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誠,任壽山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糖尿病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分泌缺陷而導致。該病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機能造成影響,還能夠在病癥的發展過程中產生各種類型的并發癥情況。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心臟疾病,其中包括了冠心病、心肌病、心率失常等疾病。而在長久研究中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發病率約為常人的4倍,其中最主要的發病原因在于患者的脂質代謝異常、血液流動性異常、低度血管炎癥等[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為了提升該類患者的臨床療效,任壽山老師特意創立了益氣養陰活血方,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現在將資料進行整理后報道如下。
將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中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計66例,將患者分為了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齡65~85歲,平均(74.31±3.38)歲,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齡65~86歲,平均(75.15±5.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規范》[2](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中對于糖尿病的臨床診斷,且通過我院相關檢查符合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同時排除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我院倫理委員會已經通過了本次研究申請,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的全過程知曉并簽署了知情書,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1.1 納入標準
①患者認同本次研究,且愿意在知情書上簽字。②患者無其他嚴重的器官性病變。③患者能夠進行正常的交流溝通,具備一般意義上的交流能力,能夠和外人進行交流溝通。④患者具備一般意義上的身體感知能力,能夠對自身的身體情況有良好的感知,且能夠將其告知醫護人員。
1.1.2 排除標準
①患者不認同本次研究或不愿意在知情書上簽字的。②患有其他的器官性病變。③年齡在90歲以上的患者。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在日常的行為、交流中會出現溝通不暢的情況。⑤患有老年抑郁和焦慮癥狀的。
1.2.1 對照組治療方案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針對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的制定,以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為主。提升患者的胰島素水平,同時對患者的血栓進行疏通。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查,以確定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
1.2.2 觀察組治療方案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任壽山老師自擬的益氣養陰活血方進行治療。本方以黃芪30 g、太子參15 g、當歸15 g、玉竹12 g、麥冬12 g益氣養陰活血,柴胡18 g、白芍15 g、郁金12 g、青皮15 g疏肝養陰活血,制附子6 g、桂枝9 g溫經散寒通脈,瓜萎15 g、薤白15 g以化痰通陽散結。水煎服,日1劑,早、晚溫服,28 d為1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減及調整用藥。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查,以確定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患者的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以上;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以上;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且存在加重趨勢,癥候積分減少在30%以下。同時針對于患者的血清各項指標進行觀察,主要包括對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和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探究兩組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的影響。
研究數據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執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66.67%,高于對照組的45.45%,數據對比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n(%)]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水平(mmol/L)飯后2 h血糖水平(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水平(mmol/L)觀察組 33 9.73±2.02 11.31±2.12 3.75±1.19 7.38±0.93對照組 33 12.31±3.64 14.26±3.67 5.81±2.31 9.35±1.54 t 3.561 3.998 4.554 6.291 P 0.001 0.001 0.001 0.001
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與糖尿病導致患者的糖、脂質代謝紊亂有關。由于患者的纖溶系統失衡,再加上患者的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等因素導致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出現冠心病癥狀[3]。高胰島素血癥使患者的動脈血管內膜的平滑肌受到了刺激從而開始增殖,患者的內皮細胞增生則導致患者的血管官腔出現了狹窄。同時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會使患者的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開始增殖,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患者出現了嚴重的管腔堵塞從而發展為冠心病[4]。
我國中醫醫學認為,糖尿病歸屬于“消渴”范疇而冠心病歸屬于“胸痹”范疇,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消渴和胸痹在臨床上看來是兩個獨立的疾病,但是由于消渴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為胸痹。任壽山老師認為,消渴為陰津虧損、燥熱偏盛,日久損傷肝所藏之陰血,發為本病;消渴病程日久,患者情志不暢,日久氣機郁滯,瘀阻心脈,發為該病;肝木克脾,脾胃運化功能減弱,濕邪內生,進一步生出痰飲,痰濕阻塞心脈,阻礙心胸氣血運行,發為該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與肝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任壽山老師創立了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該病。藥方中的黃芪、太子參、當歸、玉竹、麥冬益氣養陰活血,使肝有所藏;柴胡、白芍、郁金、青皮疏肝理氣活血,使肝氣得疏,氣血運行暢達;瓜萎、薤白以化痰通陽散結,血得溫則行,故加少量制附子、桂枝溫經散寒通脈,并防止滋陰藥太過滋膩礙脾,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理氣化痰散結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肝郁氣滯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交感神經亢進所導致,而且肝郁患者普遍存在著微循環障礙和血流變學的改變,這也是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基礎。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出,采用了益氣養陰活血方聯合常規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按照中醫的療效判定,治療有效率為66.67%,遠遠高于對照組的45.45%。且通過對患者的血清指標進行對比觀察,可以明顯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飯后2 h血糖水平、胰島素抵抗指數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上意義,P<0.05。這充分證明了益氣養陰活血方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上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在對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采用常規治療配合益氣養陰活血方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讓患者能夠盡快地改善臨床癥狀,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