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怡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醫院,江蘇 宜興)
糖尿病與高血壓通常共存,相關研究顯示,大概8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壓,不但提高了治療疾病的難度,同時明顯提高了血管疾病率。糖尿病是一種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疾病,遺傳和環境都屬于誘發此病的重要原因,具體癥狀包括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高血壓也稱為血壓升高,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不斷升高的情況,中國高血壓調查說明:大概25%人群存在高血壓[1],其和遺傳、年齡、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臨床癥狀包括頭痛、心律失常、血壓增高、勞累等。該報告中對糖尿病并高血壓病人采取人性化護理,觀察臨床效果。
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50例糖尿病并高血壓病人進行分析,隨機分組,每組25例。實驗組包括男14例,女11例;年齡70~80歲,平均(74.4±4.2)歲。對照組包括男15例,女10例;年齡70~80歲,平均(76.2±3.7)歲。經過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差異較小,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要求:滿足WHO有關糖尿病診斷要求[2];并發高血壓;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溝通障礙。
對照組開展基礎護理,具體內容包括對病人的用藥與運動指導,確保病房衛生,勤給病房通風換氣等。實驗組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
1.2.1 心理干預
老年群體伴有孤單寂寞、壓抑情緒、多疑多慮的特征,本組老年患者因為記憶力減退,視覺聽覺也伴隨明顯的衰弱,語言、人際交流能力降低。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與駕馭語言的良好素質,認真詳細的進行解答,告知病人掌握病情,告知病人戒煙,引導病人多進食優質蛋白、熱量充足以及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必要時進行靜脈高營養,可以有效改善營養失調。做好病人及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其認識手術的目的,贏得其治療配合度,主動參與治療,解除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讓支持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以支持病人渡過難關。
1.2.2 用藥指導
科學合理地應用有效的降糖藥物,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明確藥物的效果、副反應和正確的用藥方法,嚴格監測用藥后的反應,避免藥物過量。對于煩躁、夜間睡眠質量較差、饑餓感、無力、頭痛、心慌、手足震顫、惡心與精神障礙等低血糖癥狀,馬上口服糖塊、糖類食品。密切監測病情,預防并發癥,重癥病人需要嚴格監測生命體征與意識變化。
1.2.3 護理監測
具體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等,這些生命體征的改變均能夠反映出疾病的好轉或惡化。所以,監測病情屬于常規護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還應該觀察皮膚黏膜的變化與嘔吐物及二便的顏色、量、性狀、次數等。老年人群往往會發生一些器官功能改變,比如反射遲鈍,所以,應該保持生命體征指標平穩,做好心電監測,觀察靜脈壓、末梢循環尿量,預防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特別是血鉀的改變[3]。
1.2.4 健康教育
使病人明白慢性終身性疾病,讓其認識到治療目的、必要性以及飲食干預的重要性。指導病人與家人計算總熱量、食物成分換算法與自測血糖,掌握注射胰島素的正確操作方法;保持清潔衛生,加強自我防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疾病應該學會放松療法。外出時隨身攜帶疾病卡,按照醫囑定期進行復查。為病人講解飲食治療的重要性以及治療原則,讓其認識到運動的強度和時機,掌握正確服用藥物的方法。
1.2.5 飲食干預
按照病人的個人喜好、病情等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低糖、定時、禁煙禁酒,控制熱量、低鹽等;以米、面、粗糧等為主食,多進食糖含量較低的水果與粗纖維食物[5]。
1.2.6 運動干預
按照病人體質、病情等指導其開展科學合理的運動,運動應循序漸進;主要是慢跑、散步、騎單車等有氧運動,每次時間保持30~60 min。
1.2.7 用藥指導
為病人介紹盡早應用胰島素的益處,為病人與家屬傳授檢測血糖的方法,按照病人血糖值合理調整胰島素用量,監督病人按時按量服藥。
糖尿病診斷按照按照WHO1999年標準執行[4],參考值范圍按照《衛生部規劃第五版教材》,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餐后2h血糖值≥11.1 mmol/L;TC:3.84~5.32 mmol/L;TG:0.79~1.69 mmol/L;HDL-C:1.02~1.48 mmol/L;LDL-C:2.15~3.39 mmol/L。
選擇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開展檢測治療措施后病情控制情況、血糖水平以及患者滿意度等情況遠遠強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詳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分析(±s)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分析(±s)
組別 例數 FPG(mmol/L)2 h PG(mmol/L)HbA1C(%)總膽固醇(mg/dL)患者滿意度對照組 25 13.01±2.511 13.15±3.01 9.22±0.91 194.29±21.1 94.33±1.21實驗組 25 7.04±1.42 10.32±1.92 6.71±0.52164.38±21.1998.38±1.52 P<0.05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以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長期增高為主要特征,目前已成為世界性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嚴重威脅著人們身體的安全,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壽命是救治該疾病的長時間目標[5]。對于血糖控制很難合格是亟待解決的醫學難題,同時按照有關研究顯示,糖尿病并發癥的出現和血糖達標率密切相關。由于糖尿病伴有發病隱匿、病因復雜、血控制很難達標等特點,所以對于糖尿病治療、管理屬于一種長時間而又復雜的工作[6]。糖尿病的脂代謝紊亂是臨床所見的并發癥,極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有關研究報道,血糖調控穩定并不會出現血脂異常,若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較高,考慮家屬性高脂蛋白血癥[7]。平時觀察血糖也應該觀察疾病,用藥干預、飲食管理、運動或生活行為的糾正后增多觀察次數;如果血糖長時間的波動,會導致眼、腎器官疾病,死亡率較高。因此,調節血糖十分關鍵。下肢血管病變是常見血管并發癥,嚴重時下肢血管閉塞或者截肢,其和諸多原因相關[8]。近年來血糖波動作為評估糖代謝變化的指標之一,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評估日益受到關注。目前,糖尿病還不能根治而只能控制。該報告中,通過對比兩組的血糖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等,實驗組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由此可見,針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壓,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病人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強檢測手段,強化血糖控制,同時能夠幫助維持正常的血脂水平,顯著地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并發高血壓患者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不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消除餐后高血糖癥狀,還有利于血脂的控制,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有積極意義,適合臨床的大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