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舉烈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四川 達州)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中醫藥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和普及,同時患者對中藥的治療效果和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1]。中藥的調劑過程一般分為4個步驟,即審方、調配、復查和發藥。每個步驟都會對治療療效產生巨大的影響,這表明中藥房調劑質量的高低會對中藥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2]。為此醫院在進行中藥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加強中藥房的質量監督[3]。為了探究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的影響,我院采用了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進行了研究,現將資料進行整理后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進行常規管理的病例138例,設為對照組。同時選擇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實行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的病例138例,設為觀察組。對照組中女性72例,男性66例,年齡為7~79歲,平均(39.61±6.38)歲。觀察組中男性57例,女性81例,年齡為10~81歲,平均(38.57±6.7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我院選擇的所有病例均有清晰的病歷軌跡,能夠針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同時患者的治療過程用藥情況記錄清晰,能夠對患者的給藥情況進行研究。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做好基礎的管理工作。觀察組加強了中藥房調劑質量的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①構建質量管理小組:做好質量管理的前提是由清晰的質量管理小組進行藥房質量監管。因此需要組建質量管理小組。定期對我院所開具的中藥處方進行抽查,同時在檢查過程中嚴格按照中藥房的質量管理條例設定責任管理體系。對于抽查出來的不規范的處方采用相應的處罰措施進行處罰,同時分析原因,并做經驗推廣,進而提升中藥房處方開具的質量,提升藥房內部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②規范化操作流程:在處方的開具過程中需要將所有的流程標準化、制度化、明示化,確保所有的流程都有相應的行動標準進行評價。同時按照《藥典》的相應內容進行,將處方開具中的相關術語進行標準化制定,保證傳遞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③規范稱重:在中藥飲片的稱量中,需要嚴格按照處方劑量標準進行稱量。④包裝審核:優化中藥飲片包裝,加強中藥飲片包裝審核工作。在中藥飲片的包裝上標注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使用方法和相關的禁忌等。保證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用藥。在確?;颊咧委熜Ч耐瑫r減少患者因用藥出現的不良反應癥狀,使患者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⑤加強培訓力度:在管理過程中需要關注中藥房的調劑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這就需要醫院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在強調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的同時,也需要提升其專業技術能力。⑥設立審核標準: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嚴格的審核標準。在審核過程中根據如果出現配伍禁忌等需要追根溯源,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處理。⑦加強溝通:在配伍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藥房工作人員和醫師之間的溝通力度,出現異常處方的時候需要及時進行溝通,以保證處方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同時針對于處方中的用藥目的進行詢問,避免出現猜測性調配藥的情況,影響患者的實際治療效果。
對兩組病例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探究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的變化,按照患者的各項基礎指標和臨床癥狀的變化情況進行劃分,包括:顯效-患者的臨床指標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的身體指標有所改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身體指標無變化,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同時對中藥房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進行對比,主要包括了配伍禁忌、不良反應、處方錯誤、腳注未執行等。分析對比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2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9.71%,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n(%)]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35%,低于對照組的13.04%,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隨著社會和臨床醫學的發展,中醫藥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藥的使用過程中對于處方的審核和藥物的配伍過程中需要有嚴格的流程以保證效果[4]。患者的治療效果是否理想,會對醫院的社會地位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醫院管理過程中對于中藥房的管理未采用嚴格的質量管理進行約束,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醫院中藥房中藥飲片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提升中醫藥治療效果[5]。
加強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的要點是建立完善的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體系,制定有效的質量管理措施并在醫院進行施行。通過藥物配伍的調整、二次審方、組建管理小組、加強包裝管理等方式來提升中藥房的管理質量,降低患者錯誤拿藥的概率[6]。同時需要不斷提升中藥房調劑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使其能夠更好地掌握基礎中醫藥理論,避免出現配伍初級錯誤[7]。并且加強藥房工作人員和醫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能夠優化藥物配伍效果,避免出現猜測調配藥的情況,進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有效性。同時加強基礎培訓也能夠提升處方書寫標準,避免出現文字溝通錯誤。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出,采用了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2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9.71%,并且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35%,低于對照組的13.04%,以上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這充分證明了中藥房藥劑質量管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事件發生的積極影響。而在劉奎[8]的研究中,采用了對比研究的方式進行了抽樣調查,針對于患者的治療有效性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了對比。最終通過數據獲得、對比、分析的方式成功論證了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本文的結論類似,同樣認同了加強中藥房藥劑質量管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藥方的配伍過程中加強中藥房調劑質量管理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優化治療過程,因此值得在臨床管理中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