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艷
(解放軍960醫院淄博院區,山東 淄博)
呼吸衰竭屬于臨床危重疾病之一,其發病機制為多種因素導致的肺部通氣或換氣功能出現障礙,難以保持正常有效氣體的交換,患者多表現為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心率失常、精神錯亂等,伴隨生理功能或代謝的紊亂[1]。若不及時進行搶救將會導致患者的多器官功能累及或損害,甚至出現死亡。臨床常用急救治療以ABC方案為主,對患者的呼吸缺氧、酸堿進行對癥干預,保持機能的穩定,
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診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9~73歲,平均(60.29±5.74)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2~69歲,平均(59.32±6.25)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一般資料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急診醫學分冊》[2]中關于急診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呼吸頻率改變、心跳加速、精神錯亂等相關癥狀,根據血氣分析,在標準環境中,PaO2<60 mmHg,50 mmHg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急診呼吸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2)動脈血乳酸含量>1.5 mmol/L;(3)患者均為搶救成功;(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存在原發性心排量較低的低氧血癥患者;(2)合并肺部感染、神經疾病患者;(3)合并嚴重多器官衰竭者;(4)排除其他惡性腫瘤等疾病引發的急性呼吸衰竭;(5)患者依從性差。 對照組進行常規搶救護理措施,包括對患者進行酸堿度平衡、生命體征檢測、給予營養支,觀察患者的氧分壓及肺部異常情況,并及時采用呼吸機等儀器進行搶救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氣道護理,操作方法如下:(1)口鼻腔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每日清洗2次口鼻腔,在進行清洗過程中需要預防感染風險,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用消毒藥劑擦拭。清洗時要盡可能的輕柔,降低按壓摩擦給患者帶來不適感。此外需要及時不定期的清理患者的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患者的呼吸不順暢。(2)導管護理:插管前醫護人員按照標準進行無菌操作,對患者進行健康講解及心理干預。插管后護理人員需要預防導管的移位、非計劃性下機等情況,按照標準的操作模式醫用膠布十字交叉固定導管,減少護理方面造成的下機,加強對導管管道的監督,定期檢查導管的壓扁或損壞,及時更換清理導管。(3)吸痰護理:指導患者正確咳痰,一旦出現痰液粘稠且無法排出時可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并給予吸痰治療,吸痰時護理人員需要采用密閉式處理,避免痰液的噴出造成交叉感染,同時進行處理操作時需要注意操作的規范和輕柔,避免造成患者呼吸道粘膜破壞及損傷。(4)氣道濕化處理:護理人員密切關注呼吸道濕化情況,及時進行處理或更換操作,降低呼吸系統感染風險。 急診護理質量:參照《急診護理敏感指標在質量控制閉環管理中的應用》[3]評分標準,其中結構、過程、結果為急診護理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分別為:結構指標:人力資源1項,過程指標:感染控制、預檢分診、患者安全及職業防護4項指標,結果指標為護理不良事件、滿意度、健康教育覆蓋率3項,對一級指標進行質量評分,每項均按照百分制計算。 APACHEⅡ評分:由年齡、急性生理(12項)、慢性健康狀況構成,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最高分為71分。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評分。 研究所得的計量資料(APACHEⅡ評分、急診護理質量)使用SPSS 22.0統計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APACHEⅡ評分對比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APACHEⅡ評分對比情況(±s, 分) 注:*P與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45.12±4.67 21.43±1.37*對照組 30 43.89±5.23 36.17±1.25*t 0.961 43.533 P 0.341 0.001 觀察組的急診護理質量(結構、過程、結果)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急診護理質量對比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急診護理質量對比情況(±s, 分) 組別 例數 結構 過程 結果觀察組 30 95.35±3.56 93.42±3.47* 94.63±2.59*對照組 30 87.56±4.37 86.27±3.19* 85.58±3.24*t 7.570 8.309 11.950 P 0.001 0.001 0.001 呼吸衰竭屬于高死亡率的急癥之一,是由于肺部換通氣障礙引發的低血氧,造成氣道阻力和呼吸消耗的增加,不及時治療將會受到致殘致死威脅[4]。臨床常用搶救措施為呼吸機通氣治療,能夠有效搶救患者,但容易讓患者產生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對其預后造成消極影響[5]。而聯合科學的對癥護理可以提高預后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6]。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氣道護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降低APACHEⅡ評分。 氣道護理是對常規的導管、口鼻腔等進行護理進行加強,通過對癥的氣道護理,針對性得緩解呼吸道負荷,提高治療與預后質量,維持患者的穩定體征[7]。通過加強氣道護理及監護,改善臨床檢測指標,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的同時縮短搶救時間,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的穩定性,降低并發癥的發作幾率[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APACHEⅡ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的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APACHEⅡ評分是對急癥進行進展判斷,同時提供客觀的預后評價,能夠有效評估呼吸衰竭等疾病嚴重程度,通過急救治療聯合氣道護理,可以有效延緩或治療患者的疾病。觀察組的急診護理質量(結構、過程、結果)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在于氣道護理是通過對急性呼吸衰竭進行對癥護理,在搶救治療中加強對患者氣道的護理,可以確保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降低并發癥發作,同時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統功能,提高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搶救急診呼吸衰竭患者過程中聯合氣道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及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2 治療方法
3 觀察指標
4 統計學方法
5 護理結果
5.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APACHEⅡ評分對比

5.2 兩組患者急診護理質量比較情況

6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