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樹玲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濰坊)
胎兒體重直接影響到孕產婦的分娩結局及分娩方式,進行產前的精確預估可以提前檢出巨大兒,方便醫生預測適合的分娩方式,做好預防措施,降低分娩風險。隨著超聲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了預測胎兒情況的準確性[1]。本研究將對所以孕產婦應用超聲檢查,通過測量胎兒的各身體指標,探究預測胎兒體重的方法,并分析出現巨大兒的相關因素,實驗具體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8例單胎足月孕婦,孕婦年齡為23~45歲,平均(28.32±2.46)歲,產前5 d均進行超聲檢查預測胎兒的體重,胎兒體重為2450~5100 g,將出生的胎兒按照體重分為對照組(正常組)與觀察組(巨大兒)。觀察組203例,對照組845例。
診斷標準:參照《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巨大兒指南(2016)》[2],巨大兒的質量≥4000 g,且根據巨大兒的質量進行風險劃分,4~4.499 kg會造成異常分娩,4.5~4.999 kg會提高母體并發癥,5 kg以上會導致新生兒死亡風險增加。
納入標準:(1)孕產婦的年齡為20~45歲;(2)孕產婦為單胎妊娠;(3)孕產婦身體良好;(4)孕產婦熟知且知情本次實驗;(5)孕周為38~41周。
排除標準:(1)孕產婦合并妊娠疾病;(2)胎兒出現生長發育缺陷或宮內窘迫;(3)超聲檢查胎兒出現畸形或異常。
超聲科的專業醫師采用本院探頭頻率3.5 MHz的彩色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對孕產婦于分娩前5 d進行追蹤掃描,孕產婦取平臥體位,觀察胎兒的結構、胎盤等情況,并根據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參數進行體重的預測,按照標準徑線測量出以上指標,3次測量取平均值。腹圍測量方法:超聲探頭與胎兒方位呈縱軸垂直,測量胎兒脊椎垂直下,臍靜脈入肝臟處的腹部橫切面。頭圍測量方法:胎兒的胎頭顱骨光環的最長距離。雙頂徑測量方法:近側顱骨外緣至遠側內緣之間的長度。股骨長測量方法:股骨長軸切面,圓形骨骺頂端與另一側中點之間間距。
對新生兒進行系統檢查后,采用體重測量儀進行體重測量。
超聲預測胎兒的測量值:參照《中華婦產科學》[3]中的相關標準,測量所有胎兒的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進行體重預測及記錄,對比出生后的實際體重。
巨大兒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對巨大兒的影響進行單因素分析,將巨大兒與正常兒的各參數進行組間對比,分析可能的相關因素。
研究所得的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使用SPSS 22.0統計進行檢驗,表示方式分別為(±s)(%),通過t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測量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胎兒的超聲預測測量值對比(±s, mm)

表1 兩組胎兒的超聲預測測量值對比(±s, mm)
組別 例數 雙頂徑 頭圍 腹圍 股骨長觀察組 203 81.69±3.07286.47±7.32267.56±8.7158.01±2.32對照組 845 75.87±3.24278.49±9.07256.97±9.9256.43±2.16 t 23.211 11.655 13.970 9.223 P 0.001 0.001 0.001 0.001
進行相關分析,觀察組的預測分娩方式、孕婦體重、增重指數均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而孕產婦的總膽固醇無明顯差異(P>0.05),如表2。
表2 兩組胎兒及孕產婦的各指標對比[n(%),±s]

表2 兩組胎兒及孕產婦的各指標對比[n(%),±s]
組別 例數 預測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孕婦體重指數(kg/m2)增重指數(kg/m2)總膽固醇(mmol/L)觀察組 203 72(35.47) 29.43±2.96 0.71±0.32 6.05±1.34對照組 845 757(89.59) 28.17±2.61 0.62±0.19 6.17±1.28 χ2/t 62.505 6.012 5.207 1.188 P 0.001 0.001 0.001 0.235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孕產婦也容易出現營養過剩,造成足月胎兒的出生體重的增加,巨大兒的出生概率也在呈上升趨勢。在母體骨盆正常的情況下,巨大兒的出生可能會導致孕產婦的難產、宮頸撕裂,或者胎兒的神經損傷等情況,直接影響到胎兒及產婦的分娩結局及生命安全[4]。因此準確的提前預測方法也逐漸受到產科的重視與廣泛應用,預測足月胎兒的體重不僅對于提前發現巨大兒有重要意義,更對于預測分娩方式、分娩時機,選擇產程停滯時的解決方案等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從而降低分娩過程的并發癥及風險。目前臨床常用的預測方法為超聲預測或臨床參數公式預測,本文主要研究超聲預測。
超聲預測作為產科的預測應用手段,具有無輻射、準確率高、可重復性等特征,通過對胎兒的多參數進行測量,多次測量消除誤差,綜合預測胎兒的體重。胎兒體重的增加是由于脂肪堆積與肝糖原儲存,因此腹圍作為預測體重的敏感指標,采用超聲檢查,測量腹圍切面較簡單,誤差的概率低,穩定性好;雙頂徑、頭圍的測量效能較低,容易受到胎頭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股盆長可以直接反映出胎兒的身高,而身高與體重是呈正相關,但妊娠晚期的胎兒生長減緩,與體重的相關性降低,不能作為單獨測量體重的指標[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超聲測量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巨大兒的各項指標中,腹圍與質量有著較高的相關性,而其他三項指標也是預測體重的重要因素,指標越高,質量越重,反過來也是成立的。觀察組的孕婦體重、增重指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預測分娩方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在于對巨大兒的體重預測會直接影響到醫師預測分娩方式,一旦預測出現誤差,分娩方式預測不當,臨床醫師需要立即更換應急措施,而巨大兒的母體可能會出現子宮破裂等癥狀,從而增加了孕產婦及巨大兒的分娩風險,而孕產婦的體重及增重指數也將直接影響到巨大兒的質量,質量越高出現風險的概率越大。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預測足月胎兒的體重,更直觀的觀察胎兒的處于內環境中的發育情況,降低臨床風險,有利于產婦提前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做好心理準備,同時給予產科醫師準備時間,高效率、高質量的處理產程,改善不良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