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人民醫院,河北 邯鄲)
急性腦梗死是指患者腦部供血突然中斷所致的腦組織壞死癥狀,一般情況下此病癥多因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因素所致,其常見的臨床癥狀為頭痛、耳鳴、半身不遂等,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則易致其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傷,加大并發癥、后遺癥等病癥的發作風險,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2]。利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以避免患者的腦組織受過多損傷,有效降低后遺癥、并發癥的發作幾率,保障患者基本的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分析在急性腦梗死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效果,現將此次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為觀察組25例,女11例,男14例,年齡60~77歲,平均(67.95±7.48)歲和對照組25例,女9例,男16例,年齡61~78歲,平均(67.98±6.51)歲。研究選擇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此次實驗中,同時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通過應用統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納入標準:根據《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中診斷標準[3],均為急性腦梗死患者。
排除標準:(1)患者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2)患者有精神病史,不能配合醫護人員的診治工作;(3)患者有其他器質性疾病或腫瘤疾病。
對照組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管理方式,即由護理人員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詢問、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并向其反饋相關的治療、檢查結果。觀察組的患者均接受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式,其方法具體如下。
建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將經驗豐富的臨床護理人員組合在一起,建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有小組成員共同商討、制定科學、可行的臨床護理路徑,并對各項護理措施制定相應的時間限制,確保護理人員能嚴格按照相關條例執行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及時幫助患者清理呼吸道,以幫助患者保持較通常的呼吸狀態,幫助患者保持平臥體位,并建立靜脈通道,根據患者病情遵醫囑給予氧氣治療,配合醫師對患者進行一定急救措施,以控制患者病情發展速度。(2)溶栓前。護理人員需在正式治療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一些治療知識,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并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若患者在此期間以意外事故或其他癥狀的發作,護理人員需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醫師,并進行緊急處理。(3)溶栓后。溶栓后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每隔15 min就對患者監護儀上相關數據進行監測、記錄。觀察患者出血情況,并對根據患者病情做好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幫助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促進其恢復速度。(4)出院前。護理人員需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出院后患者需進行的康復訓練。及出院在家自行康復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叮囑患者按時入院復查。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相關指標參數,即統計住院時間、Barthel指數、依從性評分這三項指標數據,其中Barthel指數主要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狀態進行評分,共計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活動功能越好。再利用治療依從性評分量表對患者的依從度進行評分,共計100分,分數越高,患者依從度更高。經這三項指標測量,分析判斷這兩種護理管理方式對患者病情、護理情況的影響。
住院時間、Barthel指數、依從性評分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22.0 軟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相關指標參數進行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可得,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的相關指標參數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經護理后的相關指標參數對比(±s)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經護理后的相關指標參數對比(±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Barthel指數(分)依從性評分(分觀察組 25 12.32±1.09 77.58±5.02 88.03±3.87對照組 25 21.98±2.67 56.35±4.95 73.10±3.91 t 16.748 15.057 13.569 P 0.001 0.001 0.001)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因患者腦部供血突然中斷所致的腦組織壞死病癥,其常見的臨床癥狀為頭痛、耳鳴、半身不遂等,由于腦部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則若患者腦部出現腦組織壞死、腦部缺氧等狀況,極易對其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加大后遺癥的發病幾率,易對患者的生活狀態、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5]。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救治,在此過程中則主要從建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臨床護理路徑這兩方面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其中建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則主要有由醫院抽調經驗豐富的臨床護理人員,組成專業的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小組,由小組成員商討、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條例[6-7]。在臨床護理路徑中,則主要根據患者的入院時間及治療情況來進行不同階段的護理,入院時,護理人員需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使患者保持較通暢的呼吸狀態,建立靜脈通道,給予適當的氧氣治療,配合醫師對患者的病癥及時處理。在患者接受靜脈溶栓之前測量患者的血壓,當患者血壓過高時應先給予有效措施降壓,再實施溶栓治療,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治療知識及注意事項,以提升患者依從性,使其能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診治措施[8]。并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及時向醫師反饋患者的病情?;颊呓邮莒o脈溶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監護儀上相關數據,并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康復訓練計劃,確?;颊哂休^穩定的恢復狀態,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保障其基本藥物治療效果,同時護理人員需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以減少并發癥發作幾率,促進患者恢復速度,縮短其住院時間。出院前,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患者出院后需進行的康復訓練及注意事項,叮囑其按時入院復查,保障患者整體的恢復效果。在本研究中,通過常規管理同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式間對比可知,接受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患者,其所需的住院時間更短,Barthel指數和依從性評分數據更高,即患者經此護理后,能有較好的恢復效果,且能恢復較好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患者依從度也更高,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有效提升其整體的治療效果,使其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出院。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方式,能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幫助患者保持較好的恢復狀態,縮短住院時間,使其能恢復較好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減少此病癥對其正常生活狀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