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微 占麗 沈潔

摘要:在當前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江蘇城鎮化形成了全新的模式——“在線城鎮化”。本文研究發現該新型城鎮化模式——“在線城鎮化”所形成的良好基礎設施、產業集聚、人口集聚和信息集聚,通過數字化賦予了鄉村振興新的發展條件和空間,消除了傳統城鎮化對鄉村發展的約束,促進了城鄉要素和功能的互動和互通,為江蘇鄉村振興提供了新路徑和新動能,有助于江蘇鄉村在數字中實現更高階段的發展。
關鍵詞:在線城鎮化;鄉村振興;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05
0引言
江蘇省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明星省份,其城鎮化率一直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末,江蘇省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0.6%,進入了城市化發展的后期,屬于城鎮化的高級階段。目前,受益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江蘇省城鎮化呈現城鎮群扁平化和網絡化特征,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城鄉信息社會發展的“在線城鎮化”模式。本文剖析了“在線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相關概念,指出了江蘇省城鎮化發展呈現“在線城鎮化”趨勢:現實社區高度城鎮化、現實社區高度信息化和網絡化、現實社區和虛擬社區互動相融?!霸诰€城鎮化”是一種全新的城鎮化模式,其有利于江蘇鄉村在數字中實現振興:“在線城鎮化”促進了鄉村配套設施的數字化、城鄉人才在線流動、城鄉產業在線集聚和融合、“在線城鎮化”以及城鄉信息資源在線互聯共享。
1相關概念綜述
1.1“在線城鎮化”
“在線城鎮化”是我國鄉鎮的居民基于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利用電子商務和手機移動商務,構建網絡社區,且與農村現實社區互動相融,從而實現由傳統城鎮化向新型城鎮化演變的過程。但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在線城鎮化”的研究卻非常少。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設計學院研究員、愛咱村兒(I Village)創始人&鄉村營建社(RCDG)聯合創始人李孜是“在線城鎮化”最主要的研究者,他認為“在線城鎮化”通過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城鎮化模式,鄉鎮的居民不再需要“離鄉”“離土”“進城”,而是借助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疊合農村網絡社區與現實社區,并作為節點聯入區域甚至全球的生產鏈條和生活體系里。“在線城鎮化”也可以理解為鄉鎮的居民“就地”利用電子商務進入市場,線上營銷產品,線下組織生產、收購、運輸和社區建設等,實現鄉鎮發展和人口就業,實現城鄉協調一體化發展?!霸诰€城鎮化”重構了農村空間市場以及生產的商業模式和組織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地的城鎮化”,實現了“人的城鎮化”,避免了傳統城鎮化中出現的農村空心化問題。
1.2鄉村振興
國外對于鄉村振興的研究起步較早,主要從鄉村土地、信息化、鄉村基礎設施、鄉村人口、鄉村產業、政府政策角度研究鄉村經濟發展。T.SCARLETT EPSTEIN, DAVID JEZEPH(2001)認為地方資源是鄉村人口涌向城市主要的決定性因素,人口流出影響了鄉村的發展。Jean O. Lanjouw , Peter Lanjouw(2001)認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在更大程度上還是要靠非農產業的發展,鄉村非農部門的確推動了鄉村經濟的增長。Seong-Hoon Cho, David H. Newman(2008)認為交通便利的鄉村的土地價值大,其也更容易發展起來。國內對鄉村振興的研究從2017年開始獲得爆發式增長,2017年為933篇,2018年為14075篇,2019年為22009篇,2020年為17986篇。近四年的文獻主要研究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和鄉村振興的路徑。黃祖輝(2017)認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是“產業興旺”,實現“產業興旺”需要通過產業轉型、鄉村改造、設施配套、生態治理、文化復興等一系列的努力, 以及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建構。賀雪峰(2018)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縮小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性,實現農村產業興旺和農民生活富裕。韓?。?018)認為鄉村振興是農村經濟、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韓長賦(2018)認為農村雙創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有利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周升(2019)認為人是鄉村振興的實踐主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趙玲玲(2019)認為產業興旺既要發展農業主業,也要發展鄉村二、三產業,更要培育農村三產融合及融合發展涌現出來的新產業新業態。陳錫文(2020)認為鄉村全面振興需要改革和優化鄉村發展的制度供給,特別是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2江蘇省“在線城鎮化”發展現狀
2.1現實社區高度城鎮化
江蘇省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來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和外向型經濟推動了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如表1所示,江蘇省城鎮化率在2005年超過了50%,且在2005年-2019年這15年間,除2010年增長速度異??焱?,其余年份均保持1.1個百分點左右持續穩定的增長。此外,與全國的城鎮化率相比,江蘇省的城鎮化率要比全國平均高10%以上。
江蘇省已經進入城鎮化發展的中高階段,農民不僅向省內大中城市遷移,還向眾多中小城鎮遷移。不管在大中城市還是在中小城鎮,農民在生產生活設施以及公共服務方面,和市民的差異較小。如江蘇省宜興市周鐵鎮,鎮區范圍內有多條公交線路,連接周邊各個鄉鎮和鎮區內各個村落。鎮區居民不僅有本地農民,還有很多來自外省和省內其他地區的移居者,鎮區居民的居住方式、就業方式、生活方式、收入方式、管理方式都和大中城市基本相同。
2.2現實社區高度信息化和網絡化
江蘇省的信息化和網絡化程度都比較高,成為現實社區虛擬化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從信息化程度看,2014年南京、蘇州、鎮江、昆山4市成功申報“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江蘇省是我國“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數量最多的省份。2015年上半年,全省4G網絡基本實現城鎮全覆蓋,光纜線路超200萬公里,總長度居全國第一、單位面積密度居全國第二;城鎮光纖覆蓋率超過95%、覆蓋率全國第一,農村光纖通達率100%。2019年底,江蘇省網民達到4963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61.5%。手機是江蘇網民最主要的網絡接入設備,使用率為99.2%江蘇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農村網民人數為1354.9萬,約占全省網民規模總數的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