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群,任壽山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狀動脈急性狹窄或者閉塞,會導致心肌供血持續減少。嚴重的甚至造成心肌嚴重缺血或壞死,從而導致心絞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產生[1]。隨著臨床對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的進一步研究,中藥以其不良反應少、可整體調治的優勢在臨床中應用廣泛。有臨床報道表明,將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患者的治療中,收效較滿意[2]。具有化瘀活血、止痛行血、寬胸祛痰的功效,有利于改善心絞痛癥狀,減少病癥持續時間,進而改善預后。在此次實驗中,對60例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病患的癥狀改善效果開展對比和探討,同時筆者隨任壽山老師學習,尤其對其寶貴性經驗進行總結與整理,現將此次結果闡述總結如下。
選擇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患者共60例作為此次觀察主體,將入選對象通過雙盲隨機法分為兩組,即為觀察組(n=30)與對照組(n=30)。對照組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齡43~74歲,平均(57.79±5.69)歲,接受單純西藥治療方案;觀察組中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齡42~73歲,平均(57.75±5.67)歲,額外實施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方案。研究項目均按相關流程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診療知情同意書。對兩組各項臨床上數據通過統計學比對后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均符合痰瘀互結型的診斷標準[3],胸部絞痛或刺痛,舌苔滑膩或濁膩,舌邊尖有瘀斑、瘀點或唇舌紫暗,脈弦澀或細澀或滑;(2)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面;(3)患者按照規定用藥,能積極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1)患者的臨床信息資料不全面;(2)藥物過敏史者;(3)患者存在失聯風險;(4)未簽署同意書者。
對照組30例,實施單純西藥治療方式,給予患者單硝酸異山梨酯片(仁和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488;規格20 mg)進行口服治療,每日2~3次,每次0.5~1.0片,并依據病情調整劑量。同時給予硝酸甘油片(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910;規格0.5 mg)進行舌下含服,每次0.25~0.5 mg,連續服用1個月。觀察組30例,額外實施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方式,血府逐瘀湯基本方:生地黃 10 g、川芎 5 g、當歸 10 g、牛膝 10 g、紅花 10 g、枳殼 6 g、赤芍 6 g、桔梗 5 g、桃仁 12 g、甘草 6 g、柴胡 3 g。瓜蔞薤白半夏湯基本方:薤白9 g、半夏9 g、栝萎實12 g、黃酒80 mL。將諸藥合用加水煎煮,每日1劑,分3次服用,連續服用1個月。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
(1)根據療效標準進行評價,患者治療后心絞痛分級下降2級,發作次數減少超過80%則表示痊愈;治療后心絞痛分級下降1級,發作次數減少超過50%~80%則表示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則表示無效。(2)通過統計病患的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頻率等對兩組的治療情況進行觀察評價。
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總有效率)用(%)表示,卡方檢驗,若P<0.05,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60例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比較[n(%)]
兩組給藥前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給藥后的心絞痛持續時間更短,每周發作頻率更低(P<0.05),如表2所示。
表2 60例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比較(±s)

表2 60例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時間(min/次) 頻率(次/周)給藥前 給藥后 給藥前 給藥后觀察組 30 22.54±2.72 3.64±0.68 7.64±1.45 2.32±0.35對照組 30 22.48±2.68 8.21±1.89 7.59±1.41 3.75±0.72 t 0.038 12.462 0.135 9.784 P 0.970 0.001 0.893 0.001
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在臨床屬于較為多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作往往與冠狀動脈引發的心肌缺血和管腔狹窄密切相關,其復發率與致死率較高。西醫認為該疾病的病理基礎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心肌缺血具有直接聯系[4]。單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甘油是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治療藥物,對于緩解心絞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單純西藥療效尚不理想。
任壽山老師從事臨床工作以來,接診過上百位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患者,記錄與整理患者的臨床資料,擁有非常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任壽山老師認為,冠心病合并心絞痛屬于胸痹與真心痛等范疇,源在于患者腎、脾與心等器官,主要因病人血瘀、寒凝與痰濁,致使心脈、胸肌受到痹阻而導致[5]。故其治療當以祛痰泄濁、活血化瘀為主[4]。隨著臨床對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的進一步研究,中藥以其不良反應少、可整體調治的優勢在臨床中應用廣泛。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以生地黃、川芎、當歸、牛膝、紅花、赤芍等為組方的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方中桃仁、生地黃具有生津、清熱、滋陰的作用;當歸、赤芍具有調經止痛、和血補血、潤燥滑腸的作用;牛膝具有逐瘀通經、通淋利尿的功效;紅花具有止痛散瘀、化瘀活血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止痛行血、化瘀活血之功。
同時采用以薤白、半夏、栝萎實、黃酒等為組方的瓜蔞薤白半夏湯進行治療,方中栝萎實具有解渴、祛痰、生津的作用;半夏具有止咳降逆、化痰燥濕、消痞散結的作用;薤白具有通陽寬胸、散結溫中、祛濕健胃、抗菌消炎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行氣解郁、散結溫中、寬胸祛痰之功[6]。在此次研究中,相較于單純西藥治療方式,病人通過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更高,心絞痛持續時間更短,每周發作頻率更低,有利于改善心絞痛癥狀,減少病癥持續時間,促進病灶好轉。任壽山老師針對冠心病心絞痛痰瘀互結證患者的臨床癥狀,對該病的誘發因素、易發人群等進行研究,對臨床總結出來的驗方進一步整理,總結出獨特手法。任壽山老師治療本病時謹守正虛邪實病機遣方用藥,使用驗方、經方辨證論治的同時,巧妙應用中醫療法預防冠心病心絞痛的危險因素,臨床療效較為明顯。任壽山老師的臨床經驗與學術思想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
研究結果表示,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對于減少疾病發作頻率、提高臨床療效等有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普及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