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雷
(徐州礦務局集團第三醫院(徐州市泉山區龐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徐州)
腦梗塞常見的并發癥為偏癱,一旦老年人發生偏癱,將對其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所以對于偏癱患者選擇一種合適的護理方法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有著重大意義的[1-2]。為探討分析社區康復護理路徑應用在老年腦梗塞致偏癱患者治療中所取得的臨床效果,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腦梗塞置偏癱患者60例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腦梗塞置偏癱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社區康復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62.74±4.52)歲;實驗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3.55±3.71)歲,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并對患者進行一定健康教育宣講。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方式基礎上進行社區康復護理路徑,主要包括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心理上會出現極大負擔,極易產生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多于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告知患者社區康復護理路徑的相關形式,并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時常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用藥情況以及心理波動情況,對患者的滋生情況加強了解,依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方案。(2)康復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包括對患者開展語言訓練,鼓勵患者盡量開口說話,囑咐患者家屬應與患者多進行語言溝通;對患者進行肢體康復訓練,患者病側上肢按照外展、內旋、上舉等進行鍛煉,下肢鍛煉則進行膝關節、踝關節展開運動,每日指導患者進行2次運動,康復訓練同樣需要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3)社區護理: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講一些健康知識對患者進行推送,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家訪,可以與患者家屬建立微信群聊,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也可以進行電話回訪[3-4]。
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以及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
本研究60例患者所得數據利用統計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處理,對資料進行分類,康復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均屬于計數資料,則選用χ2檢驗,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康復情況即有效率(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3.3%),經過統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康復情況(n, %)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6.7%),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n, %)
腦梗死致偏癱是臨床上老年人常發疾病之一,患者通常發病較急,若不及時采取相應合適的治療措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5]。老年人由于年級較大,各項身體器官退化,免疫機制下降,極易發生腦梗死。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升高,腦梗死的致死率逐年下降,但是導致偏癱的發生率依然很高[6]。患者發生偏癱后,主要表現為肢體痙攣狀態,導致患者的行動受到抑制,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近年來,護理服務質量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對于偏癱患者來說,護理不僅僅是治療護理,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更為受到歡迎[7]。腦梗死致偏癱患者會出現肌肉萎縮等肢體功能性障礙,有研究顯示,對患者進行社區康復護理路徑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發生繼發性功能障礙,對患者的預后情況更好,對患者進行社區康復護理路徑護理時,不僅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8]。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康復情況即有效率(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3.3%),經過統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6.7%),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腦梗塞致偏癱患者來說,進行社區康復護理路徑護理可以有效患者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對患者的預后效果更好,值得用于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