性創傷13例,開放性創傷7例;創傷原因:撞擊傷12例,跌打傷5例,墜落傷3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由外力損傷導致腹部創傷且存在不同程度腹痛、腹膜刺激征、惡心、腹內濁音等癥狀或體征[3];②基本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醒;③年齡≥18歲;④自愿簽署本研究知情告知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腹腔急性感染、惡性腫瘤或嚴重血液、內分泌疾病;②已經過其他診斷方式確診腹部創傷具體位置及程度;③存在嚴重意識障礙或精神病史。
檢查前常規禁食6~8 h,檢查前30 min內飲水500 mL以減少氣體偽影干擾結果。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螺旋CT對患者腹部進行平掃,采用syngo CT 2012B工作站進行圖像處理。參數設置:軸位;電壓120 keV,電流170~190 mAs,層厚5 mm,重建間距2 mm,螺距 1.1,FOV30×30 cm,矩陣 128×128;增強掃描;參數與平掃時相同,采用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浙江海昌藥業,H20093053,300 mg/mL),以 2.0 mL/kg計算用量后以3.0 mL/s速度行靜脈推注,注射量達到80 mL時啟動掃描,掃描周期8 s。所有掃描、圖像處理、閱片操作均由我院執業經驗≥5年的專業醫師完成。
根據CT掃描圖像給出腹部創傷診斷結果,以術中病理結果作為本研究診斷金標準計算CT診斷腹部創傷的靈敏度、特異度,建立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分析64排螺旋CT的診斷價值。
本研究資料統計、分析、處理均以SPSS 22.0軟件完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例腹部創傷患者中,經64排螺旋CT正確診斷損傷部位、類型的患者共15例,包括單純性腹壁損傷5例,主要合并十二指腸損傷2例,主要合并脾損傷2例,主要合并胰損傷3例,主要合并肝損傷2例、主要合并胰損傷1例。經術中病理證實20例腹部創傷患者中單純性腹壁損傷5例(25.00%),合并腹內損傷患者15例(75.00%);15例腹腔內臟器損傷患者中主要合并十二指腸損傷3例(20.00%)、主要合并脾損傷3例(20.00%)、主要合并胰損傷4例(26.67%)、主要合并肝損傷2例(13.33%)、主要合并胰損傷2例(13.33%)、主要合并膽損傷1例(6.67%)。經對比計算,64排螺旋CT診斷腹部創傷的靈敏度為88.24%、特異度為70.15%。
以1-特異度為橫坐標,靈敏度為縱坐標建立64排螺旋CT診斷腹部創傷的ROC曲線(如圖1)。結果顯示64排螺旋CT診斷腹部創傷的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為 0.820。

圖1 64排螺旋CT診斷腹部創傷的ROC曲線
腹部創傷是一種發病急促、危害性強的嚴重腹傷,根據患者腹部創傷程度可將其細分為單純性腹壁損傷與腹腔內臟器損傷,由于人體腹內含有肝、脾、腸、胃、膽囊、膀胱等重要臟器或組織,且內部包繞著大血管,發生腹腔內臟器損傷時易累及相關組織,增加患者死亡風險。如發生十二指腸破裂患者典型癥狀為腹部劇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征(Signs of Peritoneal Irritation),除此之外還可因胃、肝、脾等臟器損傷而伴發低血壓、嘔吐、腹膜炎等癥狀,可增加腹部創傷患者致死風險[4-5]?,F階段,手術修復是治療腹部創傷的主要方式,通過手術清除腹腔血腫、修復創傷組織,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因此及早診斷并采取手術治療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6]。
臨床針對腹部創傷部位、程度的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臨床需要對腹部創傷患者進行及時、準確、高效的鑒別診斷以提高患者后期治療效果。CT作為臨床應用范圍最廣的檢查方式對腹部創傷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傳統CT主要依靠對病灶周圍組織形態學的觀察與增強后CT值變化進行腹部創傷的判斷,但在實際觀察中,由于部分病變存在同影異病特征,影響了CT診斷的準確性。而多層螺旋CT(Multi Sliecs Helieal CT, MSCT)具有比傳統CT更小的掃描精度、更廣的掃描范圍以及更高的分辨率,其對小病灶、深病灶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不僅如此,多層螺旋CT在多平面重建技術的加持下,其還能對CT原始圖像數據進行算法重建以得到清晰度更高、噪聲更低的清晰圖像,以進一步減小層面外結構的干擾,提高診斷準確率。本研究結果顯示,20例腹部創傷患者中,經64排螺旋CT正確診斷損傷部位、類型的患者共15例,經計算64排螺旋CT診斷腹部創傷的靈敏度為88.24%、特異度為70.15%,這一結果與周瑋等[7]的研究基本一致,表明64排螺旋CT對腹部創傷病灶探查診斷具有較高效能。而張益棟[8]也在其研究中指出,由于CT具有比常規超聲診斷更高的分辨密度與成像清晰度,且可通過造影劑、后期圖像重建等技術對深病灶進行進一步探查,因此在腹部損傷的實際診斷中靈敏度高于常規超聲。
綜上所述,64排螺旋CT對腹部創傷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可確定損傷具體位置、損傷程度及空間結構,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漏、誤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