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黃偉 趙敏瑞 譚雨蒙 王夢婕



摘要:本文基于圖式加工理論,針對商務英語翻譯策略進行進一步探索,主要對商務英語翻譯文本中的單句、段落與篇章形成共享圖式,選取更為靈活的翻譯策略,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商務英語翻譯能力,培養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關鍵詞:商務英語翻譯;圖式加工理論;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60
1綜述
“圖式”概念最早由康德在1781年提出,他的著作《純推理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指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們已有的知識建立關系,才會變得有意義。”(崔雅萍 2002:53)此外,巴里特(Bartlett)把圖式加工理論定義為“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去對過去經驗的積極組織”(巴里特 1932)然而魯姆哈特( Rumelhart)將圖式稱為以等級層次形式儲存于長時記憶中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Rumelhart 1980)。
國內的研究情況主要有周相利提出“如缺乏背景知識或不能恰當地運用背景知識,即未能成功地激活圖式,聽力理解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周相利,2002:10);顏林海則認為“譯者反復閱讀原作后,必然會喚起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并把原味的內容在腦中轉化成心理圖式”(顏林海,2004:04)。由此可見,圖式加工理論國內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學方法,其余層面還有待進一步地研究推進。
2商務英語翻譯常見問題
本次調查問卷共計15題,分為7題單選題和8題多選題。問卷面向在校大一至大三的商務英語、英語及翻譯專業的120位同學調查。50位商務英語專業、40位英語專業、30位翻譯專業的同學填寫了問卷。題目著重調查這些學生對商務英語翻譯各方面知識的了解、學習情況及對圖式加工理論的了解程度。
2.1記詞方式相對刻板
許多學生認為擴充商務英語詞匯量相對困難,這與記詞方式有關。
由表1可知,記憶方式大致分四類:第一類為根據發音規則記憶,占比最大,為42.50%。第二、三類為瞬時記憶和默寫后批改,分別占36.37%、18.33%。第四類為圖式化整理同源詞匯,僅占2.50%。
從數據可知大多學生仍用傳統方式背誦詞匯。這些方法雖有效,但耗時較長、易出現記憶偏差,從而無法靈活運用詞匯。伴隨詞匯難度加大、詞匯量增加、詞匯間搭配增多,譯者需要探索更高效的詞匯記憶方法來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2.2知識運用能力不足
知識運用能力是學習商務英語翻譯必不可少的能力,但許多學生卻有所欠缺。
由表2可知,79人認為對商務文本的把握較難。選擇專有名詞的人數為75。59人選對翻譯策略的選擇。選擇最少的是對自身商務英語翻譯能力的實質提升,僅52人。
根據數據,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翻譯后,知識運用能力有欠缺。不僅其當下學習難見成效,且無法為其將來工作充分準備。
2.3策略選擇能力不足
本項目對學生使用翻譯策略的頻率進行調查,結果如表3。
由表3可知,直譯的使用率呈壓倒性優勢,有80%。意譯和增譯法的使用率為59.1%和40%。詞性轉換法的使用率僅35.83%,省譯法的使用率為29.17%。拆分法、合并法和正譯法的使用率分別為28.33%、19.17%和15%。反譯法使用率最低,僅6.67%。
從數據可知,大多學生對直譯、意譯、增譯法,以及詞性轉換法的使用率較高;但余下手法的使用率低于30%。選擇策略時,學生會感覺有些困難,這在漢譯英中尤為明顯。
3圖式加工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3.1詞匯記憶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而對于圖式的解釋不同的領域的大家有不同的解釋,根據西方哲學家的一般理解,圖式就是用來組織、描述和解釋我們經驗的概念網絡和命題網絡。如:(1)laboratory。labor-勞動,at在,-ory有……地方、場所后綴,科學家在那里勞動的地方就是實驗室;(2)extraodinary非凡的,extra-額外的,ordinary-平凡的。比平凡要額外的多,所以很非凡(extraodinary);(3)individual個體的;個人的。in-里面;divid-劃分;-ual形容詞。每個人在心里都是把自己和別人劃分開的,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個體(individual);所以圖式加工理論在詞匯記憶的應用是圖式加工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應用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3.2理論知識
充分了解圖式加工理論后,學生能初步建立專業性知識和思維認知體系、運用理論知識,及選擇翻譯策略,從而形成新的共享圖式來提高學習和翻譯的效率。
翻譯是語言轉化的過程。在語言轉化中,詞匯的選擇尤為重要。由于文化差異,詞義不會完全對應,這加大了對譯者詞匯積累和選擇能力的要求。如下列兩句中的“大國”:
(1)不沖突、不對抗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必要前提。
(2)歷史上有過15詞新興大國的崛起,其中有11次與既有大國之間發生了對抗和戰爭。
譯者查詢后會發現“大國”有兩種表達,采用下列圖式如圖1所示。
用圖式加工理論建立對“大國”的認識后,譯者便可觀察句式。第一句的“新型大國關系”對應圖式中的major country,為國家合作;第二句的“對抗和抗爭”為國家對抗,對應圖式中的power。由此可見,采用圖式加工理論不僅可以高效選擇詞匯,而且可巧妙記憶詞匯間的區別。
同時,由于語言差異,一個意思會對應多個詞匯。在選擇詞匯時,圖式加工理論起重要作用。如:中國衛生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在英語中,“矛盾”有許多對應詞匯,譯者可用圖式加工理論分析。幾個“矛盾”間的區別便明顯了。譯者不僅思路清晰,而且可以保證譯文質量。