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躍 鄒冠煬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了醫務工作者、基層社區工作者及志愿者團隊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外,社會工作者也以不同角色加入疫情防控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工作處于邊緣化地位。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居民對社會工作的認知程度及需求層次進行調查分析,了解社會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不足之處。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于社會工作的認知程度有限,同時社會工作服務內容也難以滿足居民需求,因而導致社會工作在疫情防控體系中發揮的作用有限。在未來公共衛生機制的改革過程中,應推進社會工作與公共衛生體系的進一步融合,建立起以需求為導向的社會工作機制,并推進基層社會工作組織的發展,更為有效地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關鍵詞:社會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19
0引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工作朝著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如今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在社會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國”戰略的推行,進一步帶動了社會工作與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社會工作團隊積極地參與到公共醫療服務中。并且伴隨著分級診療的推廣,醫療資源下沉至社區一級,社會工作者與醫務工作者組成專業團隊,共同應對基層公共衛生問題。
雖然在非典疫情之后,我國已逐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出臺了《傳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案,能夠更為有效地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仍突顯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存在短板。柳靜虹(2020)認為,這些短板主要體現在醫療資源不均衡、物資配發不均衡、城鄉醫療衛生水平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等方面。與此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人們更加關注疫情所造成的社會隔離以及孤獨感,尤其是對于老年群體而言,更不利于身心健康(Berg-Weger,2020)。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醫務工作者以及普通民眾的恐慌,導致疫情防控工作難度加大,此時社會工作的介入尤為重要。
學者亦針對社會工作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出了不同的干預措施與建議。陳濤(2020)以災害社會工作為視角,提出了在災前、災中、災后階段社會工作的應對措施。劉婧雯(2020)則從社會工作專業的角度出發,根據社會工作者的實踐角色、社會工作的功能、社會工作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運行邏輯等方面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社會工作的作用及介入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線上途徑發放問卷,調查我國居民對社會工作的認知程度及需求層次,在參照相關專業問卷和文獻的基礎上進行問卷設計。問卷共分為兩個部分,包括基礎信息和居民對社會工作的知曉度及需求層次,以便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工作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引導社會工作者以需求為導向介入疫情防控。問卷調查皆以匿名形式進行,調查數據通過SPSS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線上調查問卷218份,回收有效問卷218份,其中以廣東地區居民為主,且大多來自低風險地區。此外,在疫情期間長期居住地為城市的居民有132人,常住農村地區的則有86人。
2.1調查對象受到的影響
由于調查對象多來自于低風險地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到的影響較小。在所有調查的居民中有78%的居民所在社區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僅有22%的居民所在社區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調查疫情期間居民基本生活是否受到較大影響時,72.9%的調查對象認為受到了一些影響,但還能維持正常生活;22.9%的調查對象認為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疫情使得生活困難(表1)。
在疫情期間,政府實施較為嚴格的防疫政策,而不同群體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筆者將調查對象所受到的影響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經濟層面、心理層面、生活方式層面。其中,認為生活方式層面受到最大影響的居民占比54.13%;認為經濟層面受到較大影響的居民亦不在少數,34.4%的調查對象認為在經濟上受到的影響最大;而認為心理層面受到比較大影響的居民僅占11.47%(表1)。
2.2調查對象對社會工作的認知程度
在回答“對于社會工作的了解程度”時,49.08%的調查對象表示一般,選擇“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不了解”的人數分別為8.72%、33.49%、8.72%。可見居民對于社會工作的認知有限,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對社會工作服務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在遇到經濟、心理或生活層面中的問題時,僅23.85%的調查對象會選擇向社會服務機構尋求幫助,而39.45%的調查民眾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會視情況而定,而持否定態度的人數則占36.7%。
通過設置問題“在疫情期間,您認為社會工作者扮演什么角色?(多選)”來調查居民對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結果顯示,分別有84.4%、72.48%的調查對象將社會工作者定位為宣傳者(宣傳防疫知識、當前防疫政策)、信息采集員(對居民信息進行采集,登記人員流動情況等),同樣也有居民認為社工扮演著調解者(63.3%)、組織者(62.39%)、咨詢師(51.38%)(表2)。
2.3調查對象對于社會工作的需求
在了解調研對象對于社會工作服務的具體需求層面時,扶助困難及邊緣家庭(59.17%)、個人心理健康服務(50.46%)、居家安全及衛生指南(56.88%)是調研對象認為的三個主要需求層面。另外,分別有27.98%、35.32%的調研對象希望社會工作組織能夠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或鏈接、整合社會資源(表3)。在疫情的沖擊之下,民眾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疫情的加劇以及長期居家隔離產生心理上焦慮、恐慌的情緒,另一方面受停工停產等防疫措施影響而造成失業、資金斷缺等問題產生經濟上的壓力。這也表明了群眾對于社會工作的需求是多樣的,社會工作者亦應根據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提供幫助,使社會工作服務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